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錯集
試錯集

錯錯有餘的過日子

「我愛你」的形變

(编辑过)
到頭來我也還不知道,但也許可以把理解這件事情當成是人生目標 🤓🤓
From Instagram @charlesbukowskiquotes


第一次參加徵文活動,因為放在資料夾裡對過往感情的省思和日記實在多到滿出來,就把精彩片段拿出來當串燒,把庫存消一消。謝謝 @黃皮膚的吉普賽人露思 所舉辦的徵文活動,能藉此以爬梳自己對於愛的種種解讀,本人很是感激🥰🥰

所以今天會為各位帶來幾則改寫了部分細節的故事,男主角落在不同的人身上,但女主角都是我本人,所以是第一人稱 🥵


初戀

那是我第一份戀情。青春洋溢之時,女孩踏出了舒適圈,正打算親身去體驗這個世界,卻意外得到了更多的當頭棒喝;例如開始有意識的替美好時光倒數計時,認真的思考自己為什麼要活著然後陷入存在危機,然後是人生僅此一次的初戀的溫度。

第一次感受到這溫度時,是在夏日躁熱無風的公園裡,他的鼻子滲出了幾粒汗珠,而那時心底突然湧出了想替他擦下鼻尖汗水的衝動。也許是因為初次意識到這種感覺,即便在往後的日子裡也曾替別的戀人拭下臉龐汗水,那烙印心底的溫度我卻再也沒有過。

「即使要把我整個人送給他都沒關係」,是我對愛情最初的解讀。當時我清楚地知道,我沒有迷失自己,即使深陷愛河之中。但我不知道的是,澄澈純真眼神裡的認定,在我這輩子裡大概不復存在了。


可以理解,但無法原諒

由於他已經不打算解決我們之間的問題,於是我打了篇約莫一千五百字的分手信,內容是控訴他的不聞不問。語氣平鋪直敘,因為波瀾不起的文字傷人最深,如果他有一點罪惡感的話。

但我一直都知道,感情緣起緣滅這類事情是誰也控制不了的,但當時傷心欲絕的我又怎能對自己狠下心。在很久之後偶爾平淡地想起這段情,對它的批註是,「可以理解,但無法原諒」。在傷癒之後努力去理解過往情人的作為,不枉我曾經愛過。


沒踏出去的

夜裡轉身,盯著他熟睡的面孔。均勻鼻息從高聳鼻樑湧進湧出,像海浪打向沙灘又收了回去,規律得讓人想往懷裡鑽,想著也許能讓他為我打亂一次規律;或者就這麼醒了,伸過手攬著我身子,抱著我一同睡去。

但我沒有。把頭往他肩膀蹭了蹭,他也未醒;於是我轉了正面,也沉沉睡去。把頭靠在他肩膀旁的那晚,我睡得香甜。

後來想起來,我好像還沒跟他說過「我愛你」,即使在他身畔我總是安心。這三字的重量沉得超乎想像;我沒說過,也沒聽他說過。一個人的命題已是如此複雜,兩個人的疊加態放大了好壞,整體而言似乎就只是好了這麼一點點;但當時的我們都沒敢跟未知豪賭,要我因為距離這個理由而失去珍貴的人,我輸不起。

愛情美得讓人想把身邊那人攫緊,如此至少老了也不愁沒東西配酒。但這對當時的我怎麼能覺得足夠。


愛過

在一連串的沈默之後,他再次捎來了訊息。

我當然想他。每天都想,想著自己什麼時候可以從與他的漩渦踏出去,想著跟他在一起的時光我努力過也甜蜜,想著這次放了手會不會為之後悔且心痛。上一次跟他說話是三天前,話的間隙裡不是吐不盡的話,而是充滿了無言的空。我不知道我該不該為了填滿那些空洞而煩心。我不知道他已經等了我多久,或者我還要等他多久。我不知道我該不該繼續愛他。

我不知道現在我們之間究竟剩下了些什麼。愛情的起始是加法,後頭是減法,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假如這些故事寫得快了,總會不知道那分界點是在什麼時候悄悄過去,又已經過了多久。愛的函數是鐘型曲線嗎?還是波茲曼分佈?或者根本誰也說不準?

我能肯定的是我的確愛過。


自私鬼

「我想你不應該繼續對我施打任何溫柔了」,出自於李維菁在《老派約會之必要》的小小詩〈小小六月〉。最近想他時這句話常常一併浮現。

我當然想他,我怎麼可能不想。日記裡的他起初是第二人稱,然後是第三人稱,也許再下一步就淡漠到簡短的名詞。

自暴自棄。我猜我的勇氣已經消耗殆盡,我不知道我是否還有力氣面對未知。

我想我現在能對他說的話只剩下「我愛你」了。

然後,開頭的那個句子開始形變。又過了一陣子,主體莫名其妙到了我身上,「我想我承受不了你給的那些溫柔了」。


苦澀

我把從肚腹湧到口中的「我愛你」三字混著胃酸全吐進了你嘴裡。悵悵的,苦苦的,但是吐完以後身心並沒有因此就此輕盈。你就這麼含在口中,沒有嚥下也沒有吐出,眼神懊惱卻帶一點憐惜;而我只是緊抱著你,緊得我們之間沒有空隙。

也許事不該成?我找不到錯怪的對象,於是我怪罪於世界。然後我想起小人老師在歌詞裡所說的,我想著 沒關係 現在只是還沒遇見妳 而已


後記

「每份愛情都獨一無二」這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在投入每份戀情之前我也會確保自己在每段關係裡都不能重蹈覆轍過往的錯誤(最後搞得好像在試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一直到最近我才對這句話又有新的體悟。

每份愛情都獨一無二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也都獨一無二,但世界上也沒有一個人能夠絕對的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對一個人來說,所有的舉動與想法都其來有自,所以要說自己能夠完全的「懂對方」,這是不負責任的。

所以,有意識的去努力趨近這個人心中所想,設身處地的同理他的所作所為,我認為這是愛的精神的展現。這並不像是讀了一本小說然後去揣摩作者立場思考為什麼那樣寫的同理,而是因為愛他,所以願意拋棄自己將經歷的一切,而將心力用於理解。

當停止同理,兩方不再同心,那故事也就止步於此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