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过留声
彦过留声

努力码字

回避伴侣恋纪(2): 自我反思

前两天参加所里的一个holiday party, 和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妹子聊起来,我一般不和工作场所的人聊自己的个人生活,但因为和她关系不错,我谈起了自己最近的分手,结束了两年半的关系,她问我为什么分了,我说我们的commitment level不一致,她回道: oh you only know that after over two years?

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就这点分歧,我早就知道了,可是从“知”到“行”,那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漫长?我回答:I thought we could work this out

从小到大,我的人生路径都是work it out的hard mode: 从一个传统高考导向的二线城市重点中学,背着学校和老师的压力,独自决定考SAT留美读本科,只身一人去到一个周围全是white upperclass的文理学院,读着没几个中国人会选择的硬核社科专业,无数的夜晚啃着大部头写着essay度过,在职场和研究生之间探索了几年,最终选择了继续读法,进入到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外国人的领域,跟一群口才写作和思辩能力最出众的美国人竞争,一直到现在慢慢尘埃落地,有了一份体面的全职工作... 11年以来,每年几乎都在不同的地方生活,住处不知道换了几次,漂泊感很强,但也正因为如此,建立了深刻的友谊和connections...但依然需要焦心身份和父母养老的问题等等

也许我的成长经历和我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概念:人生是拼搏努力出来的,大力出奇迹,things will work out,对生活有很强的信念感。诚然,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也遭遇过两次重大的挫折打击,但与回避型人格不同的是,我并没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更多是早年的经历和自身性格塑造的。与回避型的J截然相反的是,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去应对、解决。甚至在没有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为一些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计划我当下的决定,是一个hyper planner。

在与J交往之前,我一直觉得我的这种概念是“正确”的,“应该”的。但是慢慢我体会到,在一些low energy和type b的人面前,我的这种习惯会对他们造成压力和压迫。今年交到的一个好朋友就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格,她就特别不喜欢做计划,也不喜欢受束缚,但是她的室友是一个更不喜欢做计划的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也不会committed to自己说过的计划,拍脑袋就去了。我朋友跟我说道,计划的习惯在一些不喜欢计划的人眼里就是束缚,压力,不自在,她说,她也是这几年意识到,需要改变自己与人相处的风格,不要让别人感受到不chill

没错,作为朋友,我可以跟着对方chill的步调走,但关系的相互的,在亲密关系里,节奏是互相适应的。我的朋友圈和我认识的人里,没有J这类人,他和我太不一样,我们的节奏相差太远太远,就算我尽力去调整,也无法达到让他舒服的level, 他也无法够到让我觉得满意的level,磨合的前提是两个人的节奏水平不能相差太大。也是在这段关系里,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力,无论我怎么努力,对方都看不见,没什么回应和改变,他就在他自己的世界里默默存在着,就连我的好朋友也说:他就是这个样子,你只不过是在跟你自己磨合。

分手后,另一个朋友笑说,这样的人你都能忍这么久,还有什么你忍不了的。与其说我讨厌这样的关系dynamic, 不如说我是讨厌在这段关系中的我自己。过去着两年半,大概是我这辈子流泪最频繁的时候,但我不是个爱哭的人,几乎不在生活中哭;我的睡眠质量变差,以前一个人的时候,是早睡早起的,虽然健身的习惯还在,但不撸铁了;我参与的播客制作变少了,读的书/文章,码的字也变少了,去的聚会/见朋友次数也少了,甚至消遣看的剧/秀也变少了;J的行为和言语经常让我不满,一开始是感受到伤心(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好难过,因为我都不会这样对你啊),默默尝试从他的角度了解他的立场,然后压着自己消化,到后来是感受到愤怒(你凭什么这样对我?你有什么资格挑剔我?你不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子?!),与他争论吵架发泄。

回避型人格是一个黑洞,他们不会因为被光亮照到而变亮,反而会把光亮吞噬。在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里,两个人会彼此都变得像对方,adopt对方的思维视角和性情。比如说,我一个闺蜜和她的丈夫结婚7年,他们的政治立场起初很不同,男方很右,典型直男思维,最关心财富自由/提前退休/老婆孩子热炕头,女方很左,热心公益/教育/种族问题,比较阳春白雪理想化。两个人相处这么久,丈夫也开始变的关心社会公正的话题,调整自己对种族歧视的刻板偏见;妻子也意识到了生活的物质基础不易、解决职场分歧的实际困难,social justice也有其ugly power struggle的一面等,从而采取了更实际的态度去加强自己的领导力,谈判力,工作之外,甚至开始研究考房地产中介执照等等...

但是和回避型相处,他不会被伴侣影响,不会变得更像伴侣,反而会让伴侣单方面被他影响。一个可悲的事实是,回避型一方面想要掌控一段亲密关系的节奏(具体的分析不提,网上有很多文章说回避型是天生(不是故意的)的PUA,因为缺乏安全感等原因),也很自我封闭,不愿意被伴侣带领和成长,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具备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理由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一段回避型可以进入且维持的关系注定会以失败告终,会被带进坑里,让两个人的状态都变差变糟。我一直认为,一段关系要能长期维持,回避必须愿意被带领,愿意把自己交付出去,信任伴侣,但这几个条件都很难满足难的并非是没有这样的完美伴侣(虽然这种完美伴侣也是极度稀有的),而是就算有,他难以做到交付自己和信任对方,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他的人生经历里,就很少有什么事情是按照他们期待的那样发生的,所以对人生和自己报以最多的反馈就是失望、不信任、消极。

在我密集了解回避型人格的成因之后,我也一度很同情/理解J,但我发现,如果我真正了解和理解了他的回避,他的心态特点,我对他,也就没有那种亲密关系的执念了,因为那就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没有外因可以改变他,也没有内在驱动力可以驱使他,是我自己太自不量力,也是我自己太执着一定要和他有个什么结果。杨笠那句:如果她了解了你,她还会爱你吗,真是苦涩幽默。爱情的发生真是建立在信息差上的...

但如果问我还相信爱情吗?我不相信爱情,但我相信爱。我对于异性恋亲密关系的无力感是存在的,但我的信念感也同样存在,我不会再流连于一个普世接受的结局(比如结婚生子),我要为之努力和争取的,依然是一段长久的、温暖的、忠于彼此的亲密关系。

“忠诚是智者的浪漫”,这句话里的三个词中的每一个,我都是那么喜欢,那么欣赏,那么相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