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lai_smirnov61994
nikolai_smirnov61994

清明——我们为何如此执念?

一年一度,清明离我们又越来越近了。

      清明似乎是一道坎,我们都必须越过去,想绕也绕不开。

      事实上,我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是时时发生的。一件物、一个事、一种场景,往往都可触动我们的情怀,引发我们的伤感。有时候,甚至会情不自禁,失声痛哭。

      思念既然是一种平常,那我们为何还要选择清明这个时节,专门去凭吊先人、寄托哀思呢?

      在这个时节,我们不远千里、万里,奔回故乡,在已逝亲人的墓前虔诚地点燃香烛,尽情地释放我们浓浓的思念,年复一年,风雨无阻。

      究竟是什么缘故,让我们对清明如此执着,念兹在兹?

      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国人历来重视孝道,尤其是对已故亲人,更是尊崇有加。慎终追远,蕴含了人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以便更清楚往哪里去的朴素道理。

      缅怀逝去的亲人、寄托无尽的哀思、祈求神灵的保佑,对这样庄重的事,当然需要一种虔诚而庄重的仪式、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

      这个日子当然不能随便选定,它必须顺应天时地利人和,达到人们追求的“天、地、人”合一的境界。

      自然而然,这个日子便“别无选择”地落在了二十四节气之清明头上。

      何以如此?我们姑且抛开民间有关清明节由来的种种说法,试想一下:冬天太冷,碰上风雪加交时,要烧香燃炮,连火都点不着,这太过尴尬;夏天则太热,给先人们享用的祭品容易发馊,凭这就有失恭敬了;而秋天本就是肃杀之时,在这样的时刻凭吊故人,愁上加愁,叫人情何以堪?  

      故而不冷也不热,万物吐故纳新的清明时节,无疑就是一个便于出行、人神相聚的最佳时刻。在这样的时刻来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皆大欢喜!

      此外,选择清明这个日子来祭祀,也体现了一种智慧。

      因为,祭祀是肃穆的,缅怀是悲伤的。沉浸在忧伤之中,是难于自拔的。它需要一种解脱、一种对冲。

      恰好,此时大自然生机盎然,万木欣欣向荣,大地呈现出一派春和景明之象,给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之感,让人舒适愉悦。



      这个充满希望、欢乐愉快的清明,正好可以消解我们心头另一个思念不尽、悲伤不已的清明。

      前者之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清明,是大自然之清明;后者之清明,则是祭祀之清明,人文之清明。

      这两个清明的喜与悲,在我们的内心交织,造成了矛盾和冲突。而我们恰恰需要这种冲突,以化解内心的郁结,使我们的心达到新的平衡、新的平和、新的宁静。

      扫墓祭祀、踏青赏春,我们悲而去,乐而归,除了清明这个时节,还能找到更好的日子么?

      我认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年复一年,我们就这样执着于矛盾的清明,执着于悲喜交集的清明。因为我们明白,只要我们还念着记着,逝去的亲人就不会真正死去;我们也清楚,感念伤悲的过去,并非是沉湎于过去,而是寻找并沿续过往的足迹,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就让我们采一束鲜花吧,把大自然这最美的礼物,连同我们的思念和祝愿,献给长眠于地下的亲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