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
Steph

2021年的Defi世界忙什麼?Ondo Finance, Tokemak, Olympus DAO 與 De-Fi 2.0

(编辑过)
2021年人稱的Defi 2.0究竟該如何定義?是流動性的改良?資金效率的提升?在我認為,其實改良來自各個面向,有些協議自項目方出發、有些為了投資人的風險控管、也有些使ICO變得更方便,為新幣、新想法製造更多可能、也有更多DAO的概念被帶入,實現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藍圖。

2018 年 UniSwap 推出 x*y=k 的 Swap 算法,體現了流動性在池子中的重要性;2020 年 Compound 發行 COMP 代幣,作為獎勵與流動性提供者交換流動性,兩者帶出Defi全新里程,爾後質押、流動性挖礦功能持續發展,成為 token holders 擴增自己資產的好辦法。在此模型基礎上,更多高 APY 的 Defi Protocols 如 Curve, Alchemix 應運而生。

這幾年間,舊有模式的固然為許多人帶來收益,但潛在的問題慢慢浮現,快速運轉進化的 De-Fi 世界亦竭盡所能去針對問題進行修改,而產生更多新興項目,許多人也用 De-Fi 2.0 稱呼這些 2020, 2021 年開始蓬勃發展的新項目。

De-Fi世界的舊有問題?

一、流動性

De-Fi 世界的問題,最耳熟能詳的應是許多使用者、研究者針對「流動性挖礦」之效率所提出的批判。

  1. 流動性提供者的「挖提賣」
    對大多數流動性提供者(LP, Liquidity Provider)們來說,其願為項目提供流動性的動機無非是高的收益回報。不同的流動性平台彼此間以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如此,一旦挖礦獎勵枯竭,或LP尋找到更高收益的礦池,資金便會被迅速抽離。而當項目方發行之獎勵代幣越多,造成價格下降,慢慢地這樣的收益也會失去吸引力,更甚,使項目幣面臨大規模掉價。 LP 「挖礦」、迅速「提出資金」、「賣出項目方獎勵代幣」,這樣的挖提賣狀況正是現今 De-Fi 模型所面臨的龐大問題。已發展穩定的項目方也許可以透過池子內累積足夠的資金及穩定獲利帶來的信譽來吸引使用者,但對於風險追求者、以及另一方面——新興的 De-Fi 項目的發行——,這將是阻礙項目吸引投資人、限制其發展可能性的現況。
  2. 無常損失
    在以往交易對形式的挖礦池中,所投入代幣必須以 1:1 形式雙幣投入。是以當兩幣價以相反方向劇烈震盪時,投資人最後持有的雙幣比例改變,常會遇見「最後加上收益後的雙幣價值不如當初所持有價值」之無常損失(IL, Impermanent loss) 狀況。
  3. 新興區塊鏈項目的資金需求
    有別於穩定的流動性組合如 ETH/USDC , BTC/USDT,甫發行的項目幣(不論 Finance , NFT , GameFi 都可能遇到發幣需求)為了觸及更多資金,減少滑價,同樣對於流動性有相當的需求。然而流動性挖礦的方式是否能確實將資金導引到需要的項目方中?是否能推廣到 LP 眼前?資金池項目方對於資源/資訊的掌握和傳播可能會造成另一波的中心化。而如前所述,挖提賣對這些新的項目幣殺傷力同樣極高。

是以流動性挖礦方面,最為人詬病的總歸來說即是「資金運用效率不足」、「未能符合去中心化理想」、「無常損失」等。究竟如何在需要的地方適時投入資金,並穩定足以使好項目健康成長以面對時間的考核、投資人減少風險,是一大問題。

