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要說是「死前一定要完成的十件事」也行,but you never know~

保持「Open mind」的心態,不要被生活限制了想像。

1.暢遊加州Disneyland

無論有沒有安裝Disney+,對它的想像都未曾改變

忘記是在什麼情景下認識的Disney,只記得小時候在錄影機裡,來來回回播放的都是那幾部從親戚家帶回來的迪斯尼動畫片錄影帶,沒記錯的話有《彼得潘(Peter Pan)》、《森林王子(Jungle Book)》、《貓兒歷險記(The Aristocats)》(OS:貓兒歷險記的女主角真的很美)。

後來家裡安裝了收費電視台,內含專屬的Disney頻道(記得是CH 611),對Disney人物世界的認識又更廣了。每日中午1200時,國小校巴來把人載去上學前,吃中餐過程中必定搭配一部單集的《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邊大口扒飯邊看;晚上1930則又是準時守在電視機前,看當日播放的是哪部長片動畫(如《阿拉丁(Aladdin)》。

大學畢業前夕,與友人相約到港澳作為畢旅之行,香港迪斯尼樂園也就理所應當的被納入行程表中。惟滿心期待的入場日早上卻下起了陣雨,原以為樂園的初體驗會就此泡湯;但當抵達樂園門前,看著熟悉的城堡近在咫尺時,嘴角是按耐不住似的上揚起來。

猜想這就是「Disney」的魅力,無關陰晴,不管你/妳是誰,彷彿只要來到這裡,「童心未泯」的一面總會於此展露無遺,惱人的掛心事自動被拋諸腦後。

而在全球好幾座的Disneyland裡,最想去(至少)一次的,是位於加州的那一座。

需要做的是(事):

旅遊基金存起來,餘則先免談。


2.給家裡煮一桌菜

一次學一道也行,至少累積五菜一湯的功力

每逢傳統佳節,餐桌上的菜餚總是要豐盛些,以示慶祝;而此時看著家中掌勺者在廚房內忙進忙出時,偶爾也就會自告奮勇地上前詢問"有什麼要幫忙的嗎?",但總被回說"不用不用,你在客廳待着就好...你在這裡我更忙...“。

小時候聽到說"不需要幫忙",自然是樂得直溜出去玩耍了;而長大後即使仍「被嫌」,卻是想待在一旁,幫忙把燒好的菜端上桌、洗洗備料用的碗盤。

曾問過掌勺人是怎麼會煮這麼多菜?哪時候要開大火、轉小火,糖油醬醋鹽等調味要如何拿捏,都是從哪學到的?

"當你拿著鍋鏟在廚房裡炒了十幾二十年的菜,難不成還會不知道嗎?"

"那改日把廚房讓給我,換我來煮一桌試試。"

需要做的是(事):

以往有空檔時就已喜歡在You tube上觀看一些居家料理製作的頻道,但光看不練,猶如紙上談兵,所以「實踐力」是關鍵。

不敢奢望在日常的上班族生活裡還能抽出空檔為自己煮上一頓晚餐(耍廢放空追劇都來不及了(誒!!)~),但週休閒暇時,至少試著煮上一或兩道,慢慢去嘗試、累積。


3.把英語學好

「學好」的自定標準是,以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為準

畢業後一直很嚮往能有機會進入那家公司上班,作為職場生涯的起點;惟當時幾經波折,好不容易取得面試機會後,卻在後續的英語筆試/聽力測驗中鎩羽而歸,無緣被錄取。

雖不曉得是否只因語文能力的關係而無法加入該公司,但「把英語學好」這事,自始便一直放在心上。自覺英語底子尚可,且這些年在「把英語學好」的道路上,也斷斷續續地持續著,只差沒有那破釜沉舟的決心。

需要做的是(事):

由每日至少抽空觀看一則英語短片開始;要能維持持續性的學習動力,「有趣」應該是滿重要的要素。而目前覺得以往常看的Ted-Ed很不錯,短片概括的種類與題材皆很廣泛(如國際時事、旅遊美食知識、科學研究發現等),能很容易找到感興趣的短片內容。

觀賞過程中,如遇不熟悉或新的單字,即記在小本子上,以隨時翻閱、複習。


4.認識咖啡

對喜歡的事物,應該多花些時間去瞭解

首先並無喝咖啡的習慣,偶爾喝也多只點常見的拿鐵或卡布奇諾,但喜歡咖啡的香氣;會開始對咖啡有想像,則是源於年初造訪的那家「品卷咖啡」。而顧名思義,「品卷咖啡」就是一家書(卷)與咖啡同時並存的複合式咖啡店/選書店。

初訪時,店家除貼心地介紹自家店內所採用的咖啡豆品種外,也順勢對我這位「門外漢」簡單概述何謂精品咖啡?何謂商業咖啡?兩者有何不同等有關咖啡的知識。因著店家的熱絡,也開始好奇地主動問店家所述的「焦糖香」或「藍莓香」又是因而能形成?每種咖啡豆的香又各屬哪一種香等等問題。

當下被開啟,那前往咖啡「新世界」的大門至今仍敞開着,似乎等著再往前去瞭解更多。

需要做的是(事):

「到咖啡店工作,直接參與第一線的實作」,與友人分享這想法時,多被反問或回說-"所以是要提離職?"、"是否有點不切實際呢?"。以旁人觀點而言,放棄原本職位跑到麵包店當學徒,由零開始學習,是有那麼些不切實際,自身也曾如是想,畢竟邁入三十而立的階段,貿然轉換跑道,著實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又增添了更多變數。

然生活也本就是一場屬於自己的冒險與體驗,對未來感到「不安」亦屬人之常情;且也並非需立馬離職不可,畢竟「路在走,計劃要有」,如從兼職做起,藉此瞭解自身對咖啡所謂的喜歡,是到哪種程度與哪種喜歡,爾後則再作滾動式調整。

