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職場隨時記-當同事真要離職時有感

(编辑过)
總覺得職員與公司高階主管們的關係滿"微妙"的;於職員,職員間常議論公司制度如何如何,惟真要他們直接當主管們的面前提出,反而顯得唯唯諾諾。於公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整體營運策略的考量,一般職員無法參與、也進而無從理解。

近期專案團隊同事Z君正式提出離職,終於啊~咦?這是要慶祝的節奏?但非其工作態度不良造成同仁困擾,而為終於能擺脫他感到慶幸的那種慶祝;反之,Z君是認真、負責且可靠的好戰友。

Z君係於專案的後期-去年底始加入團隊,在與他合作共事過程中,著實可以觀察及感受到他對工作是有投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基本款,再來加分款是"懂得發問"。個人覺得在職場上"懂得發問"是很重要的配備,不管是在內心自問自答或開口問,只要有"問",某種程度就表示"在思考"。所以有點小可惜,Z君沒能參與我們一起把案子結束(雖然現階段要把案子順利完成是有點遙不可及~),但聽聞他離職,較有感的反而是"如果這是現階段他自身的規劃與選擇,衷心地為他自己做的這個決定感到開心"。


時常聽聞外商職場與本土職場在人事異動處理上有所差異,從旁觀者角度去看待所謂"離職",當職員提出離職時,公司常見的立場與態度是什麼?

  • 外商職場-"手起刀落型",對不適任者總是"快刀斬亂麻",不管是主動提出或被提出,只要提出且談妥,一般快至當日即可辦完所有離職程序。
  • 本土職場-"循循善誘型",先來一段難免的"關切"與"挽留",前戲後進入正式協商,協商後仍確定離職,則在1個月後始正式辦理離職程序。

註:以上敘述純屬個人及身旁友人經驗分享,僅供參酌,非一體適用。


延伸後者(本土職場)所述,不禁在心裡舉手問"是否要在職員提出離職時,經由公司的關切與挽留,才會讓職員覺得被重視、公司此時才稍微認真聽取其想法呢?"我不確定。

當職員已經動念離職時,多是已準備好下一份工作(準備裸辭者除外),所謂"關切",也許只是流於形式的例行程序。提離職者不一定會說出內心真正想法,即使說出來,公司也不需照單全收或有義務藉由離職者所述,進而調整現有管理模式(太理想了)。

那是否要在有人提離職前,就已經進行要定期所謂"關切"的動作,而非離職時?總覺得職員與公司高階主管們的關係滿"微妙"的;

  • 於職員,職員間常議論公司制度如何如何,惟真要他們直接當主管們的面前提出,反而顯得唯唯諾諾。
  • 於公司,"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其整體營運策略的考量,一般職員無法參與、也進而無從理解。

很多時候就導致雙方是平行線,但其實雙方都有彼此的立場需要被瞭解與互相妥協。相信許多公司都有在執行過"one on one"的職員與主管面談經驗,但公司尚未推行,是一直滿想推的,也曾給予suggest,現階段就等候落實中。


撇除就學時擔任過的兼職工作不談,自身"正職離職"的經驗可謂"零"。畢業後成為小資上班族至今,五、六年歲月匆匆過去,相較於其他人在這當中可能已經轉換了好幾次跑道,個人仍是"堅守崗位",很不可思議吧?

承認前期確實是有對辭職後的未來感到膽怯而有不敢貿然提出離職的顧慮,但隨著在職場上累積相對的經驗值,會產生某種程度的自信,不管是持續留守原本崗位或另謀高就,其實都沒有太大關係,重點是讓自己"有所選擇",及更瞭解自己的心之所向。

Photo by Pexel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