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ong
MsTong

A Writer

未命名


尊 嚴

Emperor (2012)

Director: Peter Webber

based on Shiro Okamoto (岡本史郎)'s book: "His Majesty's Salvation"

 臺港根據日文片名「終戦のエンペラー」將其譯成「終戰天皇」。

 好處是開宗明義一目了然。觀眾可以根據片名直接知道電影的主要內容。

 不好處則是掩蓋了電影可能有的野心。英文原名本來可以一語雙關。既指日皇昭和,又指日本戰後的實際統治者盟軍統帥五星將軍麥克阿瑟(General of the Army Douglas MacArthur)。

 在作者看來,或是麥帥一言九鼎的驕橫作風及其大刀闊斧的軍人氣派,為處置及打開戰後日本的繁難局面鋪平了道路。與此同時,也正是這兩位領袖攜手,共同主導了日本的戰後更新與重建。

 這個看法在電影結尾通過麥帥之口直接向昭和天皇表白出來。

 他說:So let's see what we can do to get Japan back on its feet.

 麥帥之所以如此信任天皇,至少在電影中,是基於他提議與天皇會面的初衷互相吻合。他在審判還是赦免天皇的問題上,面臨的困局就是沒有赦免的堅實理由,因而難以抵擋華府因應選民呼聲,力圖向戰犯復仇的壓力。而他並不認同這種復仇衝動。

But Washington wants vengeance on the Emperor, because their voters do, and their voters have no fucking idea what's good for them.

 他在眾人都要放棄希望的時刻,給他所信任的助手日本文化專家亦即本片主角菲勒斯(Brigadier General Bonner Fellers)將軍的主張一個最後機會,決定親自與日皇來個面對面交談。

 要親身接觸這個被日本傳統視作天神的人物,要直視天皇的眼睛,並且根據自己的歷練來看透這個天神的心靈,從而作出自己的判斷;並根據自己的判斷,來最終作出這個艱難的歷史決定。

 那麼他是根據什麼感覺來作出這個艱難決定的呢?

 歷史記載是倆人在短短一年中,進行了多達16次的會面交談。電影則擷取了最為關鍵的第一次。影片細膩地描寫了麥帥故意違背雙方協定,作出一系列違背傳統規則的舉動:例如主動跟天皇握手合影甚至摒退所有隨從衹留日方譯員陪同等等。登時令負責禮賓事務的宮內次官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影片描寫天皇鎮定自若,揮手,讓大臣噤聲,一切聽從安排。歷史認為,這是天皇改變自身定位的歷史時刻。從此,天皇從神復歸為人。

 電影讓菲勒斯將軍最後關閉客廳大門離開現場之前,在門縫之間見證這個歷史場面:

 這時,天皇起立,徑直向麥帥開口道:

 我來這裡是要承擔所有責任。任何懲罰請加諸於我,而非日本人民。

I come to you, General MacArthur, to offer myself as the one to bear sole responsibility. I wish that the punishment will fall on me, not on Japan.

 這就是作為「天神」的天皇所表達出來的尊嚴。既是文化的,也是政治的。

 《論語•堯曰》中有過這樣的話: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這就是傳統所見最為尊貴的王者擔待。(順便說一句,這種高貴同樣見於歐美騎士傳統。據說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前準備了一勝一敗兩份講稿。勝了歸功於全體將士。敗了就自己承擔責任。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麥帥立即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覺。他傾身側向天皇,誠懇地向天皇交底:

Thi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unishment...Your Majesty. I need your help. So let's see what we can do to get Japan back on its feet.一句「Your Majesty」的敬稱,將麥帥的心理變化,寫得如此細致入微。

 電影從紛繁複雜的歷史資料中,選取一位日本通美國將軍作為敘述角度,自是有利有弊。有利之處是便於剪裁出個人意味濃厚的獨特故事並通過虛構的日本女友(有貴族背景的軍人家庭)來展現日方對戰爭對佔領對戰敗對戰爭責任的看法。

 不利之處則幾乎是荷李活電影的通病,過於追求故事完整流暢,為此不惜犧牲(至少是部份犧牲)了歷史真實。

 例如,麥帥當年主持的調查歷時5個月之久,而非衹在草草10天之內便倉促作出了決定。況且眾所周知,麥帥對日本文化背景的瞭解認知,並非單靠幕僚的個人經歷與看法。魯絲本尼迪科特的傳世名著「菊與刀」就是明確為此目的而提交的正式學術報告。否則,如果真的跟電影中所展現的經過一樣,僅憑帳下個別人士的個人見解,便作出影響深遠的歷史決定,則也毋寧太過兒戲。

 因此一些很有見地的影評紛紛指出這一硬傷。這部電影製作精良優點很多。卻因為可以想見的種種原因,今年暑期上畫後,波瀾不驚,幾乎沒什麼反響。票房恐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本土好像衹有300來萬;但在日本,據説大大不同,具體數字待查)。

 但是電影中有些地方還是很值得一提的。

 菲勒斯將軍受命在一個小時內逮捕所有甲級戰犯,對日本文化毫無認識的同僚說不必擔心他們逃跑,畢竟日本是個海島。無處可逃。

 作為日本通的菲勒斯則明確指出,這樣做是要預防他們自殺。在這方面他們有悠久歷史。

同僚不以為然:These people are barbaric.

