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宜
正宜

喜歡文字、思考、咖啡、旅行、電影⋯⋯

希波克拉底的憂鬱/ヒポクラテスの憂鬱

(编辑过)

書名中的「憂鬱」從日文書名「ヒポクラテスの憂鬱」直翻過來,讓我想到這兩個在外觀上一模一樣的語詞,在中文和日文兩個不同的語言當中,其實有著微妙意涵的不同。中文當中的憂鬱是指悲傷、沮喪、消沉的情緒,但日文中的憂鬱似乎比較接近[感傷]、[憂傷](emotional、sentimental)的意思。這本作為[希波克拉底的誓言]續集,似乎延伸了前作當中關於專業工作者可否在執行工作當中懷抱私人的情緒這個主題。醫者被要求在執醫的過程中,必須摒棄個人的好惡、情感,公正地執行自己的工作。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希望他們對患者同情又富有同理心。

續集中主角們的個性、背景、限制,更多的被呈現。於是你對他們有了更個人的認識。那些在生命中發生過的事,在工作裡會以悶痛的方式表現出來,於是你恍然大悟,為什麼神經大條的刑警古手川,在案件中遇到被害者是兒童,或者相關人是青少年時,會有異於尋常的同理心和義憤感出現。在他的感傷{emotional中,洩漏出他的家庭破碎背景。

"古手川一家離散是在他高中的時候,那時候的古手川當然不是喝奶的孩子,但分崩離析之前的家冒出的正是這樣的味道。所謂的家族一定是一種生物,才會在死亡之際散發出腐臭味吧。

不,至少古手川是在有能力與世界對抗之後才脫離了家庭的幻想,可以說是幸福的。在品味孤獨與厭惡的同時,也知道了什麼是天倫之樂與愛情。然而,遇害的美禮卻只有三歲。她還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和醜陋一樣多的美好,有和絕望一樣多的希望,就走了。"

這些感傷和情緒,在醫者或是警官的工作當中,是否必然是一個負面的因素呢?讀完這個故事,或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和見解,對於禁忌的[公私不分]這件事,也會有更寬容的感受吧!與其要求個人在面對事情時要有絕對冷靜理性的態度,不如承認不管在哪一個崗位上的,都是活生生的、會哭會笑,容易受傷也會想保護自己的

憂鬱的[鬱]其實原本古字並不是這個字,查了一下漢字源流的網站;

鬱的古字是:


字型是一個人站在另一個人身上,表意[壓抑]。壓制、壓抑、抑鬱的意思。記得 [ ] 這個國字在凝視它的時候,總是讓我產生像注視一幅象徵派畫作的感受,在圖裡有凝鬱、幽暗的樹林,皺起的眉頭、深鎖的皺紋,隱藏在中心,解不開的結。但是查了這個字的起源以後,才發現和我的想像完全不同。

上面的林是香草,把它放在中間的罐子裡面煮,字型下半部表意煮出濃厚的香氣。原來[鬱]這個字的原意比較接近簡體字[郁],例如[濃郁]。

明白了這個事實後,忽然對[鬱]這個字被保留這件事有一點費解,明明有更簡單也更符合原意的字可以用,為什麼還要使用[鬱]這個字呢?

奇妙的是日本在戰後減少使用漢字之後,也仍然保留了[鬱]這個漢字,並且還歸類在常見漢字當中。在漢字檢定裡也只能算是二級的程度。這個學起來不禁讓人感覺憂鬱的字,因為什麼理由而被這兩個語言系統珍藏保留下來呢?是不是那些決定文字去留的權力者,對鬱這個文字的美學也有著莫名的偏好(sentimental)呢?

每次用電腦輸入打字的時候,有時候會很吃驚有那麼多的字現在已經不再被使用了。它仍然存在,但不再有人知道它的意思,也不會有人把它放在文章裡。[鬱]有一天會不會也像清朝瓷器一樣被放在博物館裡,不再被使用呢?想到這件事有可能發生,就不禁有點感傷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