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宜
正宜

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再見,德布西。再見,虛偽的自己。

Debussy no 1 Arabesque L 66 德布西第一號華麗曲(阿拉貝斯克)

如果你睜開眼睛,發現自己被周圍的人誤以為是另外一個人,並且不得不以另外一個人的身份活下去,那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這就是少女露西亞的處境,作為火災唯一的倖存者,她是幸運的,命運選擇她活下來,而不是她的表姊妹遙。

   但是活下來的代價是,她必須以遙的身份活著。

   

   發現這個誤解的當下,她可以馬上開口解釋,但是露西亞是沒有父母的孤女,而遙擁有父母全力支持她成為音樂家,也有祖父遺留的巨額財產作為後盾。成為遙,音樂家之路似乎不再只是夢想。


   然而成為另一個人而活著,真的是活著嗎? 忍不住覺得[ 再見,德布西 ] 中少女露西亞的處境,也是所有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曾面臨過的困境。為了被接納,被喜愛,而不得不表現出的外在人格,在這個時期逐漸成形。什麼是真正的自己?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什麼是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甚至不惜成為另一個人,也想要完成的事物嗎?

   做自己,或是成為他人所期待的那個人,究竟何者比較輕鬆呢?

   讀完這個故事,不禁覺得,或者這兩者都不是輕鬆的事。

   “我自問自答:我現在真的還想成為鋼琴家嗎?為了成為鋼琴家,我能承受刻苦(絕對會是)的試煉嗎?我沒有其他選擇的餘地嗎?

   有的,除了成為自己以外,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逃避。  

  “一切的戰鬥,追根究柢就是與自己的戰鬥。”

   “一旦學會逃避,就會更害怕戰鬥。”

  「再見德布西」是一個成長的故事。聖經中少年雅各,也曾經面對同樣的誘惑,假裝自己是他人。雙胞胎哥哥以掃因為是長子所以可以得到雙倍的家產,在病危的父親面前,雅各假裝自己是哥哥,想要得到父親的接納與祝福。當他這麼做以後,就不得不開始逃亡。逃離哥哥的追殺,更根本的,是逃離自己。

   一旦開始逃,就會不斷的逃避。

   在聖經裡,雅各的神來找他,為他取了另外一個名字「以色列」。不同於父母為雅各取的名字,這個新的名字似乎是為了給他一個新的身份,這個名字在告訴雅各,他不用再活在父母比較的眼光當中。「雅各」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欺騙者」、「取代者」,而「以色列」這個名字意味著「神的王子」。神在對他說:你是我的王子。你在我的眼中是尊貴的,是被愛的。你不用再逃避。

   小說「[再見德布西」當中,少女露西亞是不是找到她自己了呢?

   露西亞的音樂老師,岬洋介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讓她開始有勇氣,從音樂裡尋找自我。

  “我的朋友裡面也有幾個這樣的人,屈服於周圍的意見和誤解,被迫扮演異於原本的自己,那真是悲劇一樁。人並不是水,如果被硬塞進準備好的容器裡,骨頭會扭曲,也會瘀血。即使如此,還是想要回應周圍的期待,不斷地勉強自己的話,雖然活著,但活的也是別人的人生。一想到那有多麼地痛苦與空虛,我真是感到絕望。”

   後來她才知道,岬所說的也是他自己的故事,被身為檢察官的父親強迫參加司法官考試,罹患罕見的突發性耳聾疾病,岬也曾經絕望的放棄音樂家的道路。但他最後還是決定,即使必須和疾病與周圍的異樣眼光戰鬥,也不願意放棄成為音樂家的夢想。

   受到岬的鼓舞,她盡全力投注在音樂比賽當中,這個音樂不是遙的,而是露西亞的。她在音樂當中找到她自己。

   她也決定面對自己過失殺人的罪責,即使面臨牢獄之災,也不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

   是的,那攔阻在她與夢想之間的,並不是家庭的條件,也不是現實的環境,而是自己。

   即使這會使她重新成為那個孤女露西亞,一無所有的露西亞,甚至殺人犯露西亞。但是她也會成為音樂家露西亞,更重要的是,她能夠成為她自己,真正地活下去。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Gospel of Matthew)   “For what shall a man be profited,if he shall gain the whole world,and forfeit his life?    Or what shall a man give in exchange for his life?”

   [FORFEIT]是喪失、棄權的意思。若是決定成為他人期待的自己,也就放棄了與生俱來,造物主決定要給予我們的那份產業。神要給雅各的那份產業,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經被預定好了,是比他的哥哥更為尊貴,也更為豐盛的。但若是雅各棄權了,就無法領受這份產業。   

   在火災發生之前,露西亞的爺爺原本也計畫好了,要修改遺囑,留給露西亞一份與遙一樣的產業。原來露西亞不必假裝自己是別人,原本就有一份給予她的遺產。

   造物主為每個人都預備了產業,但你要先知道自己的身份。

   不要因為周圍的期待,也不要因為那似乎是一條比較容易的道路,就放棄自己的夢想。「再見、德布西」這部暢銷的推理小說,贏得2009年的推理小說大獎,但是在那之前,作者中山七里也曾經有二十年的時間,放棄成為小說家,做了別的工作。在他的小說裡,也有在他生命中為了夢想而掙扎、絕望、努力過的痕跡。他的筆下人物岬洋介傾注生命用指頭權力敲擊琴鍵的姿態,總是讓我聯想起作者全力在電腦前敲擊鍵盤的樣子,在他的文字裡,我也感到他對文字創作的認真與堅持,就如同他所塑造出書裡的主角岬洋介,對音樂的認真與堅持一般。

  讀了[再見德布西],或者有機會從故事裡得到一些做自己的勇氣。因為我自己也是,讀了這個故事,而得到了一些為自己而戰的勇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