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kao Eki
Nakao Eki

來自太巴塱部落的阿美族人,2009 年到荷蘭萊頓大學從事十七世紀台灣史研究,之後定居荷蘭。目前以翻譯、寫作、研究為主業,並參與國際原住民族運動。曾獲 2017 年台灣文學獎原住民短篇小說獎。已出版小說有《絕島之咒》,翻譯專書有《地球寫了四十億年的日記》、《西班牙人的台灣體驗》、《故道》等。

【我的2020年度問卷】明年也要繼續認真

(编辑过)

2020年只剩下最後十天,分享一件在年初想不到今年會發生的一件事?這件事對你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我住在荷蘭的一個窮鄉僻壤,平時都在家工作,每週五會去最近的城市採買一週的食材,此外頂多在沿著運河散步時遇到車輛或行人(冬季嚴寒的時候甚至連散步都有可能放棄),除了鄰居,一年裡固定會見到面的朋友大約五六人。這樣的生活讓多數的事情都很難發生在我身上。如果說今年真的有什麼事情讓我意想不到,那就是瘟疫爆發的本身。

今年三月歐洲疫情突然就失控了,荷蘭的管制措施雖然相對溫和,但已經讓多數人苦不堪言,我則是一點都感受不到影響。我是在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有多麼安定。當然我並不是鼓吹所有的人都要像我這麼孤僻,但我相信保有一顆安定的心對任何人來說都很重要,不論身體是動是靜。這道理就好像一個人的豐足感主要不是來自於擁有得多,而是來自於需要得少。

很幸運的,我的熟人當中無人遭到荼毒,瘟疫沒有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到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驚人的瘟疫也讓我比從前更深刻的理解到一個簡單生活的重要性。想來我會持續過著這樣簡單的生活。這就像我們原住民的信念——除了空氣、水、陽光和土地,沒有什麼其他需要的東西。一個人能好好的站在土地上,這就是最大的幸運。

2020年,什麼事情讓你獲得最深的意義感?

從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到今天,我每天閱讀並摘要與全球原住民有關的歷史事件和時事新聞,並且將之分享在我與朋友共同經營的原運臉書頁面。這是自我指派的工作,我不因此獲得任何收入,起初也幾乎沒有讀者,不過兩年毫不間斷且不問結果的進行下來,在不使用臉書的邀請功能,也不找任何朋友宣傳的情況下,我們吸引到超過兩千個追蹤者,且每天都有大體固定的讀者群準時接收訊息並有所反應。有多少人樂於閱讀我們分享的資訊,倒還不是這工作最讓人高興的部分,我認為其中最有意義的,是我們成功抵禦了社交媒體造就並持續鼓吹的浮誇,於是我們能夠知道,每個準時接收資訊的讀者,都是因為他想要接收我們的資訊,而不是出於人情或聳動的標題。或許這用安於寂寞來形容算是約略恰當。我相信所有穩紮穩打的工作都必須安於寂寞,必須專注在工作的本身,而不是工作受到的矚目或嘉許。在過去的兩年裡我始終這樣做了,在未來也還會持續下去。

全球疫情依然嚴峻,請記錄一件你認為值得銘記的疫情事件。

這是從原住民的角度而看到的疫情:2020 年 8 月 17 日《紐約時報》訃聞:巴西亞馬遜雨林 Xingu 河流域的原住民領袖 Aritana Yawalapiti 於 8 月 5 日因武漢肺炎病逝,71 歲。他 19 歲成為部族領袖,能講至少四種原住民語言和葡萄牙語,年輕時協助爭取劃設 Xingu 原住民族領地。訃聞中寫道:「他一生中成功抵抗了探礦、伐木和開拓牧場的人,但他無力應付最新的侵入者——冠狀病毒。」

今年夏天我連續在《紐約時報》看到好幾則亞馬遜雨林內原住民領袖死於瘟疫的消息。這是原住民世界最大的恐懼,讓人聯想起數世紀前西班牙人帶往美洲的天花病毒,勾銷了美洲約 90% 原住民人口的可怖往事。類似的事件也曾發生在台灣,許多原住民部落至今流傳著漢人帶來天花瘟疫的故事。

2020出行受限,如何改變了你與他人/世界的關係?有沒有什麼人/事,是疫情過去你一定要去見/做的?

