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htvoyager
nightvoyager

“入关学”的前世今生——我的视角

自从观察者网懂点儿啥栏目在第51期做了次关于“入关学”的节目,这个在知乎甚嚣尘上已久的词,借由中国大陆地区民间最有影响力之一的传媒,彻底向圈外传播了。同时出圈的,还有“翦商学”等一系列衍生理论。本文将围绕入关学的发展进程,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前入关时期,入关爆发期以及“一关各表”期,通过时间顺序论述入关学的前世今生。

前入关时期


提到“入关学”,不得不先介绍他的创始人,山高县(信徒尊称“至圣”,实际是戏称)。其实,就像孔子一样,与其说山高县是入关学的创始人,不如说,入关学是山高县和他的追随者共同完成的。山高县本人其实并没有明确提出入关学这个理论,山高县本人只是在他的诸多回答中都用到了一种历史比喻,即,将中国比作入过前的建州女真,将美国比作长城后的大明。通过以古喻今的方式,暗示中美关系的未来。在前入关时期,比较接近正统的入关学理论,核心有二:第一是蛮夷理论。所谓蛮夷,中原所不屑也。面对西方的种种指责,中国不管怎么说怎么做,都是错的。“中国人吃狗肉是蛮夷,中国人不吃狗肉以后,也是不吃狗肉的蛮夷。”该理论认为,不管中国怎么努力,都没法得到西方的认可,因为中国本就是蛮夷,文明人是不会认可蛮夷的。所以,在入关前,中国不需要过于在意西方的指责,如果我们入了关(取代大明),自然有江南大儒(被征服的西方知识分子、媒体)为我辩经(论证我是正统)。

第二是“扫穴犁庭”理论。所谓扫穴犁庭,就是彻底摧毁敌方的抵抗力量。而这个理论认为,大明(美国)随时会来扫穴犁庭。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大明(美国)随时会来进攻,进攻方不是女真(中国),而是大明(美国),因此,入关的时间,不是女真(中国)决定的,而是大明(美国)决定的。

根据山高从前的观点来看,山高貌似是个悲观主义者,他认为中国无力与美国对抗。但是自从美国选出了特朗普,山高认为中国的机会到了,但碍于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他对此依然忧心忡忡,所以他一直认为,美国不会放过中国,扫穴犁庭难以避免。

入关爆发期

曹丰泽 (我找了很久也没找到来源于谁了,侵删)


在此之前,入关这个梗只是在山高县自己的小圈子传播,但是知乎做了一件很莫名其妙的事情,山高县因此殒命。号被封不要紧,但是山高也因此肉身成圣,迅速吸引了一大批键政家的眼光。此时,入关学的第二号人物出现了,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曹丰泽。

曹凭借一张和山高的微信聊天截图,顺天应人法尧禅舜,得到了钦定的他迅速扛起了入关学的大旗,成为了入关学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说起曹丰泽,他一直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自己也提出了“内卷学”(这个名词很早就有人提出过,他只是拿来用来描述)、“去非洲”、以及复现中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论、“中国人的敌人不是一小撮华尔街巨富而是三亿美国人”论、“阶级流动只是政治正确”论、“尼嘎道”(以上综称“曹学”)。曹说他自己最初看到入关学很惊艳,他觉得入关才是曹学的实践路线,因此,在此阶段,曹嵩合流了。曹把自己的理论整合嫁接到了入关学之上,在此阶段,入关学产生了新的观点。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中国过于内卷(可以简单认为是边际效益递减),人均资源严重不足,中国现在不应该讨论分蛋糕的问题,而是应该外出抢蛋糕抢钱,做大蛋糕。具体的方法就是入关。 此外,还有大V F.F带有强烈国家工团主义色彩的改良版入关。

除次,在这个阶段,入关学也开始大范围讨论叶赫部(女真内部的反贼)、闯王(有人认为是新型冠状病毒)、沈万三(大明的大富豪)、吴三桂的具体指涉。

“一关各表”期


由于入关学传播速度太快,吸引了很多拥有朴素爱国热情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对入关的理解是完全乐观主义的,基本上已经和初代版本不同了。他们对入关的理解,基本就是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你反对入关,就是反对中国成为霸主,就是公知,就是汉奸。

可以预计,在最终解释权不断去中心化的将来,每个人对入关学的理解差异也将越来越大。

我对入关学的评价

抛开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我更想称入关学为一个梗,而不是一个理论。实际上,山高县本身就只是在玩梗,我猜他也没预料到这个梗会有这么大的传播力。一个良好的理论,不一定要有很好的预测性(社会科学的理论,预测性都很差),但是最起码要有描述性和解释性。入关学,包括整合了曹学的入关学2.0 ver,连基本的描述性都很差,首先,最严重的的问题就是,“关”是什么,“关”只是一个喻体,一个比喻,不能只有喻体而没有本体,否则就会沦为中医那一套玄学体系。那么,这个“关”指的本体是什么呢?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山高县本人貌似认为关是马六甲海峡。其次,“关”在哪里呢?如果“关”可以认为是军事、经济或者什么其他的东西,但这个关在哪里的问题不会因此消失。第三,如何入关。这更像是个具体的实操问题,在中美军事实力差异如此之大,且双方都掌握核武器的现在,如何入关?可惜的是,入关学对此没有任何解释说明。

还有一点,我们很多人有一些思维误区,比如,总是倾向认为,押韵的东西就是有道理的。又比如,我们的思维总是具象的,古人写文章,一言不合就开始比喻。也因此,喜欢用比喻的方法论证,但比喻真的可以论证吗?实际上,分清本体和喻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时候,我们反而是经常陷入为了寻找本体而去寻找的陷阱。

但是我的评价实质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从始至终,这只是一场情绪输出的狂欢罢了。至于我们应不应该输出情绪,这就是个传播学和立场的问题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