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灣水巷生
南灣水巷生

哲學博士生,專長為意識哲學。有鑒追求靈性生活的香港人愈來愈多,惜坊間謬說流行,學院又鮮予重視,誠覺一憾。遂立志融會靈性與知性,助人探索精神世界之各處幽微。

青色小考

(刊於《立場新聞》。)

日本青燈號

亦藍亦綠

日本女子圑體「欅坂46」有首歌叫《黑羊》。頭兩句歌詞頗堪玩味:

信号は青なのかそれとも緑なのかどっちなんだ
號誌燈上的顏色究竟是藍色還是綠色

あやふやなものははっきりさせたい
我希望釐清模稜兩可的東西

紅綠燈就紅綠色,何來模稜兩可呢?原來日本交通燈號的顏色,與香港人慣見的紅綠燈號不同。自首座交通燈出現於英國倫敦後,紅綠燈號漸成國際慣例。但日本那盞卻別具一格,其綠燈號調成偏藍色,才予人不藍不綠的印象。何故如此呢?從日文歌詞已見端倪。藍色在日文叫做「青色」,而綠燈號在日文叫做「青燈號」。那日本交通燈豈不該叫做「紅藍燈」?據悉,當初交通燈引入日本時,確實紅綠二色沒錯,只是報紙都稱綠燈號作「青燈號」,並深入民心。後來政府將錯就錯,索性一律改稱「青燈號」。如此一改,復惹起爭議,慢慢出現正名回「綠燈號」之論。豈料政府反其道而行,不但沿用「青燈號」一名,更將原來的綠燈號調至偏藍色。既名實相符,又順應民情,又不至偏離國際慣例太過,可謂中道。

那為何當初報紙會寫錯,而又廣為群眾接受呢?有研究者說這是由於日本人太喜歡藍色,故稱之為藍色也是別無他選。我看此說牽強附會居多。日本人的顏色觀念,與古漢語實一脈相承。而古漢語所謂「青色」,實涵蓋藍綠,或亦藍亦綠,如青天青草共染一色。而要了解青色的古義,也許該從「青」字說起。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訓詁家試圖從字形推敲出「青」字本義,唯釋形一節已分歧甚大。

按許慎《說文解字》,「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青」字上從「生」,下從「丹」,餘句則頗費索解。段玉裁注:「丹,赤石也。赤,南方之色也。丹青之信言必然。俗言信若丹青,謂其相生之理有必然也。」要解通這幾句,又必須略識五行。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對應五色及五方。青乃東方色,主木德。赤乃南方色,主火德。五行相生相剋,所以才有「木生火」一句。換言之,許慎用五行來拆解「青」字。丹乃赤石,而木生火,故「青」就指「生丹」之東方色。所謂丹青之信,就比喻一事有如木生火般理所當然。

讀到此處,大概你仍然一頭霧水,想像不出青到底是怎樣的顏色。五行講到底只屬一套符號,若無實物對應,流於符號互解,則近空談。但五行說也非全無用處,至少有助認識不少據五行來命名的事物,如神獸青龍、禮器青圭,以至韓國總統府青瓦臺。[1]

許慎用六書中的會意造字法來釋「青」字,而持異見的後學則多視之為形聲字。馬敍倫沿襲「從生丹」一說,但認為「丹」並不特指赤石,而應泛指有顏色的礦物,如此方能貫通古籍中出現過的白丹、青丹及黑丹等物。「丹」為形旁,「生」為聲旁,「青」字本義就是某隻礦石的顏色。其他學者如胡小石及魯實先的想法雖不盡相同,但亦一致主張古人的青色觀念源於礦石。

另邊廂,朱駿聲則摒棄從礦石一路去推敲「青」字本義。「丹者井之變,非丹也。」他認爲「青」字中的「丹」部實由「井」部所變,故無關礦物。故曰「青」字「當從生,井聲。從生猶從木。艸木始生,其色同青,故從生。」換言之,「井」為聲旁,「生」成了形旁,「青」字遂指草木初生的顏色。另外,林義光引《釋名》:「青,生也。象物之生時色也。」,亦主張「青」字表草木顏色。

簡言之,「青」字源起大致可分為礦石說及草木說。而關於「青」字字形的爭論,歸根結底也是關於青色的爭論。


藍染

草石同青

國畫,又名「丹青」,因顏料而得名。張揖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及青雘皆礦石,既可入藥,亦可作顏料。丹沙主暖色,青雘主冷色,古人多並稱以象徵繪畫。

青雘,今人多叫做「石青」,學名「藍銅礦」,可研磨出藍色顏料。有趣的是國畫的綠色顏料多採自石綠,又名「孔雀石」,而石青與石綠化學成分相近,可互相轉換,常結伴共生,所以頻頻出現藍綠交錯的原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收藏家尤其鍾愛。這大概說明到為何古人會青綠不分,甚至以青色涵蓋綠色。

山水畫去到隋唐,漸漸分支出青綠及水墨兩派。顧名思義,青綠山水即突出青綠兩色的畫風,名作如李思訓《江帆樓閣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或趙伯駒《江山秋色圖》,皆屬此類。

除了石青外,藍草是古人提煉藍色的另一天然材料,多用於布染。《說文解字》曰:「藍,染青艸也。」中文的「藍」字,本義就指可染出青色的植物,藍色乃衍生義。如藥材板藍根實即藍草根部。

而藍草又可細分為馬藍、木藍、蓼藍、菘藍幾種,本綠色,經加工後,卻能在布上染出亮麗的藍色。所以荀子才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色採自藍草,卻比藍草更禀色純正。近年風靡文藝界的日本藍染技術,即同出一源。

而經常與「青」字混用的「靛」字,實「澱」之異體,本義為藍染工序中所加之石灰。經泡染及沉澱後,遂成藍澱,今人多稱「藍泥」。古籍如《齊民要術》及《本草綱目》皆備載先民製法。[2]

由此可見,不論採自石青抑或藍草,青色均兼具藍綠兩色的血緣。只是後來「藍天」跟「綠草」講得多了,青色也就慢慢淡出眾人的記憶。


青瓦臺


[1] 傳聞青瓦臺當初得名,是為了與象徵西方權力中心的美國白宮(White House)遙相呼應。恰巧白乃西方色,而位居東方的青瓦臺又名「藍宮」(藍宮)。權備一說。

[2] 《齊民要術》云:「刈藍倒豎於坑中,下水,以木石鎮壓令沒。熱時一宿,冷時一宿,漉去荄,內汁於壅,著石灰一鬥五升,急手挾之,一食頃止澄清,瀉去水,別作小坑,貯藍澱著坑中。候如糨粥,還出壅中,藍澱成矣。」《本草綱目》云:「澱,石殿也,其滓澄殿在下也。亦作澱,俗作靛。南人握地作坑,以藍浸水一宿,入石灰攪至千下,澄去水,則青黑色。亦可乾收,用染青碧。其攪劉浮沫,掠出陰乾,渭之靛花,即青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