引用曾讀過的一篇文章裡所寫-「如果我們一生就只值500萬,那我們都應該重新思考所謂的穩定生活到底是什麼」,節錄內文:

「...現在一個月僅有3萬元,也只能存1萬元,40年後你會有480萬,你可以付完房屋的頭期款,然後債留子孫。喔不,到時候的400多萬可能連頭期款都付不起了...。如果我們一生就只值500萬,那我們都應該重新思考所謂的穩定生活到底是什麼。拿充滿活力的青春生命去換取極少的金錢收益,這簡直太瘋狂了。用40年的時間去換取500萬的存款,這難道不比你依靠投資或是去創建一個事業瘋狂嗎?...」

5.日本賞櫻之旅

為什麼會想去日本賞櫻呢?妳明明喜歡韓劇多一些啊

幾年前已在日本宮城縣內欣賞過吉野櫻綻放的盛況,微風吹來,樹枝搖曵,花瓣飄落,身處其中,只覺何其有幸。而如若有機會再訪,想與你(們)同行。

"好想去看日本賞櫻"-依稀記得那時妳是這麼說的,但一直忘了問,那時的平日裡,妳在觀看的都是《情定大飯店》、《冬季戀歌》、《我的女孩》的韓劇的DVD,為什麼最先想去的不是韓國,而是日本呢?

需要做的是(事):

旅遊基金存起來,餘則先免談。


6.拍下一張炫「腹」照

此「腹」非彼「富」,但也許願能兩者兼得

常在網路媒體或雜誌文章上翻到“要如何培養自信"的內容,自覺其中最好的詮釋是「持續性地做一件事」,而「運動」則是於個人而言,近幾年裡持續在做的一件事,聽起來其實很普通,也承認(哈),但依然會為自身的堅持鼓掌。

寫到這,既然有著維持運動量的習慣,腹肌、人魚線什麼的應已是練得眾人稱羨,要能拍下一張能炫的「腹」照應非難事才對?這對他人也許是,但對採「佛係」運動與健身態度的自身而言,很難。

2020年末,社交媒體的動態是這麼寫的-「年初到年末,每每清晨看到在跑、在推、在舉的,幾乎都是同一群人,雖然彼此不認識,但已有小小熟悉感,今年依然無法炫腹,期待明年。」

而今眼看2021即將結束,已然確定炫「腹」照無望,只能展望未來。

需要做的是(事):

自身對「運動」的定義是持之以恆且許是一輩子的事,如曾寫過的,「不會因週末的午餐吃了份大披薩而毀了前面的付出、也不會因在健身館比平日多待兩小時,就不再有它(運動)的事」;既然目標明確,就繼續地「動」起來,剩餘的則交由時間來達成。


7.旅居

選個屬意的地方,好好過上一陣子

記得初訪日本的在2018年春假,行程點選在時值冬末初春的仙台;完成入境手續後踏出機場,便搭乘大眾運輸往市區方向去,看車廂外的景隔著車窗一幕幕地呼嘯而過、聽車廂內以日語播報的到站廣播,心裡想著-"終於來到日本了"。

也因著這趟日本初體驗之旅,當時已對這國家留有深刻且美好的印象;在更後來讀完作家蔣方舟所著的《東京,若即若離》,書中紀錄著作者因受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協會之邀,在東京生活的一年裡,所發生的各種日常時,隨即對「在日本生活」產生了憧憬。

不過後來想著其實倒也不是非日本不可,只需是自身屬意之處,自身喜歡的生活方式。如效仿前陣子在追的那部韓劇那樣,在海島上待上一陣也挺不錯。

需要做的是(事):

儲備在旅居期間,自身仍能繼續維持生活的技能;旅居表示暫時脫離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日常,自主(由)性提高的同時,實務的考量也需納入。

8.學習製作麵包

如果不考慮熱量,麵包當一日三餐吃也是可以的

麵包於此就不特別贅述,就只是簡單純粹地、莫名地喜歡吃麵包,各式各樣的麵包。每逢經過住處附近那家在地的麵包店,都會從落地窗外往內望,看看老闆與店員們在開放式廚房裡正製作哪些麵包,也聞聞麵包香。

需要做的是(事):

從翻麵包烘培製作食譜開始,逐步購入烘培用設備,再到實踐手作;讀到馬特市創作者芳心慢筆這篇,真覺麵包的學問也是學海無涯般啊。


9.取得自身與家鄉的「平衡」

回想第一次在飛往台灣的航班上哭到不行的自己,不曾想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身在準備飛往台灣的候機室內等著登機,想著回台後要面對的一切,一個人的一切...如不特別提醒自己,會想到今年已是在台灣與家鄉兩地間往返的第十個年頭嗎?10年,3000多天的日子裡,留給家鄉的卻只有那勉強超過1年的400多天,心中一如既往地有所感慨...」

需要做的是(事):

嘗試往「數位游牧族(Digital Nomad)」方向發展,不管身處何方,只需相關配備(筆電、網路)即可自由工作,不受限於傳統上「無法移動」的職場環境,非要固守在某處不可,讓自身能隨時往返家鄉與台灣,甚至全球各處,尋找自身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期許不會錯失與家鄉的羈絆。


10.找到所謂的「歸屬」

「如果心不在同一個地方,說自己快樂也沒說服力」-劉軒

承上,身邊常有友人不經意地詢問,"誒,你以後會留在台灣還是回家鄉?“,然這問題的答案,自身也很好奇最後會是什麼樣的「ending」,因為生活的可能性實在太多了

需要做的是(事):

保持「Open mind」的心態,不要被生活限制了想像。


友人家畫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