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牧希
蔡牧希

寫作者

讓我們在一起的理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是枝裕和談到電影理念:「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這則新聞,吸引我的一個細節是釣魚竿。新聞裏面,這個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

讓我們團聚的理由: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由是枝裕和執導,獲得第71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是枝裕和談到電影理念:「我最初看到《小偷家族》原型的這則新聞,吸引我的一個細節是釣魚竿。新聞裏面,這個小偷家族偷的物品有釣竿,而釣魚是他們的業餘愛好。這個細節讓我覺得既悲哀又美好。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  

在中秋團聚前夕,很適合再一次定義何謂「家庭」。 電影敘述,在繁華東京的底層,有一個貧困的五口之家,父親常帶著「小兒子」到超市行竊。某天,他們「撿」到一個寒風中發抖的小女孩由里,原本隱形於黑夜的家族,隨著新成員的加入,不得不浮現社會檯面。而這些黑暗幽深的貧困細節,在在控訴光鮮亮麗的「正義」與「倫理」。親子之間的羈絆,似乎不僅僅是血緣而已⋯⋯ 

 電影裡毫不避諱「偷竊」一事,令他們鄙賤的原因,是整個社會的共業。是枝裕和的鏡頭,行雲流水呈現他們鄙賤的一面,讓這一切是這麼自然。因為每天「活著」,就用盡他們全部氣力,用餐時刻是他們唯一的天堂。 

當每個人背對身後的傷痕,令人想起今敏的《東京教父》。同樣一無所有的流浪漢,正因為經歷難以細訴的苦痛,更能明白所有難言之隱。他們都在別人的需要上,一步步實踐自己的價值。 

《小偷家族》與社會對峙之下,似乎是失敗了,卻也發現在體制、家庭、倫理之外,有更強大的力量羈絆著彼此,無關錢財名聲地位——名之為「愛」的力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