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清
皓清

對於故事中的人事物我習慣蒐集更詳細的資料,有些幫助我更瞭解故事本身,有些為我開啟新的人生視角。歡迎來到故事補個影,聽聽故事背後的故事,也歡迎跟我分享在同樣的故事裡,你的角度看出了甚麼觀點。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陪我一起挑戰既有思維,學習擴展視野、多方理解。 https://linkby.tw/novelplugin

主的僕人變成主的敵人 -《歷史學家》

統整世界各地的傳說,吸血鬼其實源自於人類對於死亡所生的恐懼。不論各文明如何定義靈魂這樣的概念,都有個一致的觀念就是要讓它去到應該去的地方,所以在正常認知中只剩空殼的軀體,居然發現臉色紅潤!長頭髮!長指甲!這類當時不能解釋的現象,人們當然會感到恐懼,而這樣的恐懼也慢慢具象化成各種吸血生物的存在。

我親愛而不幸的朋友:

讀完伊麗莎白.柯斯托娃(Elizabeth Kostova)的《歷史學家》一書,如果你沒有對本文的開場白有感,那顯然你是讀到昏頭了,大概跟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狀況一樣。本書內含大量人物(不論是歷史或現實,也無論戲分多寡),偏偏故事裡的人名可以寫得落落長,不輸哈利波特的咒.....等等,哈利波特的咒語根本只有這些人名的一半長,所以如果你有外國人名恐懼症,有把哈利當瑪莉的症狀,衷心建議拿張紙或手機從旁做筆記,又或者學我把它當成女兒、主角夫婦和...其他教授,反正他們到哪都會遇到身為教授的歷史學家,就不用麻煩特別記了。如果你是位很熱衷於歷史的讀者,那我相信你也可以在其中獲得跟我一樣的滿足感,藉由故事裡各種教授的描述回到那個神聖羅馬帝國與鄂圖曼帝國互相碰撞的時間點。

再來要面對的是地物風景的細緻描寫,我後來發現起初讀得很痛苦的原因是錯把本書當推理冒險小說,一直到第三次以旅行文學的心態完食這本書,才彷彿聘了一個導遊帶我到土耳其、羅馬尼亞一帶遊歷。市面上有幾本針對吸血鬼相關書籍所寫的景點旅遊書,但私心覺得書讀完就夠了,實在沒必要多花時間找其他人帶你舊地重遊。對於景色、建築及人文的描述作者確實下了十分多的苦心,常常可見一整個頁面只描述一個畫面,好聽是沉浸感十足,難聽是有騙稿費之嫌,但起碼我是看得很開心。

最後要克服的難題是4重時間線,這真的在閱讀上超麻煩,從最早的1450的鄂圖曼帝國線、1930年的爸媽的爸媽線、1950年的爸媽線還有1970年的女兒線。讀者就好像在全面啟動中不斷想釐清自己到底是位於哪道時間軸,但遺憾的是作者也沒想幫你,敘事者的混亂是本書很常見的問題,在每一段的開頭,沒開玩笑真的是每一段的開頭,你都必須先了解這段到底是誰在講話,我不是我,那我是誰?不確定這樣快速切換是不是甚麼特別規劃,我只知道我常常會不小心罵出髒話。

背負十字的龍騎士團

卓九勒的意思是卓古爾之子 ——可以解釋成龍的兒子,他的父親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格斯蒙德封為「龍騎士團」的一員——那是一個捍衛帝國,對抗鄂圖曼土耳其人的組織。

回歸正題,文章的第一個主題就要來談這個世界出名的!眾所期待的!龍騎士團!是的,我沒有要談卓九勒(即德古拉,我不知道為何翻作卓九勒),畢竟他已經被講爛了,想知道他的生平GOOGLE的資料就蠻豐富的了,這邊我想談談這本書時不時會帶到但又沒多做解釋的「龍」,尤其是龍騎士團這個神祕的的組織。

1408年當時信仰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正當崛起之時,鄰近以天主教為國教的神聖羅馬帝國備受威脅,西吉斯蒙德這位布蘭登堡的選帝侯就備感焦慮,畢竟他雖然位高權重,但生命榮譽是跟羅馬帝國緊緊綁住的,國破他就一無所有了。於是他打起了重振十字軍的主意,他要依靠宗教的力量保護國家並提振自己的名譽,但這主意唯一的問題是,新建的軍隊不能叫十字軍,因為18年前最後一次由法國主導的十字軍,他也率領匈牙利軍團參戰,但後來的慘敗也差點斷送他在匈牙利王國的政治生涯。於是他參考了匈牙利帝國史上另一支有名的聖喬治騎士團,結合聖喬治屠龍的傳說創立了「龍騎士團」。

所以在故事中德古拉他爸加入並承襲其名的「龍騎士團」宗旨就是要保護天主,打擊異端。這個由貴族組成的組織與君主互有對彼此忠誠的責任義務,貴族要服從並保護君王,據以換取皇家庇護、名譽及領土。龍騎士團的成員都會別上相對應的徽章來表明自己的身分,那是一條相似銜尾蛇造型的龍,差別只在於它沒有吞食自己的尾巴,反倒被自己的尾巴纏繞著脖子,而其背上也背負著聖喬治的紅十字。該組織在發展到高峰的1431年時,甚至還因為成員眾多而發展出一、二軍,一軍成員可以背負龍與十字的徽章,而二軍就抱歉啦,你只有龍可以配戴。

這紅遍半片天的貴族兄弟會最後是在創立者西吉斯蒙德的逝世後垮台,畢竟創立者不在了,鄂圖曼又明顯比自己的神聖羅馬帝國發展的還要好,大家淌渾水的意願便降低了,只是銜尾龍這樣的造型其時看起來還蠻潮的,後來便由一些匈牙利貴族拿去翻玩了。

