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Mun Is Writing • 生活事 #品食嚐鮮 #行走發現 #旅行探索 #觀影觀劇 #閱書讀文

特別日子隨時記-人人生日

"今天是年初七啊,俗稱「人日」,「人人生日」"

農曆新年期間除與友人們互道"新年快樂"外,有時興起也會在大年初七當日,和友人們說聲"生日快樂",如不曉得這是為何者,得到的回應多是一頭霧水的"蛤?!"。

"生日快樂~"
"蛤?我生日應該...不是今日?"
"今天是年初七啊,俗稱「人日」,「人人生日」"


源於遠古神話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造人」;相傳女媧在7日內創造出世事萬物,依序於第一日至第六日分別以泥土捏製出雞、狗、豬、羊、牛及馬等生物,而在第7日,則捏製了「人」。故民間亦以「初七」稱之為「人日」。-參考自網路資料後整理

小時候對傳統民俗節日的典故還滿感興趣的,喜歡聽長輩述說或翻閱書籍去瞭解這些廣為流傳的故事;不管是農曆新年的除夕夜為何要掛上紅紅的燈籠及點燃鞭炮煙花(驅逐年獸)、或是初三夜晚要提早熄燈休息(不要妨礙老鼠嫁女兒)等,憑藉腦海中的印象,至今尚能說出個大概。

而「人日」這個典故,更是從小聽到大,彷彿每年的農曆大年初七總要複習一遍。也許相較於老一輩對每一個傳統習俗的謹慎遵從(「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年輕一代對於傳統習俗的跟進似乎逐漸簡化;而個人從小至今在初七當日的習俗就是兩者(1)撈生+(2)吃生魚/雞粥


  • 「撈生」
    第一次聽聞者,咋聽之下或許會猜不透它到底是啥,是指某種「娛樂活動」?唔,個人覺得把其視作「活動」感覺也滿貼切的,因為它確實需要一氣呵成、上上下下的"重複性"動作,而且還要搭配"口號"的吶喊。

    揭曉,「撈生」其實是新馬等華人地區於農曆過年期間不可少的桌上菜;如要溯源,依據維基百科資料-"最早見於唐朝,始於廣東靠海兼有魚塘的區域,如中山、順德、南海等地"。

    Step 1. 把各式不同且代表"好意頭"的食材,在大盤中(強烈建議要擺放在大盤上)或排列整齊,或層層堆疊的置放在一起,上頭淋上酸酸甜甜的醬料。

    Step 2. 人員集合,以雙筷為器,等候發號施令者發布「開始」指令,"預備...撈","撈啊、撈啊、撈得風生水起啊"、"撈啊、撈啊、撈得順順利利啊"。

    Step 3. 搭配著各種吉祥話語,邊撈邊說地把食材充分"撈"在一起,類似日常乾拌面或撈麵那樣的撈法,但這裡手要舉起,往高處撈,切記這是標準動作。

這就是「撈生」


一般「撈生」常見食材的多是紅蘿蔔絲、不曉得怎麼形容的脆脆餅乾(如照片最上頭)、花生碎粒等等,五彩繽紛,色香味中,色佔比相當地高,當然勢必要有的就是象徵年年有餘的生魚片或三文魚

但隨著時代與所在地區不同,撈生的食材也略有不同,如果是自製,更是可以與時俱進,任意改良添加自己的喜好,有見識過裡頭加上鮑魚等生鮮海味的,比如與友人們今年的撈生。

各位有找到鮑魚嗎?

想起每逢與友人或同事們在年初七當日祝賀他們"生日快樂"時,那滿頭問號的莫名,覺得滿有趣的,也藉此推廣這「人人生日」的一日;來台的這段期間,自身也從台灣同事/友人身上瞭解、接觸許多台灣當地獨有的習俗文化,是一場"交流"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