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ong
MsTong

A Writer

《基先生》注釋並簡答讀者提出的第一批問題 05_26_2012

『賽德基三論』之三:《基先生》注釋並簡答讀者提出的第一批問題 05_26_2012 16:10

【附注】

一、『俩“基”―“基督”与“基要”』

 華文的兩『基』用英文Christ, fundamentalism來說則毫無關係。因此只是我喜歡做的文字遊戲而已。九一一之後,我寫過一篇講『E』時代的來論給華爾街日報,一口氣從explosion 講到electronics including email, eBay and etc;然後又從emancipation of all evils and energy,講到同樣生於亂世的孔夫子,如何以education來應對恐襲等等。那幫子一根筋的,恐怕得多少年之後纔能明白我的天馬行空。所以沒隔多久,他們自己以E-Age為題發表社論時,我也懶得說他們盜我版。畢竟他們所說的跟我滿不是一回事兒。何況喜歡這種文字遊戲的人很多。像蘋果不老是用『i』來為產品命名嗎。微言大義地說起來,這個字母『i』幾乎也可以用來回答你的有『我』無『我』問題了。此是後話,待會兒還會再說到。這裡想先說的是兩者並非對立價值的兩個極端。因為任何價值系統,都有作為本身基礎的『fundament / fundamentum / fundamentalism』。然後就會出現與時俱進的各種修正主義思潮跟流派。

 說對立,首先就是「基要」跟「修正」的對立。我在文章中討論的基要主義則是直接回到三教同源的亞伯拉罕。只有理清亞伯拉罕價值的真正基要,纔能應對世界不得不面對的三教紛爭。或問除了三教之外的萬千教義何以不在論列範圍之中。這就正好回答了你的問題:因為這些都是屬『自然』的價值。屬『人』的確實只有這三個(東正教以及後起的摩門教都歸入廣義的基督教。更不必說羅馬公教亦即華人纔說的天主教跟新教,肯定都包括其內了)。這個判斷跟我的『人』定義相關。我的『人』定義就是非『自然』,自然就是非『人』。文中已有詳論。

 至於您提及耶穌基督『在“基先生”中,二者所指应该是不同的』,不知道何以產生如此印象。也許應該說,兩者本來就不是一回事兒。在猶太人跟穆斯林眼中,基督『Christ』不一定指『拿撒勒Nazareth的耶穌』。我在文章中也提到,耶穌是否真實存在一直是個有極大爭議的話題。近年曾經在以色列發現一個骨灰瓮,上面寫著耶穌及其家人的字樣。很多信徒認定這就是耶穌存在的鐵證。學界則認為未必。因為這是一個常用名,據說當時記載過兩百多個相同名字的人。我甚至寧可相信這是一個聖徒集體的代稱。就跟軒轅神農未必指代個體一樣。我還嘗試過從字源學角度探討『耶穌』跟『雅威』的關係。衹不過限於本身學力,這個很有意義的課題一直沒有很大進展。而且在這裡說也太煞有介事了。順便說說『雅威』跟『耶和華』這兩個譯名,兩者沒有區別。聖經在流傳過程中歷經多種語言轉寫。也實在沒辦法追究絕對正確的譯音。用雅威只是學界相信這是最接近原初的發音,因此依據所謂名從主人的原則而已,未必有深意存焉(我還曾經用過「雅赫維」這一音譯。這裏改用「雅威」衹是從眾而已)。

 順便說一下,是否認同『Jesus Christ』就是舊約提過的『messiah』,區別了亞伯拉罕信仰之下的主要教派。猶太教跟伊斯蘭不承認這個關聯。

 至於下文言及的「男權與女權(時下所謂的「基」民,本質上可視作女權極度伸張時的極端產物)」,或可參考我在「腦想」裏面的描述。大致上是說,你這麼強勢,你「食自己」啦,老子不跟你玩了。我曾在課堂上提到號稱女性主義老祖宗的波伏娃《第二性》,說其論似乎跟自然現象相違。證據就是男性乳頭的存在。須知所有胚胎皆呈女性構造,然後纔分化出兩性。可見真正的第二性反而是男性。男性需要在女性胚胎的基礎上發育出來。事實上,叢林蠻荒中的生存方式肯定是女「優」(仿造左優、右優的構詞方式)的。這就是我所謂的母系社會。詳論可參觀我《說帝》文。此處不贅。

二:

 將伊斯蘭等同於阿拉伯自然是極大誤解。就跟將孔儒等同於現代中國一樣,確實是亨廷頓文明衝突論的重要誤區之一。簡單說的話,東土跟西方世界紛爭疊起的原因,恰恰就是背棄了孔儒的理念。須知,孔儒以保守主義著稱。很多爭論都是概念誤人。海耶克(Friedrich Hayek,一譯哈耶克)口中的「自由主義」跟「保守主義」之外,又有所謂「集體主義」之類容易引起誤解的概念。很是混淆交纏。我這裏使用的「保守主義」衹是相對於「激進主義」而言的。而所謂「激進」,就是急於改變現狀。而相對的「保守」,就是寧可維持現狀。即便要改變,也衹能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就跟雙城記描述的一樣,巴黎激進,而倫敦就屬於保守。如此等等。