二、算法穩定幣的提出與殞落

另一方面,「穩定幣」議題亦為研究者提出。大家耳熟能詳的穩定幣如 USDT, USDC, DAI 皆錨定美元。然而這是否和所謂 Decentralized Finance 的核心理念相去甚遠?美元價格受政策、國際政治、通膨影響,並操之在特定人手中,如今美元穩定幣在區塊鏈世界中被廣泛應用,甚至成為許多 token 持有者「最終依賴、信任」的代幣,如此,研發者認為將難以脫離中心化的世界走向。
近兩年,許多項目的出現則是想要解決此問題,希望成為「區塊鏈世界的穩定幣」。然而許多項目因為投機性高、無法吸引投資人長期持有、概念背後仍然錨定美元而相繼殞落。

延伸閱讀:DeFi 新手科普|綜觀九種「算法穩定幣」全貌,及其各自 rebase 機制

試圖提出解方的三個項目:Ondo Finance, Tokemak, Olympus DAO

在這個時空背景之下,新興的 De-Fi 項目並沒有放棄給出回應。在這 De-Fi 2.0 新興的一年,我看見了幾個聰明有趣的項目,分別用嶄新且各自不同的解法為去中心化金融做出改良,並也伴隨著一定的獲利可能。

一、Ondo Finance

Ondo Finance 項目基本資料:
- 成立於 2021 年
- 創辦人:Pinku Surana, Nathan Allman
- 項目宗旨 —— 解決無償損失問題。
- 募資狀況:
於2021年八月完成種子輪募資,共募得$4M。由Pantera Capital領投,其他投資人還有: Genesis、Digital Currency Group、CMS Holdings、CoinFund、Divergence Ventures等。

成立於 2021 年的 Ondo Finance 由兩位前高盛員工Pinku Surana, Nathan Allman成立,針對一直困擾著 LP 們的無常損失問題, Ondo Finance 提出了一種新的、也不難理解解決方式。

從前 UniSwap 的一個交易對如 USDC/ETH ,如若遭遇市場劇烈變動(尤其最近市場如此),最後的無常損失可能極高。而 Ondo Finance 所做的,便是拆開這組交易對,形成「固定收益」與「變動收益」兩組投資選擇。就前例而言,即是有「固定收益的 USDC 池」和「變動收益的 ETH 池」可供 LP 們選擇,而 Ondo 作為中間人(也可以看作媒合者)最後會將兩個池子統合成一組組的交易對,再投入流動性挖礦平台(目前合作的有 UniSwap 和 SushiSwap ),進行一個固定期間的投資。最後,固定收益池投資人會獲得其被保證之收益,而變動收益池投資人則會獲得(交易對獲利-平台抽成-固定收益)後所剩之獲利,可高可低,亦有賠錢之可能。

Ondo Finance 概念解說圖(來源:https://docs.ondo.finance/structured-products/example)


因此,不同風險承擔能力的投資人可透過選擇不同的投資選項來達到理想的獲益,對投資人而言,在此一平台上即可依照自身需求去做投資選擇,並獲得平台的搓合(另外,根據 Ondo 平台上 Expired 的記錄來看, Ondo 團隊選出的交易對平均獲利也相當可觀);而對平台而言,他們可吸引不同風險追求的投資人前來,並滿足其需求點,在 De-Fi 1.0 平台上創造新興商機。

Ondo Vault 示意,有 Fixed 和 Variable 兩個倉位供選擇。


Ondo Finance 也於去年底宣布與年初盛行一時之算法穩定幣協議 Fei Protocol 合作,由 Fei 提供固定收益方的流動性來讓Ondo協助形成交易對。

延伸閱讀:Introducing Liquidity-as-a-Service from Fei Protocol and Ondo Finance


至今 Ondo 還未發行自己的 token ,而交易配對也是定期發布,目前尚未有新一期的投資組合,但可參閱 Expired 處來了解其過往獲益狀況。 Ondo 雖然是個相當年輕的協議,但基本建設大致完善、概念也已充分說明,至於未來是否會再導入 token 以及開啟投資選項的頻率會如何調整還有待繼續觀察。


二、Tokemak (TOKE)

