Oliver Ding
Oliver Ding

Bookmate, 有这样一个iPhone app, 你会不会用?

最近在做一些设计咨询,与客户沟通过程萌生一个想法,“通过移动应用,让爱书的人就某一本书找到视频聊天的伙伴”。去年我曾经写过一个数十页的幻灯片《书人关系》,从书的本质属性开始讨论“书-人”互动的形式。当时没有将它和数字技术结合。现在看来这个新想法其实也是一种“书人互动”的创新尝试。

简单做了一个设计示意了一下这个新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上述设计是一个原型设计,体现这个想法的大致构思。每一本书会有一个页面,用户区分为Host和Caller两种,列在书的页面上的是Host用户,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登记成为该书的Host,说明他们为何喜欢这本书,他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深度感触是哪些,希望和其他人分享交流哪些方面的话题。Caller就是普通类型的用户,他们拨打Host用户的电话,然后接受通过之后,两人通过视频实时交流。

如果有类似Bookmate的app,你会不会使用它呢?有几个问题想征集大家的反馈:

1. 如果这是一个年度会员制的app,一年收费20美金,你会不会注册成为会员?

2. 如果Host为自己的talk设置费用,你会不会在看到一个特别想聊的一本书时,愿意拨打付费的talk?

3. 如果你特别喜欢某一个本书,你在登记成为Host, 会不会为你的talk设成收费的?如果你想收费,大概会如何设置价格?

谢谢大家的帮忙!


题外话:书人空间的演化

这个构想加上去年的《书人关系》的幻灯片创作,让我激发【书人空间】的想法。书人之间构成的丰富的互动关系简单来说有几种类型:

  • 书-人:一个人和一本书的关系。例如:一个人在阅读一本书,一个人翻译一本书,一个人写作一本书。
  • 人-人-书:两个人以及更多人和一本书的关系。例如:父亲给孩子读一本绘本书。又如:多个人作为成员的读书会。同一本书的作者和译者,同一本书的读者和作者,同一本书的老师和学生等等。
  • 书-书-人:两本书以及更多书和一个人的关系。例如:一个人在豆瓣上创建了一个书单豆列。一个人写了很多本书,一个人翻译了很多本书等等。
  • 人-人-书-书:很多人和很多书的关系。豆瓣、亚马逊、传统的实体书店等等。

类似的关系类型还可以挖掘和往细致的地方思考。

任何关系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时,都必定发生在某个环境中,如果我们把书人关系发生的环境称呼为【书人空间】,这个环境不仅仅是指物理性质的环境,还包括了活动和人际环境来内。

如果进一步对【书人空间】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线下实体书店、书吧、读书会、博物馆儿童阅读故事会、豆瓣网站、亚马逊网站等等都是算是【书人空间】。

如此看来,之前我构思的创想【带一本书回中国】其实就是在将飞机航班变成一个【书人空间】。这次的Bookmate创想,也是在创造一个新的【书人空间】。

#带一本书回中国# 践行指南

【带一本书回中国】是一个开放倡议项目,鼓励海外青年带好书回中国,和大陆青年以书会友。欢迎践行【带一本书回中国】行动,请用标签 #BOOKtoChina# 以及#带一本书回中国# 分享你的践行故事。

http://joinwee.com/lesson/172/


p.s. 附录上原型设计中关于The Power of Pull的资料,我在数年前写过一则书评,存档如下:

Push to Pull (由推到拉,自下而上)

“Push to Pull”源于John Brown的《The power of pull》书,介绍两种不同的做事方式。Push,“推/自上而下/被动”;pull,“拉/自下而上/主动”。
http://joinwee.com/lesson/70/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