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K

生命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徒。 該學的不少,想學的更多。 Liker.Social: https://liker.social/@nsbh

晚安日誌:隨興讀書會

,或許晚安日誌在未來,能有機會被視為一種邀請,邀請參加一場隨性風格的讀書會。

晚安。

今晚是第二次的線上讀書會,跟三位朋友,讀《南方的社會,學》。

在上週讀完上下兩冊的序之後(〈南方的南方:她者亦是共同體〉、〈南方的南方:行動作為倫理〉),為了對書中所提及的「南方」理論觀點能有更完整的認識,我們這週選讀的是蔡宏政的〈「南方」的多重意涵:一個世界體系的觀點〉。

今晚我是導讀人,但在此我沒有要為各位導讀;你現在正在讀的這團文字畢竟不是一篇書評或閱讀心得,而只是一篇晚安日誌。但晚安日誌有不可以導讀書籍的道理嗎?也沒有,純粹是我現在不想而已。想想看,持續 6 小時的思考交流,那該有多累人。我現在只想耍廢。

這其實這又能帶到晚安日誌的內容取向爭論(是的,我跟我自己爭論),到底晚安日誌的目的是什麼?若僅是強迫自己每天產出文字,那寫一篇毫無論據的廢文可以嗎?幾天前我策畫了一個晚安日誌的企劃,測試讀者對於不同形式文章的接受度,但除此之外,我很清楚,其實我更該自問。

「隨興」二字,看似什麼都講了,卻也什麼都沒講。就好像今晚的讀書會,三五好友彼此有一搭沒一搭的討論。雖然我有在事前做好準備,但由於還在拿捏參加朋友們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有必要帶大家反思書中內容對自己帶來的思考,所以身為導讀人的我,選擇了請朋友們各自分享關心的事情與文章內容能夠與其對話的地方。

「隨興」、「共作」是今晚結束討論前,我們確認彼此對於讀書會得期待形式時,作為總結的兩個關鍵概念。正好與晚安日誌不謀而合。作為導讀人,可能或多或少能帶動一些討論的氛圍,但真的並非我有意為之。只能說,果然是能夠這樣切磋、交流思想的好友們,果然想法相去不遠。

有其他三人一起打主意,且願意提出誠實的想法討論,大家一起成為彼此參與讀書會的理由,真是件重要的事情。但是,一回到晚安日誌,「隨興」與「共作」便會變成一種單薄的概念,難以維持其穩定性。

這幾天發現 Matters 上也有另一位已發表每日回顧為主軸的創作者 @阿銘日記 。曾經我對晚安日誌的想像挺類似於他每天的日記,在 Liker.Social 時期確實也曾經這麼試過,但接著便越寫越感到無趣,「我的生活有什麼好看的?為什麼要把這種東西寫出來讓大家看?」因此,便慢慢走到今日這樣四不像的形式了。

不過,不得不說,還是有些討論是有意義的,而文字可以協助我爬梳及再次確認腦海中的想法。晚安日誌便因此能發揮某種睡前腦筋急轉彎的作用,或是換個角度說,這是壓榨自己產出文字的修行手段,但總歸一句即使如此,我還是持續這麼做。

從讀書會講到這裡,只是想說,或許晚安日誌在未來,也有機會被視為一種邀請,邀請參加一場隨性風格的讀書會。形式不重要,但肯定有我滿溢的胡思亂想。


你現在正在閱讀的是我的「晚安日誌」,謝謝你讀到這裡。

「晚安日誌」起初是我在 Liker.Social 微網誌的基礎上,每晚回顧當日的心得分享。後來因為內容總是越寫越長,加上我想養成每天至少寫一篇文章的習慣,所以將「晚安日誌」移到 Matters 上來發布。

但「晚安日誌」並不是專屬於我個人的專欄系列文章。在此,誠摯邀請你一起加入「晚安日誌」的行列,把書寫變成睡前的儀式,把自己腦子裡的東西給掏空,然後結束獨特的一天。無論在 Matters 或 Liker.Social 上,只要在發文前加上「晚安日誌」的標籤即可,期待看到你的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