項目基本資料:
- 成立於2019年,前身為Fractal Wealth,Tokemak protocol於2021 Q2正式發佈
- HQ:美國洛杉磯。
- 創辦人:Carson Cook。團隊成員目前<10人。
- 項目宗旨 —— 成為去中心化世界的流動性引擎,進行流動性最大化。
- 募資狀況:
於2021年三月完成第一輪募資,共募得$400M。由Framework Ventures領投,其他投資人還有: Electric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North Island Ventures、Delphi Ventures 和 ConsenSys。

點進 Tokemak 首頁,可以看見一個個類似流動性池的反應堆(reactors)。它不算狹義的交易所, Tokemak 的長期目標在於「成為去中心化世界的流動性引擎(engine of liquidity in the decentralized world)」。

Tokemak 所創造的世界很簡單,裡面的角色大致有三: Liquidity Providers (LPs), Liquidity Directors (LDs)和Pricers ;而裡面的運轉邏輯即是將「流動性」與「流動性該去哪裡」分開, LP 投入單幣(如此, LP 不用承受無常損失),並獲得收益率(通常較借貸平台高、較一般的流動性挖礦平台低,因抵消了無償損失風險。)以及 TOKE 作為回饋。此時, LP 已在平台上「投入流動性」。那下一步,流動性該去哪裡呢?

在 Tokemak 平台上有許多不同的反應堆如 ETH/TOKE, MIM/TOKE ,這些反應堆便是流動性去的地方(應該有人發現了!沒錯,流動性反應堆都是和TOKE綁定的)至於這些反應堆的另一邊是如何選來?白話點來說,他們必須是「眾望所歸」的單幣。在Tokemak定期舉辦的投票活動 C.o.R.E(Collateralization of Reactors Event) 中, TOKE 擁有者此時成為了 LD(Liquidity Director),他們會從數十個「反應堆候選人」中選出最高票的數個(目前是五組) token ,「啟動」其反應堆。(讓我們恭喜去年底截止之五位 C.o.R.E 2 得勝者:FOX, VISR, SNX, ILV, APW),他們將可以成為 Tokemak 上的反應堆,被人用TOKE投以流動性,這邊的投以流動性,同樣是以 TOKE 投票之方式。你投的TOKE越多,便會改變這個池子中的流動性,同時改變收益率。

延伸閱讀:Tokemak — DeFi 下一個最重要的基礎建設


C.o.R.E 2 選出的 token

是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其實可以想像為: Tokemak 最後收集到了一大池的某 token (目前大多為ETH, SushiLP or UniSwapLP)作為自由流動性,並通過 TOKE 投票將流動性導入使用者希望的所在。如此 TOKE 也如前所述,成為了所謂「掌握流動性去所的代幣」,具有 DAO 的色彩。而當流動性有所增減,每個單幣的 APY 也會隨之改變,吸引套利者進出,完善整個機制的循環。

三、Olympus DAO (OHM)

項目基本資料:
- 成立於2020年
- 創辦人:Zues
- 項目宗旨 —— 成為 crypto 世界的算法穩定幣。
- 募資狀況:
2021年10月底ICO,募資$60M USD。

Ondo 試圖解決無常損失問題,Tokemak 針對流動性提出改革,這裡要介紹的 Olympus DAO,則可以看作沈寂一陣子的算法穩定幣中另一個崛起新秀。

相比 Tokemak ,我認為 Olympus DAO(以及他的另一個分支,負責 Bonding 的 Olympus Pro)的野心更加大,所涉獵範圍也更加多元。 Olympus DAO 的終極目標是成為 Crypto 世界的穩定幣,亦即要取代 USDC, USDT ,並改變穩定幣錨定美元的本質,成為如 Treasury 般背後有資金背書的穩定幣——這和過往的穩定幣相同,但 Olympus DAO 用了新的協議設計、行銷手法,即是PCV(Protocol Controlled Value)和 (3,3) 。

