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Yuen
mxYuen

大脑流水账

溯 008(2020.06.29 - 2020.07.12)

人生总是有些时光想要珍藏。

是读《契诃夫的一生》,书里孩子们听着妈妈讲着自己年轻的故事,全神贯注到快要忘掉呼吸。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是: 小小的安东和兄弟姐妹们趴在被窝里,或注视着昏暗灯光下还在缝纫机前劳作的母亲或只是盯着屋子里的某样物什,但所有人的思绪都早跑进了故事里的那个世界。

听长辈讲述他们的过往,故事里那些你还未来到这世上的有些遥远的时光永远可以让孩子们痴醉着迷。而那些昏黄灯光下的床头或是夏日夜晚的星空下的时刻在日后的回忆里也总是充满着无限温情。


妹妹在今年暑假升高中,我推荐了一些书给她。大概是自己觉得读书是如此重要,所以偶尔也会跟她聊说要去看哪些书、可以去网上找些公开课看看、要学习好英文等等。

升入高中也意味着离大学并不遥远,她那天突然告诉我说未来想要去读人大的新闻系,我愣了一下,因为在这之前她总是很坚定地说大学想学习历史。后来想一想,学习历史好像是我自己目前的兴趣。高中学的理科、大学学的工科,除了一些重要事件,其实我对历史基本没有什么了解,是开始读书然后发现不管是哪一类书如果有历史的基础在,会更轻松更好理解一些,更重要的是以历史的目光更理性地去看待一些不管是过去或是现在的事,所以自己开始学习历史。

也是在妹妹高中择校的问题上,家里人有一些分歧,那次我听了她的想法之后突然觉得她长大了,长大大概就是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并有自己做出选择的能力。我听她把她的理由一条条说出来,有些是我们都共同想到的,有些是我没有想到的,有我认同的也有不认同的,未必面面俱到,但那次真的觉得很开心。

平等的对话,双方抛去外在条件,只是就问题进行讨论,刨除身份、优势进行交谈,反而更感受到彼此双方的尊重。这样的机会并非很多。

后来想了一下,我过往跟她聊天,在想建议她做某事的时候究竟是说教更多还是建议更多?虽然并没有为人父母的经验,但因为比妹妹年长一些,待在一起的时间未必很多,但我的确也对父母的感受稍有体会,比如会对她有一些期待。但细想后,会发现这些期待其实更多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或者说是我自以为那是对她有益的事。

年长一些的确会有个毛病,即便我会提醒自己要尊重对方,要将对方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但我有时的确会很自然地觉得我比她懂得多,然后美名其曰为建议但内心是有希望她按照我说的来做的想法的。我在面对父母的时候很反感这一点,觉得他们不尊重我,过多地干涉了我,但当我自己成为二者中那个年长者的角色之后呢?

善良、尊重他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后天习得的东西,很多美好的品质我想是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自己而后逐渐内化的。而当我们有机会看到或感受到这些美好的东西之后,也更能够从内心出发去践行它。

所以再提醒一下自己:无论在何种关系中,不要试图干涉对方,在需要的情况下为其提出一些建议,最重要的是「建议」是提供多一个选择或另一种看问题的眼光,但绝不是为其做出选择。


这两周对我而言是个很不寻常的时间段,身边有新生命的来临,同时有另一个生命的逝去。一个生命会在不久的将来于众期待的目光中降临,而另一个生命则在那样沉默悲伤的诸多面孔下离开,站在这中间,这感受实在很难用语言描述。

那天去医院见了阿公的最后一面,可能这也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癌症晚期,他已经瘦骨嶙峋,带着呼吸机,双眼紧闭,手上是因为治疗而留下的大片青紫,身体因为生理的痛苦不时会有轻微的翻动。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可以感受得到周围的人,我站在病床旁边,一直看着他,脑子里基本是空白,不知道为什么唯一想到的是《非自然死亡》里中堂系说过的一句话:“人这种生物,不管是谁,切开来剥皮后都只是一团肉而已,死了就明白了。”出病房后,看着外面偶有其他亲属和护士医生走过,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往下掉。

人终有一死,没有人可以避免,但对于死亡这件事我们却从来选择避而不谈,我们也从不学习当生命走到终点时我们该如何自处。还有让我困惑的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让生命的适当延长成为可能,但不管是作为家人或是作为那个即将离开的人,只纯粹地追求物理意义上的生命延长真的有意义吗?如果那一段延长于病人而言剩下的都只是痛苦呢?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生命走到终点最后的时间可以待在家里,幸运的话有一个爱人陪伴,这样就很好了。

生命短暂,还是要抓紧时间爱一些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