懼怕十字的吸血鬼

再來聊聊吸血鬼,調查這些傳說的起源常會發現跑出許多聖經故事告訴你吸血鬼的存在,不論是源於該隱還是猶太都是背叛上帝者。但其實吸血鬼這個概念可是比上帝還要早得多。

綜觀全球你可以在俄羅斯、阿爾巴尼亞、希臘、印度、波蘭、德國、中國及前哥倫布時期的祕魯等地發現跟吸血生物相對應的傳說及辭彙,而英文的Vampire則是要一直到1734年才首次被收錄到牛津辭典裡,顯然在神聖羅馬帝國發展的當時,人們對於吸血鬼這樣的概念還莫衷一是,而天主教也一步步在摸索如何驅逐這樣沒有形體的敵人。

統整世界各地的傳說,吸血鬼其實源自於人類對於死亡所生的恐懼。不論各文明如何定義靈魂這樣的概念,都有個一致的觀念就是要讓它去到應該去的地方,所以在正常認知中只剩空殼的軀體,居然發現臉色紅潤!長頭髮!長指甲!這類當時不能解釋的現象,人們當然會感到恐懼,而這樣的恐懼也慢慢具象化成各種吸血生物的存在。

等等,不死族跟吸血看起來沒甚麼關聯?這是因為對當時的人們來說,血還有一層特別的意義,他們在某天有了驚奇的發現,甚麼?!人一旦流光血就會死了耶!這怎麼得了!原來血是這麼重要的東西!雖然現在聽起來很像廢話,有一種小孩很高興的跟你說:「巴巴,我發現麵包放久會長毛耶!」,讓你想一拳捶下去叫他拿去丟的衝動,但先忍住頂多翻個白眼,因為對當時的史前文化來說這代表他們開始將血與一個人的生命甚或力量畫上等號,也慢慢發展出上戰場前會先喝血提高戰意,展殺敵人後也喝對方的血獲得其力量,甚至在羅馬傳統的角鬥士競技中,貴族們還會從觀眾席下來到競技場中只為了一飲戰敗角鬥士的新鮮血液。所以回顧傳說中的吸血生物多是因為靈魂不得安息而借肉體復生,為了生存的目的,他們當然需要從活體中補充必要的血液。

等等,我是不是跑錯棚,這劇本是要演陰屍路嗎? 截自美劇《SPARTACUS》

這些又跟上帝有甚麼關係?

在天主教發展的初期,他們要想辦法在眾多的地方習俗中脫穎而出,這時一個千古不變的競爭原則便出現了,那就是抱大腿!教廷開始接觸掌握市井小民生殺大權的貴族,試著得到統治階級的認可。但在對一般民眾傳教時卻發現了很大的障礙.....他們窮死了,完全不在乎主答應給他們的永生!比起死後的世界,貧民寧可投向給他們改善現有生活一點希望的民俗信仰,比如風調雨順讓我過個好年之類的。於是天主教開始試著取代地方信仰,將舊信仰建物改為教堂、也將基督文化與舊信仰習俗跟節日結合。終於,讓他們第一次面對到了吸血迷信的存在。

吸血迷信跟基督文化最大的共通點就是——血,藉由被吸血鬼吸血,人們將獲得肉體的不死;而藉由分享主耶穌的血肉,人們將獲得靈魂的永生。這對於傳道者來說真是再好不過的對比了,將吸血鬼當成主的敵人,利用民眾對不死族的恐懼來使其轉向自己的信仰,這當真是主在為我們指引一條康莊大道。

中世紀的社會相信死者若沒有經過適當的葬禮,靈魂不得安息便會復活成吸血生物。為了強化民眾對於基督信仰的信任,教堂便貼心的提供一套完整的儀式流程跟你保證「第一次埋葬就上手」,果然這樣的服務甫推出便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然而由於葬禮的繁瑣,人們開始擔心有所疏漏而逐漸習慣依賴教堂,而教堂更利用這樣的依賴規範出更嚴厲的準則排除掉不適用基督教葬禮的對象,例如異教徒、判教者、自殺者以及被逐出教會的人。於是連鎖效應便這樣產生了,你不相信基督就無法適用基督葬禮,死後也會因沒有經適當禮儀而變成吸血鬼。到此吸血鬼便成了傳教者驅魔的假想敵之一,也當然會懼怕十字架。

故事反思

自從伯蘭·史杜克(Abraham "Bram" Stoker)發表了德古拉一書後,弗拉德便一直與吸血鬼的形象綁在一起,但如果從歷史上來看,弗拉德三世縱使不是虔誠的基督徒,他也多次幫助當時信仰天主教的神聖羅馬帝國抵禦日漸強大異教外邦鄂圖曼土耳其。其父身為守護天主的「龍騎士團」,依其規章將由其子也就是繼承「龍之子」名號的天地志狼......,阿,說錯了,是弗拉德三世繼續為「龍騎士團」效忠。但至今流行文化顯然大幅影響了歷史,一個生前為主而戰的君主,死後變成主的敵人,這點在《歷史學家》一書中也能發現類似的矛盾,卓九勒(也就是弗拉德三世)在死後受到斯納格布修道院的保護,甚至在被繼承土耳其蘇丹的遺願—新月衛隊所追殺時,還一路被「龍騎士團」所保護。最後竟然被十字架轉移了注意力而受到銀彈的致命一擊,這該是多麼諷刺的結局。一生汲營所求歷史地位是否只是後人的消遣,甚至是有心人操弄的工具?

深感悲痛的故事補個影.皓清敬上

參考資料

  1. Order of the Dragon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Order_of_the_Dragon)
  2. Dorothy Ivey(2010)〈The Vampire Myth and Christianity〉America:Rollins College,碩士論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