如上面提到的,我的生活沒有因為疫情而改變,但我確實看到因為活動受限制而感覺苦悶的許多人,是多麼渴望回復到一個忙碌活躍的生活。我對於哪一種生活方式都沒有價值性的判斷,但這個認識本身改變了我與他人的關係。我大概因此而了解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比我先前以為的更大。但同時我也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再大也沒有多大,總之都是七情六慾的程度問題。

至於我和世界的關係,我想始終都不會改變,就像老人教導的那樣,要老老實實的面對土地,不論是在自己的部落,還是在異國的鄉村。因此,如果說疫情過去有什麼我非做不可的事,那就是原本我就希望至少一兩年要做一次的事:回台灣,回部落,探望老人。老人是我們和土地之間活生生的連結。

說一件你在2020年遭遇的、難以解決的矛盾,這裡的矛盾是指:你感受到自己的信念與行為產生了衝突。

今年似乎沒有遇上這樣的問題。這一方面跟我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有關,另一方面可能也因為我有意識的設法遠離會使我為難的情境。比方說,我從事原住民運動,但又有許多漢人的朋友,我很清楚知道在哪些議題上,我的漢人朋友不會因為他們是我的朋友,就站在原住民這一邊,因此我就有意識的去疏遠這樣的朋友。倒不是因為我認為朋友就應該與我信念一致,而是因為我知道我不可能(也沒有道理期望)既堅持理念又被大家當成好朋友。堅持理念有其代價,如果不能承擔這個代價,那就不是理念了。

分享一個你「忽然理解了我所反對的立場」的時刻。

據說 F. Scott Fitzgerald 說過這樣一句話:The test of a first-rate intelligence is the ability to hold two opposing ideas in mind at the same time and still retain the ability to function. 我從初次聽到這個說法並且思考過一陣子之後,就設法將這一點當作努力的目標,希望能夠真的理解與自己不同的意見來自於怎樣的思路和情感。當然這作業不總是成功,但我想多數情況下,我都算能夠理解我所反對的立場。

相比一年前,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我維持著非常規律的生活,這樣能夠維持身體和精神的穩固。今年的身體狀況和去年差不多,精神的穩定度比去年更高了。

經過2020年,你內心是否有找到一個關於自己,不可停止之事嗎?

每天做一件小事,單獨來看沒有什麼,但如果每天都做到,那就是紀律。維持紀律是我認為必須持續的工作。不過這不是 2020 年才發生的,畢竟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已經好幾年了。

請與我們分享你在 2020年最常聽的一首歌、最愛的一本書或者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

我不大聽歌,已經很久沒有看電影,雖然每天都看書,似乎也談不上哪一本最喜歡。不過前不久我看到澳洲的新聞,今年澳洲總理文學獎的小說獎頒給一位原住民作家,就是下面這一本,講述一個原住民返家參加祖父的喪禮,卻發現家園已經毀於礦業公司之手的故事。這是全球原住民共同面對的困境,台灣的原住民也是。我訂了這本書,期待很快能收到,也推薦給大家。

最後,能否請你用一張照片代表你的 2020 年。

荷蘭通常要到四月底五月初之後,溫度才不會再降到逼近冰點,因此我每年都在這個時候才展開花園裡的種菜工作。今年照例種了馬鈴薯、番茄、甜椒、豆子、南瓜和茄子。不過今年有點反常,花開得特別好,但從豆子、南瓜到蘋果、梨子等果樹,結果的情況都比往年差了許多。雖然夏天很快就過了,我還是在秋涼之前準備了一些小盆栽,放在有西曬面對運河的浴室窗邊(下圖是九月初的照片),賦予自己照料他們度過寒冬、維持生命的工作。現在運河邊的哭泣柳已經完全枯黃,天空往往陰霾,不過小植物們過得很好,我甚至還採收了一次盆栽裡的馬鈴薯。2020 年,好或不好,都是繼續世間循環的一年。

請填空:2020, life itself matters.

人生就是這樣。有過生死邊緣經歷的人會說,除死無大事。但我們多數時候不活在生死的對比當中。這兩者之間有個難以拿捏的分寸,拿捏得好大概就是智慧吧。

謝謝收看,祝年終愉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