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pWriter
SharpWriter

One shot, one point.

閱讀和寫作,都是「施肥」,而不是「收割」

今天完成了「閱讀」的課程,比較特別的是投影片中的其中一句話,讓我自己迴響不已:

“閱讀,就是撒下種子,總是會在不預期的未來發芽。”

這實在很爆笑,這明明是我自己寫上投影片的內容,而且在寫的過程其實也沒有什麼驚豔之處,就是一個「有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完整表達出來」的句子罷了。怎麼樣也沒想到,這句話在課程之後,就像音叉一樣,一直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一直輕輕的,淡淡的,但又很堅定的告訴我,這就是你卡住的地方啊。

好一陣子了,我不知道要寫什麼,不是因為我沒有東西寫,而是我自己整個思考過一輪之後,往往就陷入一種「這就是我之前xx主題差不多的內容嘛」,或是「這種事情我仍沒做到位,寫出來又有什麼意義呢?」,要不然就是「你這個主題打算得到什麼結論?對讀者有幫助嗎?」這類的死巷,然後最後幾乎都是「有那個時間寫東西,打嘴砲,為什麼不去把你自己寫出來的事情好好做到呢?」這種結論,把自己的心情弄的很差,把自己的意志力消耗殆盡。

別說是寫作了,連閱讀我都會有同樣的”恐懼症”出現。就怕自己淪為書呆子,理論一大堆,什麼都沒做不成。所以我是不是應該好好檢視一下,還有什麼書上的觀念沒做到的,做得不夠到位的?結果我寫作和看書都完全陷入了「兩天捕魚,三天曬網」的惡性循環,越是發生過這樣的記錄,對自己就越不滿意,越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嘴砲王。

繼續看看自己的簡報時,又看到另一個觀念:

“透過閱讀,你會變成你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是啊,是會「慢慢」變成另一種人,而不是「馬上」。

我自己心中,那個總是在質疑自己的那個心魔,總是會將問句導向那個要馬上看到結果的問法。很像某種水果週刊的狗仔記者,或是打算好好修理沒有實力的政客的那種問法:「是A還是B?」,「你是否有做到你的承諾?」,「這和之前說的有什麼不一樣?」,「你為什麼做的和說的不一樣?」。這種二分化的問題,往往很有效的可將自己的計劃整個打亂,也把自己的情緒挑動起來,自己開始會有不當的期望(我自己明明就知道,有些期望就是很一步登天式的)。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所以避免失望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本別有期待。

所以,今天我跟自己這麼說。我們閱讀和寫作,不是為了要馬上看到開花結果,而是一種「施肥」。昨天在看《個體崛起》時,也看到這個觀念:「妓女不是因為有了性慾才接客;作家也不是有了靈感才寫作」。若是沒有平時這樣平凡無奇的練習,沒有持續穩定的施肥,那又為什麼要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每天都想要開花結果呢?有時,我們就是會受情緒起伏,會發懶就是不想動腦,找各種理由來讓自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有什麼好思考的?其實我們就是心知肚明,要減肥就是要少吃多動,要培養習慣就是要讓自己沈浸在適當的環境,要建立品牌就是要持續經營,持續輸入,持續輸出。

就像練習騎腳踏車,練滑板那樣,上一秒你覺得你抓到要領了,可以跟大家宣告你會了,下一秒可能馬上就摔個四腳朝天。「哈哈哈,你不是會了嗎?你不是知道怎麼玩嗎?」這種問句出來了,小時候的你不會放棄,那為什麼現在的你就要放棄,馬上找另一個不會被笑,不會被質疑的事情來做,來證明自己沒問題呢?

要休息,那就認真休息,不用迷失自己的方向。要結什麼果,該施什麼肥,要怎麼栽,心中知道,就不要想一步登天。既然都知道「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那就全身投入,好好練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