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 Ding
Oliver Ding

@潔平,一起来聊聊生命主题

潔平在《有容乃大的生命容器》一文后留下精彩的评论,这篇文章原来是我近期撰写的“个体认识论图景”系列中的一篇。我从10月份开始在我的个人网站上创作这个系列,迄今写了26篇。不巧的是,近期我的个人网站虚拟主机出现一些问题,正在修复网站。

@潔平 提到:“謝謝Oliver的分享,很有趣的概念設定!對一個以描述和寫作為職業的人來說,尤其感興趣從「事實」到「意義」的躍升,認同中間經過的那道橋樑,就是對主題(命題,或者我稱之為「母題」)的提煉,而「容器」在我看來,就是承載主題/母題的時空載體。但它同時,本質又是一種主觀的理解框架。這個角度來說,容器的邊界,決定了生命的邊界。”

在这次个体认识论图景创作中,我设定了一个基本框架,指向到事实、意义、行动和知识四个关键要素,将个人生命历程置于时代进程中考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在这个框架中引入了我近年一直在思考的 [容器观],以此构建了一个从事实到意义的通道。如果把这次的探索看成是在一个大城市里构建地铁网络,事实和意义可以看成是两个大的中枢站,从事实站到意义站之间,还有许多小的地铁站。

  • 事实站
  • 容器站
  • 秩序站
  • 主题站
  • 意义站

对于个体而言,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是个体在世界上的存在边界。对于世界而言,某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发生的事件,或许只是海量社会事实中的沧海一粒,正如人口普查的数据库中的某一个数据。对于那一个人而言,他的生命历程就是他的个体世界的全部。舒茨和凯利都意识到个体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发展是绵延持续,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的。法国的生命哲学家柏格森(Henri Bergson)推崇绵延(duree)的概念,他认为个体的生命历程是不可分割的时间概念。我受这些智者的启发,将个体的生命历程中发生的各种事实,称之为生命流。在个体的生命流中,与知识相关的各种活动,可称之为知识流。

生命历程的具体情境,则类似于一个个容器,生命流在不同的容器中蜿蜒流转,不同个体的生命流时而在某个容器中合流,时而在某个容器中分流,分分合合,络绎不绝。在这样此起彼伏的活动流中,知识流是那串闪耀着知性光芒的轨迹。生命历程中会发生很多事情,这些林林种种的事情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有一些时空边界聚集一些事情,将这些事情与那些事情区分开来。我们置身于这些生命容器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往来穿梭,络绎不绝,编织成我们生命的丰富景象。

通过生命容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有效地整理和组织生命历程中的种种事实,从而揭示出生命活动中隐藏的重要主题,由深挖主题进一步获得对于意义的深层理解。那么,具体而言,要怎么进行呢?

首先,我建构了名为事实种种的分类图表,横轴将生命事实区分为经验的事实、准经验的事实和非经验的事实三大类,竖轴凸显生命事实中的八大类典型事实:人、事、物、环境、观念、情感、关系、资源。这个八大重要的事实领域,其实可以归纳为理性和感性两大类型。中国大陆的心理学家、发明家程乐华博士在《追时间的人》一书中说,“理性和感性双系统的成长决定了人生的深度和宽度。在感性方面有优势的人,理性系统决定了其思想发展的高度;在理性方面有优势的人,感性系统决定了其社会化发展的丰富性和敏感性。因此,完善自己的双系统是自我发展的终生任务与目标。”

其次,在厘清事实的基础上,我提出生活组形的概念。“组形”是我新造的中文词,顾名思义,“组”有“组织、组合、组成”等意思,“形”有“形状、形式、形势”等意思。我特别喜欢把“形势”这个意义融合在里面,它带有一种呼唤个体去应对和采取行动的倾向在内,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想法。生活组形具体而言就是上述八大类典型事实的构造。有了生活组形这个概念,进一步就可以讨论生命秩序。对于生活组形来说,现实世界远远比一张海报复杂,这不仅是说事实数量和种类繁多,各种相互关系庞杂,更重要的是,个体是直接置身于这些事实中的。这就像是一个人置身于迷宫中,他在迷宫中的某个特定位置,这和他站在迷宫外面的高处平台俯视迷宫完全不同。我们通常都是置身于生活事实中,如何能否在特定情境,从特定局部,看到生活迷宫的全局,从而洞察到某种秩序呢?我将生命秩序理解为“形势、动力和平衡”,进一步借用“意象图式理论”来详细解释这三大要素。