菲勒斯不同意: They have different ideas of honor.

電影還通過近衛文麿(Prince Fumimaro Konoe)之口,為日本的東亞戰爭作出辯護:

We are both guilty.

Yes, we seized territory in China, but did not Great Britain, even Portugal, precede us?

Yes, we took Singapore and the Malaya, but we took it from the British.

We did not take the Philippines from the Filipinos, but from the Americans, who themselves took it from the Spanish.

If it is an international crime to take territory by force, who convicted the British, French, Dutch, and American leaders?

Nobody.

And what is different with Japan? Nothing. You see, General, we are simply following your fine example.

 這樣的辯解,對於戰爭受害者來說,當然於事無補。但是至少在電影製作者看來,西方殖民主義傳統確實有值得反省之處則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上這樣的意見并非首見於這部電影。

 早在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就有印籍大法官Radhabinod Pal公開對審判持有異見。他質疑法庭的組成衹是基於成王敗寇的邏輯;衹是戰爭勝利者對戰敗者的復仇。因此不可能公平公正。作爲來自西方殖民主義受害者國度的他,更是直接向西方殖民主義傳統提出挑戰。他認爲若對戰爭罪行實行公正審判,就必須包括對整個西方殖民主義傳統,甚至包括美國對平民投擲原子彈的反人類罪行,執行同一標準的審判。

 基於Radhabinod Pal嚴謹的法學認知,他對所有戰爭疑犯作出了無罪判決。

 日本民族自然對大法官感恩戴德。至今還在靖國神社供奉著大法官的紀念碑。

 但是,人類歷史豈能用這種非黑即白的簡單邏輯來規範?電影中菲勒斯說:

Nothing in Japan is ever black and white. There are a million shades of gray.

 其實,即便西方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電影中,麥帥不想見到因為天皇受審,甚至作為戰犯受戮,而面對日本民眾的反抗:

This whole occupation could blow up on us.

 那麼,赦免日本元首(exonerate the Emperor)是否就牽涉到此舉是否「正義」了呢?

 影片明確指出:

Revenge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justice.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動機也在電影中直接表達出來了。這就是麥帥不想見到日本也跟德意志一樣被蘇俄軍隊分享。堅決反共的麥帥後來在韓戰的表現,或許在佔領日本之時已露端倪。後來也因此跟左瘋的杜魯門鬧翻,終於以軍人抗命被褫奪軍權。歷史對杜魯門的論斷當然不僅因為這個決定。但曾經被視作美國歷史上最差總統之一的定位,不可能不包括他對歷史走向的錯誤判斷:

 「杜鲁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不拟卷入中國内战,意思是说不会干涉新中國解放台湾了。几天以后,艾奇逊宣布,没人保证台湾不会受到军事攻击,但美国在远东的太平洋防区不包括朝鲜和台湾。」

 撫今思昔,亞太今天的困局,恐怕早在杜魯門那裏就已經奠定了。白左白癡誤國之甚,觸目驚心。

 不妨回到電影開頭,麥帥第一次飛抵日本國土,以體現真正的軍事佔領。

 飛機降落之前,接到情報說,機場沿途有多達兩千名荷槍實彈的日軍佈防。

I'm told there will be 2,000 Imperial troops lining the road we'll have to drive, and, um...We have 100 men, sir, and the cars they've requisitioned for us are not armored. The snipers could take us out at any point, General.

 作為一個戎馬生涯長達半個世紀的老兵,麥帥的反應同樣充滿尊嚴:

Gentlemen, we will take no weapons with us when we step off this airplane.

Nothing will impress them more than a show of absolute fearlessness.

Now, let's show them some good old-fashioned American swagger.

 用電影中的話來說:

MacArthur believes in honor. And glory. His own, of course, at your expense.

He wants to save Hirohito, but he needs you to do it.

 他目的達到了。因為他的目標,並非僅僅是軍事征服。而是清醒意識到:

I intend to make Japan the world's greatest experiment in the liberation of a people from military rule.

My mission is to rebuild Japan.

Now is the time to win this fragile peace, or impose it if we have to.

We are the occupying power... but we must be seen as liberators, not conquerors.

 日軍則投桃報李,原來機場沿線列隊的2000軍人是在向麥帥致以最崇高敬禮。用菲勒斯將軍的解釋來說:

Not your usual surrender formation. They avert their gaze for the Emperor, too, sir.

They are paying you the ultimate respect.

 在武士精神已經失落兩千年的國度,這樣的取態自然不可思議。曾幾何時,南京陷落之際,與敵軍對壘的將帥身先士卒地逃之夭夭。留下無頭蒼蠅一樣的苦難軍民,在自相踐踏中,任憑敵方戰爭機器殘酷絞殺。兩相對照,夫復何言。

 國家危難之際,為保國護民力戰至死的軍人,永遠會得到同樣具備武士精神敵人的由衷欽佩與敬意。當年由敵軍以軍禮安葬的死難將士在天之靈可以印證這樣的崇高。今天這部電影跟前幾年的硫磺島來信等一樣,同樣在為不死的老兵之魂唱挽歌、致敬禮。

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3251261&boardid=2

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改造 [选自(麦克阿瑟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