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齊
李家齊

社團法人臺灣水與社會發展協會理事長,關注水環境與社會互動議題。企圖串連跨領域人才及觀點,促成良善的水環境治理與社會發展。

關於思覺失調

罹患思覺失調症(從前稱為精神分裂症)的人,比罹患憂鬱症和躁鬱症的人,更難被社會大眾接受並重新拾回正常生活。我們都有心情不好不美麗的時候,較容易同理憂鬱症和躁鬱症患著。然一般人鮮少有幻覺、幻聽的經驗,故較難理解受思覺失調折磨的人。簡單一句陳述「他(她)瘋了」、「他(她)是瘋子」,這人就被貼上一輩子無法去除的標籤。

思覺失調症跟神經傳導出「問題」有關,我們覺得是「幻」覺、「幻」聽,當事人感受到的卻是絕對真實。思覺失調也跟遺傳相關,可能生來即有。所以有些人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ohn Nash──其生平被拍攝成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一直能看到一般人看不見的朋友,而非壓力過大才突然「瘋」了。

古代祭司,現代通靈者,那些聲稱能與亡者溝通甚至看見亡者的人,有些是否也算是思覺失調呢?差別在於他們能控制並善用自己的能力,不讓其影響正常生活。果真如此,決定誰是祭司、通靈者,誰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界線,或許就在於當事人行止的社會化程度(是否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以及是否取得社會權力者的授權(法老認可祭司的職能,大眾向通靈師尋求安慰)吧。

決定我們行為舉止合不合宜,正不正常,是否生病,是否適合存在於世界上的判準,從來都有權力的成分在運作。

想想「桶中之腦」理論,或許我們的身體只是虛無,但我們還是堅持透過感官感受到的身外物確實存在。那麼我們能肯認思覺失調者所見、所聞、所感的真實嗎?

凡感受到的,即為真實。即便這人不是你(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