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K

生命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徒。 該學的不少,想學的更多。 Liker.Social: https://liker.social/@nsbh

這只是又一個自我介紹

登錄成為Matters會員以來,也滿一年以上了,雖然已經潛水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頻繁上來瀏覽文章,但總覺得還是得要自我介紹一下。

作為這個社群的一份子,這對我來說像是一種儀式:好像沒有發篇自我介紹的文章,就不算真正加入Matters一樣。但老實說,這樣的想法浮上我的腦海後,我反而患得患失,不曉得該怎麼忠實地呈現我自己。

於是一拖就到了現在。


讓我終於上來說些什麼話的契機有二: 一是大學四年級的我開始感受到出社會的壓力,覺得總該為自己累積一點產出(我並不是個有積極主動行動的大學生,尤其是在寫作這一塊,被動得很。或許有機會之後再寫文章來剖析這樣的自己);二是由於Matters跟LikeCoin的合作關係,讓MAT幣即將走入歷史,而這又勾起我心中另一個自以為是的Matters守則:「沒有拿過MAT幣,不能算是真正的Matty」,所以便趕在10/15正式換軌前趕緊發布我在Matters上的第一篇文,然後期待有其他網友們會賞光,讓我取得MAT幣。

你大概會覺得,為什麼拉拉雜雜扯了很多,還是沒有進入到本文主旨的自我介紹?

但我必須說,從我發送出這篇文,從你點入開始觀看這則貼文以來,我就一直在自我介紹了。

從小我就參加不少營隊活動,這類團康節目不乏自我介紹的機會,一開始我還會照本宣科的把自己的各種資訊(講白一點是自己身上的標籤)在篩選後展露在眾人面前,久而久之我慢慢發現這不過只是一種過場,大家認識一個人的方式並不只是透過這樣的「儀式」,而是在互動相處的過程中真正的認識這個人。

這樣的自我介紹不過只是營造一種「我很樂意認識大家」的氛圍,實際上在這樣號稱「破冰」的節目結束後,大家對於眼前隊友的認識程度能有多少進展,依舊值得打上一個問號。反而是我們在活動中的言談舉止,在在都是在向人自我介紹,都是一種自我展露。無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大家對於你這個人最大的印象肯定不會是自我介紹的橋段。

或我們再往前推進一步,即使你在自我介紹時把自己描述得再完美,一旦在活動中被戳破牛肚皮,自我介紹時那些精心設計的自我演示也終將在對方心目中被打上大叉,更別提對方可能對你在自我介紹的橋段上說了什麼幾乎沒有太多印象。

所以我之後開始清高得用個很酷的方式自我介紹:

「我不喜歡自我介紹,但你如果想認識我,可以從我們的互動過程中知道我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這裡,我對於自我介紹的不喜歡是源自於不滿於眾人的自欺欺人;另一方面也是對於自我標籤的展示感到困擾,在自我認同紊亂的國高中階段,即使很容易有一套足以應付那尷尬場合的說詞,我依舊自以為是的選擇「真誠」,然後期待會有人主動挖掘那些我沒有說到的事情。

後來發現我又錯了。


大多數人,並不在乎活動中的偶然相遇的同儕,大家的目光往往只在自己身上。要嘛眼前這個人有著什麼樣的特質,讓你無法抗拒地喜歡上;要嘛這個人跟你有諸多共通點,你們可以在此之上建立更進一步的關係;要不誰會對其他人的言行以多認真的態度看待?這麼說好像過於武斷了,或許是我不善於細膩處理這部分的論述,但我的感受確實是如此(雖然可能沒有表面看來地那麼氣憤與悲觀)。

於是我開始找尋並累積能夠跟他人產生連結的標籤,然後將這些符碼一個又一個勉強而空泛地貼在自己身上。在這階段我曾這麼介紹自己:

「看起來像文青,身旁不乏憤青,自以為是科青,其實是個廢青。」

搭著時下流行的「X青」稱號,試圖讓自己搭建起足以跟更多人說嘴個幾句的自我身分定位,收集更多讓自己看起來更為豐富多元的素材。而這樣的習慣一直持續到現在,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到達一種病態的程度了,心裡某個層面的我總是這樣預警著。

但我還是持續這麼做著。


然而這樣的自我檢討並非完全沒有效果,至少現在若要我以一句話自我介紹,我會說自己是個「認同氾濫的人,」(逗號做結表示的是持續唧哩呱啦講下去的話癆),或許貪心、或許濫情,也可能是缺乏自我中心思想的表現,不過我很清楚自己沒有放棄調整自己的面貌與內涵。心裡那個自以為是的、中二的真誠還在,只是少了些狂妄,甚至可能還多了點過了頭的自我後設檢驗,但那又何妨?

如果你還是希望我來個官樣版的自我介紹,我在本文最後就勉為其難地給你吧:

  • 來自嘉義市
  • 父母來自雲林海線
  • 在嘉義山區長大
  • 在高雄市區讀大學
  • 博物館市民研究員
  • 休學過
  • 轉學過
  • 跨校雙主修生物學及社會學過(現正嘗試恢復過往那打腫臉充胖子的狀態)
  • 跨校生態共學計畫結業
  • 在主管保育業務的中央機關地方管理單位實習過
  • 在教育組織待過
  • 在異議性社團待過
  • 這些點還在持續增加中
  • 列了這麼多還是不知道自己是誰
  • 如果你知道,歡迎告訴我
  • 我不一定會聽信就是了

我並不確定你讀完這篇貼文是不是能對我這個人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老實說,我也不大在意。但是如果你耐住性子讀到這裡,我真的很感謝。

這篇貼文是我在Matters上第一篇文章,也是第一篇在所謂「社交媒體」以外公開發佈的文章,不確定之後會不會繼續寫下去,也不確定會不會繼續用這樣的風格書寫;但無論如何,如果你有任何想法,很歡迎你提出來。這對我而言相當重要;當然,我也充分地意識到這根本與你無干,因此如果你願意給我點回饋,我也絕對能瞭解這背後的價值

總之,謝啦。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