 幾年過去,當年擔心過的事情不幸一語成讖居然逐漸成為現實。這幾個月來屢屢讀到有關文明衝突的論述。這裏不必說伊斯蘭。僅就孔儒而言,論者需要切切注意不要被僭主當局帶風向轉移注意力。我在另文中提到過:

 可以提出商榷的地方是日本與中國的區別。日本鼓吹脫亞入歐,以歐洲為榜樣發起殖民競爭。並未以大東亞共榮圈取代歐洲中心。畢竟日本從未有過以大天朝為核心的朝貢體系作為新世界秩序的構想。中國與之截然不同。從一開始就對失去世界中心地位耿耿於懷。所謂「一帶一路」就是以取代現存秩序為目標的設計。這是令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真正感到不安的原因之一。意識形態之爭未必能夠解釋背後的勢力消長。畢竟當今世界最不相信共產主義、乃至於仇視共產主義的,恐怕就是中國共產黨了。如果硬要說意識形態,他們的意識形態衹是國家資本主義或者叫國族社會主義,也就是納粹。這也算西方主流媒體的誤區之一吧:將從斯大林第二第三國際共運所造成的危害等同於耶穌基督(乃至於當今教宗方濟各為代表的白左思潮)分享共享的「共產主義」?我在各種場合反復申說過「communism」跟「communion」以及「commune」的同源關係。其實這早已是西方學界共識。卻似乎並未得到華文學界的認同。原因恐怕衹能說不求甚解或望文生義是華語讀書人的常態。當然這也是我經常將「白左」跟「紅右」相提並論的理由。東西之別往往體現在措辭用語上面,使得張冠李戴變得更為容易,因此就更為常見。

 其次,本文作者(裴敏欣:《Is Trump’s Trade War with China a Civilizational Conflict?》)不能擺脫構建世界政府的白左思路,以為單憑墨守成規便足以馴服中國這樣的現存秩序挑戰者。川普政府上臺之前的幾乎所有建制內政客,都在這個思路上摔觔斗,這纔是造成中國勢力日益囂張的根本原因。中國僭主集團正在以自由市場捍衛者自居,你跟著吶喊,衹會墮入現成的圈套。繼續跟他玩中國已經玩了幾千年的遊戲,恐怕不是西方文化擅長的。白左成性的歐美主流學界恐怕無法理解此中奧妙。堅持墨守成規下去,結果衹能是繼續失敗。

 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其實衹是東方傳統的固本培元措施而已。衹有「中原定」,纔能「四夷服」,近悅遠來,纔能最終天下安。所有臺面上的政客都以為自己在下一盤大棋。其實都衹是棋子而已。真正的捉棋人是天主。哈利路亞!

 當前的國際爭端,當然不應該跟隨針對孔子學院的誤解而誤以為兩者真是文明之間的衝突。實際上,當今世界上最不相信共產主義的,恐怕就是僭主集團本身。他們關心的衹是如何利用龐大的韮菜來營造征服世界的「銳實力」。因此纔會名之為「國家資本主義」、「國族社會主義」,或曰「納粹」。任何事情到了東方都會根本變樣。就連「納粹」這樣臭名昭著的行徑,到了東方也能夠改換名目泰然處之。例如將集中營稱作再教育職業培訓中心之類。頭腦簡單的西方政客哪裏懂這些歪門邪道。再加上嘴吃手拿帶來的「私心」。新時代的戈培爾們依舊能夠欺人騙世甚至呼風喚雨呢。

 另外還想提一點,伊斯蘭問題是絕大多數主流學界無法正視的挑戰。即便史蒂夫班農也在正面挑戰中國之前亦曾將其視之為頭號大敵。很多人質疑我何以將伊斯蘭看作西方現存力量的盟友而非敵人。我的腦洞或許有點大,不過未必毫無道理。我的理據就是所謂「鯰魚效應」,證之以基督教對羅馬帝國的救治,或有足夠說服力。今天的西方毫無疑問應該視作羅馬帝國的遺產。如果當時羅馬的驕奢淫逸不能得到反作用力的猛擊,也許早就在阿提拉的鐵蹄之下灰飛煙滅了。

三、

 有我無我跟有人無人本質相同。詳細回答恐怕一本書的篇幅都不夠。我在《賽先生》中談到了這個話題。另外在早年的『託勒密和哥白尼』一文中約略談過。你不妨參考一下。之所以說佛老都屬於非人的自然價值,衹要去看看『吾有大患、为吾有身』這一命題,是不是跟佛陀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樣,就是通過否定「個體」價值來追求圓滿、追求整體價值的。這就是我在本文中所講的,所謂「天人合一」,本質上就是人順從天,不敢逾矩而已。反過來也就是「人主義(我譯作「人價值」)」的「人」定勝「天」說。用華文寫作最大的麻煩就是時時刻刻要小心定義,例如這裡所說的『天』就一定指自然存在之天。理清這個區別也有助於釐清理解傳統儒家的「天」概念,究竟能否人格化、位格化的問題。

