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尼麗莎的微笑
維尼麗莎的微笑

(ノ゚0゚)ノ~

中央一號文件:糧食安全?

2月21日,中國國務院公佈了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今年的一號文件圍繞兩條主線路鋪開,一條是鄉村振興,另一條就是糧食安全,尤其是耕地和種子。這是戰略問題,事關國家安全的基礎,中國戰略的迴旋空間。

糧食安全赫然重回重點是去年中國政策制定的一個明顯變化。受疫情影響,去年全球糧食麵臨事實性的減產,運輸和加工供應鏈中斷,部分糧食主要出口國限制農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上,搶糧囤糧事件頻出,造成國際糧價劇烈震盪。到目前,國際糧價,包括糧,肉,乳,糖,油等仍在上漲,已經突破了六年來的高點。而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只有33個能做到糧食大體自給。

去年,高層不斷提高調門,高呼糧食安全,但是中國農業依舊存在結構性問題。大豆之爭,高端農產品依賴進口,農民沒有擺脫傳統經營模式,農業競爭力有限。這幾大壁壘仍然封鎖著中國的田野。確保糧食安全也要把握住兩條主線,耕地和種子。 2020年,中國的稻穀,小麥,玉米的播種面積分別是4.51億畝,3.51億畝,6.19億畝。水稻小麥的自給率基本能保持在100%。今年玉米產量2.61億噸,進口約1500萬噸,玉米自給率大約95%。

相關部門自稱,中國口糧的自給率能達到約分之98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問題。但是這個數據並不能全面準確的反映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糧食安全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因為在人均收入進入中高收入階段後,直接吃口糧的比重在減少,而間接消費的糧食如飼料糧則大幅度增長。糧食安全和口糧安全是兩個概念。糧食包括口糧和飼料糧。口糧是人可以直接吃的小麥,大米等主食,而以大豆為主的飼料糧是衡量食肉量的重要因素。例如,吃一斤牛肉相當於吃掉八斤飼料糧,吃一斤豬肉等於吃掉四斤飼料糧。所以,糧食安全的關鍵在於大豆。 2020年,中國累計進口大豆10033萬噸,首次超過1億噸。較2019年進口增加了1182萬噸。刷新2017年進口9553萬噸的記錄,進口依存度達到分之84.8%。自給率不足16%。

那中國的糧食自給率到底是多少呢?根據統計,2020年中國14億人口消費了29億畝耕地,生產的食物包括糧食,油料,肉類等。但中國祇有20億畝耕地,進口食物相當於就一畝耕地的產量。具體來說,如果將進口的大豆都自己生產,需要8億畝耕地,再算上進口的油料和肉類。加起來需要用9億畝的耕地生產。相當於進口所有食物需佔用30%的土地,隱性自給率只有70%。簡單來說,如果進口的食物全部轉向自己,那中國還需再多出9億畝的耕地。

可是,耕地不可能憑空變出,甚至守住耕地紅線,對於中國來說已經是千難萬阻。今年的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各省趨勢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製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牢牢守住18億畝的耕地紅線。據了解,2021年中國將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穩定大豆種植面積。力爭大豆播種面積穩定在1.4億畝以上,提高單產和品質。但值得關注的是。大豆與玉米存在明顯的徵地關係,由於玉米價格大幅上漲。玉米種植收益高於大豆主產區,農民種植玉米的意願強烈。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勢必會引發玉米與大豆爭地的問題。而且,中國大豆產區缺口太大,僅靠國內生產難以滿足需求。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從長期看,通過擴大面積增加大豆產量的空間有限,只能寄希望於通過加強種子科技攻關提高單產水平。可是,中國種業卻一直處於“卡脖子”的窘境。中國的主要作物中,水稻,小麥,國產化率還比較高,玉米,大豆,馬鈴薯等部分依賴進口。而不少蔬菜品種則高度依賴進口。

在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罕見的用了較長的篇幅來表述如何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保障糧食安全。為此,會議把解決好種子問題列為經濟工作八大重點之一併提出今年中國將落實“藏糧於技”的戰略。加強種治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開展種源的卡脖子技術攻關。其實,國內種業發展的幾大難關,除了面對國際種業寡頭的吞噬,還有本土優良品種大量消失,現階段大部分創新同質化嚴重,不具備推廣價值等重大關隘。

據統計,全球商品種子市場規模約600億美元,中國大概占到1/3。然而,龐大的消費需求並不代表擁有話語權。這個領域向來都是由孟山都,拜爾,杜邦先鋒,巴斯夫等跨國巨頭所壟斷。並且幾大巨頭通過相互收購加強壟斷地位,其背後的金融巨鱷也在利益捆綁之中。還有國外很多企業種子資源的收集都是百年的積累,而中國種業起步相對較晚。國內很多種子的收集比較雜亂。而在分子育種,遺傳育種,生物育種等方面的瓶頸,與國外的差距可能長達二三十年。在2011年,中國持證的種業公司有8700家,但他們全部的銷售收入加起來才相當於孟山都一家。從2010年到2016年,中國種企最低時減少到3000餘家。但並沒有完全改變中國種企多小散弱的局面。 2016年之後又開始回溫,截至2019年底有5808家。目前中國種業有50餘家上市公司,但市場集中度仍然很低,行業前十名的市場份額僅佔7%。而全國前50強的種子公司,研發經費加起來還比不上孟山都的1/7。在《2020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中已明確指出,中國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沒有轉換驅動農業生產力提升,是中國農業無法突破瓶頸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種業作為持續強調的卡脖子領域。可能將於兩會之後迎來政策的加速落地,而政策一旦放開將給相關公司的業績帶來較大的增量空間。糧食是人類的生存之本,石油是人類的主要能源,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所有人,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這是對糧食能源貨幣最深刻的詮釋。現如今很多人感受的是衣食無憂,傷腦筋的是營養過剩,其實國人能吃飽飯不過是最近30年的事情。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個道理對於國家也是一樣。

今天,國內面臨著人多地少,種源卡脖子,耕地質量退化等複雜問題。如何保證糧食安全是擺在中國面前的一道難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