再次,我提出了生命主题的概念。容器里承载了各种零碎事实,它们构成生活组形,它们展示生命秩序。那么,不同生命阶段,不同时间点的生活组形,如何跨越时间长河,汇聚为整体的生命之流呢?“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个戏剧隐喻为我们提供了合适的解答:情节由主题串联而成整体的故事。不同人对于事物的认知在抽象水平上有层次之分,有的人倾向于理解具象的层次,有的人倾向于理解抽象的层次。我构建了一个生命主题三层次,以此适应不同人的状态。这三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范畴(categories)、体验(experience)、原则(principles)。从亚当一号到亚当二号,从创造者到科学家,有的人将生命主题理解为履历表,有的人将生命主题理解为签语饼,有的人将生命主题理解为追悼文。每一秒的主题汇集成每一分的主题,而每一分的主题又汇集成每一时的,每一时的又汇集成每一日的,最终成为我们一生的主题。

通过容器、组形、秩序和主题这些中介概念,我在事实和意义之间铺设了一个地铁线。

@潔平 提到:“另外你對自己的生命容器分析,也很有趣!只是無論「事業/工作」還是「社群」,感覺都還只是在「事實」層面,我讀完覺得,生命容器似乎應該容納的不是事實,而是經由事實沉澱出的主題——從主題再提煉出意義;比如李安的case的主題是內在、外在、策略;西蒙的主題則是他的思辨領域。所以很好奇,如果再進一步,除了人人都會積累的支薪工作、家庭事務和個人學思,驅動你參與公共服務,不斷參與/創建社群的內在精神動力會是什麼?是個人學思的積累慾望嗎?是對某類價值及行動的信仰嗎?或者是快樂的某種深層心理來源?感覺這裏才是你生命容器的真正模樣呢……”

讨论生命容器时,我区分了不同尺度的生命容器,整个生命历程是一个超级生命容器,某个比较大时间段的生命历程是大生命容器,某个比较小的时间段的生命历程是小生命容器。与此类似,生命主题也可以区分为大主题和小主题。通过这种区分,我将生命主题这个概念从高精尖的专业叙事工具,变成人人可以使用的普适工具。

生命主题是像剧本一样事先写好的吗?人们都必须先有一个主题,然后按照这个主题去生活吗?

并非如此。

如同《编剧的艺术》一书所说,“前提是生长出来的。” 生命主题也是如此。

“不,你不必从前提开始写戏,你可以从一个人物、一个事件甚至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开始。想法和事件将会生长,故事将会慢慢浮现。你有的是时间从大量的素材中寻找前提,但最重要的是必须找到它。” 生命主题和生命历程是可以同步发展的,它在你的生命历程的某个片刻浮现出来。我举了Bert Victor的例子,他在演讲中说他几乎是花了十年的时间才找到他的原则。

我曾经和友人在2014年合作开发了真北价值观测试网站(Zhenbei.us),因此接触了价值观和心理测量的一些知识。与人们的常识相反,人们的价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变化的。我在思考生命主题这个概念时,赋予了它开放、动态、多元的自由度,生命主题可大可小,可以转变,可以并行,可以合并,从而更为适合人们的实际状态。

就我自己的生命主题而言,我在2015年撰写的学思回顾《自由灵魂》中回溯了我的学思历程和职业历程,我选用“自由灵魂”作为篇名,它应该可以说我的生命主题之一。用前述的生命主题三层次来解释,我从事开放教育、自由文化、开放品牌行动等互联网公益协作社群,这些活动是处于范畴层次。我在生命历程中追求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创造新的构念和事物,这些趋于创造性,处于体验层次。其三,我始终从个体立场出发,探索“个体-环境”的互惠机制,外部环境(所谓容器)如何为个体(所谓容物)的潜能发展提供合适的状态,这个原则贯穿在我的生命历程始终,近年我从实践事务转向理论探索,我也是选择了这个原则。

附录是关于生命主题的讨论稿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