要成為穩定幣背後的另一個意涵即是足夠雄厚的流動性。 Olympus DAO 如何獲取流動性?我認為它用的是一種相對投機,高風險伴隨高報酬的資金吸引方式。不曉得大家先前有沒有聽過 PCV ,我們在此可以再多講一些。相信讀者對 TVL (Total Controlled Value)相對熟悉,是我們用於了解這個協議「此時此刻」「被租借」多少資金的用法。而 PCV 討論的則是這個協議「本身擁有」多少資金。對一個穩定幣項目來說,後者相當重要。

Olympus DAO 所發佈的 token 叫做 OHM ,可以在各大 CEX, DEX 中購得。Olympus DAO獲得PCV的方式有兩種:一、 Staking :以極高的 APY (每 8 小時複利一次,一年複利 1095 次)吸引大家將購買來的 OHM 投入協議當中;或投入 ETH, FTM, AVAX 之類的 farm pool;二、Bonding,Olympus DAO 擁有另一個債券協議——Olympus Pro,他向投資人購買其在 UniSwap, SushiSwap 等地方的 LP token ,並折價銷售出 OHM 作為回饋。

也許這些聽起來都很奇怪,既然賣出了 OHM 為什麼還要買回來?Olympus DAO 此舉就是為了成為一個國庫,當人們視 OHM 為低風險、可信賴之貨幣時,投資人願意購買這個貨幣,也願意質押貨幣產生利息,讓 Olympus DAO (此時類似銀行的金庫)可以運用這筆資產做更多擴張與投資,以及非常重要的,進行流動性的協調。

Olympus DAO 示意圖(來源:https://twitter.com/HighCoinviction/status/1375601368044556290/photo/1)


對於 LP 來說,目前購買 OHM 基本上不脫投資心態。破千的 APY 以及 Olympus DAO 項目方創造出來的信仰 (3,3) :你不賣、我不賣、大家都不賣便能使 OHM 價格上升的賽局思維,成功吸引了資金進入,讓 OHM 順利上了正軌,亦顛覆從 2020 年來算法穩定幣的發行方式。

可以說Olympus DAO的社群行銷是成功的,有約85%的OHM被質押。 (來源:https://dune.xyz/shadow/Olympus-(OHM))


時至今日,Olympus DAO 擁有非常大部分的 OHM ,證明其買回誘因設計奏效。然而單論 PCV(約 $500M)而言,距離 OHM 能作為「穩定幣」發行,我想仍有一段距離。

結語

2021 年有 NFT 、 Gamefi 問世形成熱烈迴響,但 De-Fi 仍持續發展,由新的協議一步步修正過去常見的設計問題。這邊提起的三個在 2021 年展露頭角的協議,也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新概念。

  1. Ondo Finance - 無常損失的解決、交易對的媒合。
  2. Tokemak - Vote to Earn, 流動性代幣的創造。
  3. Olympus DAO - Protocol Controlled Value,讓協議本身擁有自己的流動性。

這些項目中,有些我自己觀察下來,認為團隊、提案連貫性高(如 Tokemak ),有些項目則實驗性高(如 Olympus、FEI Protocol ),這些協議本身也許不一定真的能長久(誰知道呢),但這些概念本身也許能像 UniSwap 當年提出 AMM 時一樣,被分岔、被援引,再影響更多協議的設計。

2021 年人稱的 De-Fi 2.0究竟該如何定義?是流動性的改良?資金效率的提升?在我認為,其實改良來自各個面向,有些協議自項目方出發、有些為了投資人的風險控管、也有些使 ICO 變得更方便,為新幣、新想法製造更多可能、也有更多 DAO 的概念被帶入,實現去中心化金融世界的藍圖。對我而言,所謂 De-Fi 2.0的定義,應是自 2021 年以新興模型來為舊有協議問題提出改革的項目。這些年輕的項目未來會何去何從?還有待觀察,但其中每一個項目帶出的解方,都值得我們細細思考,也更幫助我們從多個面向認識變化多端的 De-Fi 世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