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宜
正宜

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用文字去旅行/船到荷蘭自然直

閱讀這本書就好像是拜訪一位旅居在荷蘭當地的朋友,跟著一起體驗移居荷蘭的衝擊與魅力。這一個系列的書籍,最近還讀了講述德國生活的[打開德國說亮話],和知名部落客寫的[大不列顛小怪癖]。在因為疫情無法出國的現在,透過文字體驗各國的文化,變成一種以文字旅行的新模式。

從這幾本書,我發現或許因為德國、荷蘭、和英國都屬於新教國家,這三個國家的共同點是在飲食文化上都比較樸素,不像法國、西班牙、義大利這些以天主教為主的拉丁民族以美食聞名。德國甚至一天只吃一餐熱食,晚餐多半只有麵包、香腸等冷食而已,和以晚餐為一天當中最期待的一頓大餐,常常要從晚上的八九點吃到半夜的法國和西班牙,真的有天壤之別。

同樣是歐洲國家,其實因為各國的歷史背景、宗教、政策、文化民族的不同,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存在。同樣的聖誕節也有許多不同的過節方法,荷蘭就有一個比聖誕節更令全民期待的[聖尼可拉斯節]。聖尼可拉斯節才是那個孩子們期待拿到禮物的節日,而且聖誕老公公是坐船從西班牙來的,還帶著一個黑人助手黑彼得。這些流傳的習俗都有著歷史根源的典故,是各個國家的記憶遺產。

荷蘭和德國的共通點還有一個,就是這兩個國家都熱愛腳踏車。德國在二次大戰期間曾經大規模徵收過荷蘭人的腳踏車,這件事迄今仍令荷蘭人耿耿於懷,感覺就像小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被人搶走了一般懷恨至今。

閱讀荷蘭這個國家特別有親切感,因為在幾百年前,台灣的一部份土地,曾經是荷蘭的殖民地。就如同被殖民的歷史記憶會在被殖民地留下痕跡一樣,殖民國家也會因為殖民過的土地而留下印記。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最大據點在印尼的巴達維亞。因此至今荷蘭的飲食文化當中,印尼食物的影響依然可見,如果荷蘭人在台灣的歷史更久一些,或許在荷蘭的飲食當中,也會留下台灣的痕跡。

[船到荷蘭自然直]這本書寫著,荷蘭有為身心障礙者所設立的庇護工場連鎖店[Zinderin](類似台灣兒的喜憨兒烘焙工坊),讓我想起在大學時代曾經看過一部以[身心障礙者的性權]為主題的紀錄片,就是一部荷蘭電影。荷蘭人對身心障礙者人權的照顧,甚至包括提供身心障礙者性服務,因為他們認為性慾的需求也是人性需求的一部份。這部電影給我的印象,是荷蘭這個國家重視身心障礙者人權的態度。性工作者可以合法地大方在街上攬客的著名紅燈區也在荷蘭,這似乎會給人一種印象 : 荷蘭是一個性開放的國家。但是讀了這本書,我才了解,原來荷蘭人並不是在性觀念上開放,只是[務實]地看待這些人性的基本需求而已。否定這些人性的基本需求,並不會使問題不存在,反而因為非法而有更多問題產生。考慮到這些的荷蘭人,決定務實地看待性產業的存在。承認大麻合法也是同樣的理由。荷蘭人給人節儉小氣的印象,也有可能是從這個[務實]的民族性而來。

做為一個旅客,我可能只會看見性工作者在櫥窗裡花枝招展的表像,卻不了解背後的思維與意涵。不禁再次感到閱讀這件事,是能夠深入異文化圈,並且同理不同觀點最好的方法。

讀著這本書,拿一片荷蘭著名的焦糖煎餅stroopwafel(在台灣的超市也買的到),放在剛泡好的咖啡上,讓夾餡的焦糖在咖啡的蒸氣中微微融化。在酥脆又香濃的滋味裡,想像著有一天能到荷蘭,欣賞荷蘭人一邊騎腳踏車一邊剝橘子的腳踏車絕技,或是漫步在台夫特的運河與倉庫,想像四百多年前,台灣的鹿皮和東方各樣物產被運進來的盛況………一本書、一塊餅乾、一杯咖啡,我就能享受在文字的旅行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