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
BK

生命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學徒。 該學的不少,想學的更多。 Liker.Social: https://liker.social/@nsbh

晚安日誌:備份留存檔

我們以為自己一手打造了世界、宰制了世界,但是缺乏這些科技成果的積累,我們根本無法達到今日的境地。

晚安。

我手上這臺筆記型電腦是 2017 年版的 Surface Laptop,目前搭載的是 Windows 10 Pro,21H1版本。在晚安日誌轉移陣地到 Matters 上發布後,比起以往在 Liker.Social 上,內容不那麼多,行動版介面也更適合手機輸入,我每晚肯定是用它來撰寫晚安日誌。

所以我們可以說,已經至少有七篇(縣在這篇是第八篇)晚安日誌產出於這台電腦。但是,在我輸入標題時,它還是偶發地,會將「晚安日誌」輸入成「晚安日至」。

這讓我感到挫折,即使我曉得這絕對不是我的問題,但就是搞不懂它到底是否終將能學會,當我在「晚安日」三字之後再加上「ㄓˋ」(這是注音符號)時,會知道要接「誌」而非「至」。搞不好 Windows 10 到了現在這個已公開發行的最新商用版本,還是沒有打算改善中文的輸入體驗這件事,或是他們始終搞不定?

不過,其實我也一樣,有些事情我也始終學不會,或是搞不懂,例如這件事。

然後,很意外地,這段文字就這麼止步於此。就過往書寫晚安日誌的經驗,這樣的開頭,應該可以有一些不錯的後續內容的,但可惜發生了「那件事情」(請帶著輕鬆愉悅的心情參閱前一晚的晚安日誌〈烙出新境界〉),讓這篇內容以這種畸形奇怪的形式,藉著今晚的殼,來還魂。
不過,與其說是借屍還魂、殭屍、活死人,不如說是科學怪人。
我書寫晚安日誌時,旨在抒發,而非溝通,因此內容不會有什麼嚴謹的架構及章法可言。因此,不管我昨晚原先打算接著寫什麼,接續下去的內容絕對不同於原先的靈光乍現。因為這已經成為專屬於今晚的內容了,即使用了昨晚的留存內容作起頭。

那麼,你準備好要跳入今晚的兔子洞了嗎?


老實說,我自己還沒。沒有什麼頭緒,不確定要怎麼接著寫完。

但不只怎麼地,在前面以科學怪人來形容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另外聯想到的是賽伯格(cyborg)。提到科學怪人,其實是要講這篇文章的「拼裝」性質,今晚異想天開想要這樣接著寫,試試會有什麼火花發生,答案顯而易見,沒有。不過一提到賽伯格,我的興致就來了一些。

是否要講賽伯格?這個問題在我邊寫這段文字邊在分頁中跳來跳去的時候,在我腦子裡一直反覆提起。我很猶豫要不要提,因為這個概念實在不好解釋,生怕自己給講歪了,但偏偏我又覺得這是有趣的,而且八成沒有人在 Matters 上談過(在標籤時,發現其實有的)。

然而,誠如你所見,我還是寫了。但我並沒有要花篇幅解釋概念的意思,或許日後有時間再來詳細說明。但為了確保你能夠理解我等會要說的內容,我還是簡單說明一下:狹義的賽伯格指的是生物(有機體)與無機物(通常是金屬)結合而成的生命體,也因此,早期將 cyborg 一詞譯作半機械人、生化人。

但我接下來要說的,並不只限於狹義的定義,而是拉到感官的層次;試想,我們雖然沒有裝置機械義肢在身上,但隨處可見的眼鏡族,是否因為眼鏡而改善他們的視力?那我們可否說戴眼鏡的人也是賽伯格?我的答案是,是的。但僅只於此嗎?且看下個案例。

當今社會人人都能透過手機看到十萬八千里遠處的影像及新聞,若單純憑藉人類的生理,在沒有移動的情況下,這件事根本不可能,就是千里眼跟順風耳也根本不是人類,是吧?那麼,眼睛盯著螢幕的你,是不是也是賽伯格?通訊產品及網路技術成了我們的數位義肢,讓我們可以突破界線與框架,接收與傳遞更多訊息,讓我們早就不再只是純粹的生物:智人。

再退一萬步,在智慧型手機及 5G 網路發展如斯之前,回到一百年前,人類是否有透過各種形式延伸身體感官,以達到目的?案例不勝枚舉,或是為了戰爭而打造的各式兵器載具,或是為了打造量產零組件而研發的模具技術,或是推動整體產業轉型的能源系統,或是為了規畫或複製而繪製的藍圖,再再告訴我們,我們以為自己一手打造了世界、宰制了世界,但是缺乏這些科技成果的積累,我們根本無法達到今日的境地。

就是前面所說的藍圖也不是純粹畫畫而已,我們也需要製作紙筆等材料的,而這些材料依舊需要經過加工的過程。我們以為簡單的訊息傳遞媒介,其實背後也是科技發展。也就是說,其實媒體(media)的演進,看似是一次又一次不同框架的創新與突破,但是回歸基本需求與本質:溝通,我們將會發現,其實與其說是技術革新重新定義何謂媒體,不如說是我們、作為賽伯格在為自己升級零組件,如同我們去健身房鍛鍊肌肉一樣,企圖讓我們的義肢更顯作用。

啊,原先說只要簡單提一點的,卻不小心話癆了。總之,不只是這篇文章是個由前後兩日的晚安日誌內容拼貼出來的混合體,我們自己就是人類生物體跟各種工具設備結合起來的混合體。你說,若沒有 Matters 系統自動保存草稿的功能,今天的晚安日誌便不會成這副模樣了,即使我極力想重現,但我們的大腦功能始終有限。我想,這大概是有些人會把部分生產力工具稱為「第二大腦」或「外接大腦」的理由吧?

但事實上,我們在使用我們的外接軀體時,並不總是稱心、上手,像是昨晚的那件事件,像是我無法掌握電腦輸入法究竟何時會自動跳出正確的字。

關上我的電腦,睡前放個安神的音樂,透過冥想指引讓自己準備好進入睡眠狀態;一早鬧鐘也將取代公雞把我在準確時間點喚醒,智慧助理接著告訴我整日待辦事項。賽伯格的一天便是這麼樸實無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