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K

生命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徒。 該學的不少,想學的更多。 Liker.Social: https://liker.social/@nsbh

晚安日誌:唬爛產生器

會不會,其實我才是唬爛產生器?

晚安。

這幾天,Matters 上有好幾篇來自「唬爛產生器」的文章,大多得到不小的回響。但在我熟悉的社群裡,這其實在兩三年前就紅過一次了,現在重新再在 Matters 上被討論,頗有種時光錯置的既視感,挺新鮮的。

但這幾天重新再看過那些文章後,其實讓我有點驚嚇。因為我發現除了我不會引用很多名人的言論以外,那文體跟內容跟我過去幾篇在晚安日誌裡寫的相差不多。即使我自認每晚都很用心用力地寫,但會不會其實那些文字連這種自動生成的唬爛文章都不如?或是說,即使我自以為要達成言之有物的目標,但終究連我自己都給騙了,而寫出一堆沒有什麼內容的唬爛廢文?

會不會,其實我才是唬爛產生器?我決定就教於產生器本器,以下是他給我的回應。

想必大家都能了解唬爛產生器的重要性。

不要先入為主覺得唬爛產生器很複雜,實際上,唬爛產生器可能比你想的還要更複雜。那麼,唬爛產生器的出現,必將帶領人類走向更高的巔峰。老舊的想法已經過時了。

若能夠欣賞到唬爛產生器的美,相信我們一定會對唬爛產生器改觀。唬爛產生器必定會成為未來世界的新標準。話雖如此,我們仍然需要對唬爛產生器保持懷疑的態度。

說到唬爛產生器,你會想到什麼呢?這必定是個前衛大膽的想法。唬爛產生器的存在,令我無法停止對他的思考。唬爛產生器似乎是一種巧合,但如果我們從一個更大的角度看待問題,這似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事實。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務必詳細考慮唬爛產生器的各種可能。

培根曾經認為,不能說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確實都是合理的。但願諸位理解後能從中有所成長。深入的探討唬爛產生器,是釐清一切的關鍵。俗話說的好,掌握思考過程,也就掌握了唬爛產生器。唬爛產生器因何而發生?我們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

做好唬爛產生器這件事,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全民運動。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

(以上文字有經過我的篩選,基本保留原句,只是刪去不知所云的連結詞跟語句,讓全文能夠連貫表達。)

我沒有要談這背後的技術、文法結構、思想或是工程師打算如何以此回應社會,一如往常,我要談的只有我自己。

人們常說人貴自知,好像在社會化的歷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有「自知之明」,而這事實上也得靠表演;有自知還不夠,還得把你的自知進一步化為「他知我自知」。因為不只是不夠自知的人會被罵白目、自我中心、「亞斯」,只有讓他人知道自己有自知之明才有機會被讚賞。

但要達到自知,其實沒有想像中容易,至少對我而言。有個研究指出,說話容易唬爛的人,其實對於唬爛的言論也有較低的辨識能力;就像音癡不容易發現自己唱走音一樣。而我很擔心自己就是那種人,被看笑話而不自知,停頓一下還是繼續振振有詞。所以,也因此,誠如之前談過的,我很常陷入一種該不該公眾發表言論的糾結裡。

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


你現在正在閱讀的是我的「晚安日誌」,謝謝你讀到這裡。

「晚安日誌」起初是我在 Liker.Social 微網誌的基礎上,每晚回顧當日的心得分享。後來因為內容總是越寫越長,加上我想養成每天至少寫一篇文章的習慣,所以將「晚安日誌」移到 Matters 上來發布。

但「晚安日誌」並不是專屬於我個人的專欄系列文章。在此,誠摯邀請你一起加入「晚安日誌」的行列,把書寫變成睡前的儀式,把自己腦子裡的東西給掏空,然後結束獨特的一天。無論在 Matters 或 Liker.Social 上,只要在發文前加上「晚安日誌」的標籤即可,期待看到你的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