 傳統將所謂「天子」這樣的名稱,視作東土同樣存在人格化之「天」的證據。

 我在《殖民論》中的「說帝」一節中,從字源角度力證「天子」跟「天母(即『帝』)」的關聯。不但不能證明其具備屬「人」的本質,反而證明東土以「天子」為名稱的統治者,恰恰就是基於叢林價值的自然存在。

 將「人定勝天」這個很唯物主義的概念跟亞伯拉罕信仰相聯繫,聽上去很大逆不道。其實想深一層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非此則無以解釋文藝復興之後直至今天,人文主義思潮支配之下人類活動對生存環境的破壞。人主義(亦即我所謂人價值)跟自然主義(即自然價值)的對立,就是存在於「人」跟「自然」的對立過程中。亞伯拉罕信仰極大地激發了「人」的潛力,與此同時,也必定在回歸伊甸園的衝動中,呈現出與之對立的潛在動力機制。這恰恰就是自然價值的存在依據。東西對立是陰陽互補的過程。空間有限的對立過程,就是各自向對方發展。其模型就是陰陽魚。對立而非戰勝或者取代。例如「一元」跟「多元」之類。都須作如是觀。

四、『为什么“基先生”中丝毫未提“罪得赦免”』?

 我在文中特地提到過不願意倉促回到保羅跟馬丁•路德,就是想避免論列及判斷從亞伯拉罕信仰經過摩西到耶穌基督再到保羅以降的世俗化(修正主義)詮釋之間,積久生怨的歷史是非。

 由於基先生的立意非常狹小,只是想為五四先賢所引薦的德賽二先生之上,再增加作為德賽根源的基先生。因此完全不敢觸及需要神學大全一樣的努力方能面對的其他問題。

 一般而言,使徒保羅對基督教的發展壯大,居功至偉,因而獲得「神僕」的稱號。這個稱號傳統上衹是用來稱呼摩西的。跟摩西承前啟後、以經典的方式奠定亞伯拉罕信仰的現實根基相類似,保羅以傳道遊歷加上傳播書信作為媒介,通過傳道過程中所強調的重點從律法([Law]對此執著者,後世曾經被貶斥為「法利賽人Pharisees」,儘管因定義含混,很難以此簡單劃分是非。例如保羅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法利賽人)到恩典([χάρις(charis)Grace ]這個概念跟「救贖Salvation」觀念密切相關,如何理解這個概念,成為教派之爭的主要根源之一)的轉移,使得以亞伯拉罕信仰為基礎的基督教,經歷了如同佛教傳播過程中同樣發生的從小乘到大乘的轉變,在為基督教贏得更多民眾支持的同時,亦開啟了亞伯拉罕信仰的非線性化過程。並最終通過馬丁路德的改革運動形成了基督教的現世形態。

您在問題中提到的「罪得赦免」涉及到救贖論(Soteriology)。其中涉及「救」:

(/səˌtɪəriˈɒlədʒi/; Greek: σωτηρία sōtēria "salvation" from σωτήρ sōtēr "savior, preserver" and λόγος logos "study" or "word") is the study of religious doctrines of salvation.

以及「贖」Redemption (Greek: apolutrosis) :atonement(Reconciliation or an instance of reconciliation between God and human beings.)is used to refer both to deliverance from sin and freedom from captivity. In Christian theology, redemption is a metaphor for what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Atonement; therefore, there is a metaphorical sense in which the death of Jesus pays the price of a ransom, releasing Christians from bondage to sin and death.

既指免除對「原罪」的責罰;又指對各種「奴隸」狀態的蠲免。例如摩西率眾為免為奴出走埃及的歷史。

 可見,所謂救贖就是指如何應對犯下原罪的始祖人(亞當、夏娃)遭到雅威棄絕,被趕出伊甸園這一事件。

 也就是說如何纔能讓兩者和解?傳統上出現了兩種方式。其一是事功救贖。就是通過人的努力來補救過失,希望最終能夠得到雅威的原諒,得以重歸伊甸園。以律法為名的各種戒條制度,以及由此而來的苦行等等,就是以贖罪為其目的。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耶穌替死。

 這種說法據稱源自亞伯拉罕的燔祭嫡子,最終由羔羊替罪的事件。

 耶穌是獻祭的羔羊。以神子寶血為所有犯下原罪的俗人贖罪。因而「罪得赦免」非因世人自身努力。而出自神恩救贖。這就是「恩典」概念的源頭。顯然跟人性本身有關。苦行是很高的門檻。往往將眾多慕道者摒諸門外。為了擴展教會勢力、擴大影響,降低門檻、簡化手續當然就是不二法門(佛教同樣如此。所謂小乘、大乘再到立地成佛的演變,泰半立足於此。人性使然,無可救藥)。究其實,從割禮到浸洗的演變,亦早已揭示了這個問題的實質。這些思路在本文中都已提及。如果您注意到文中對「因信稱義」的詮釋,就更容易理解為什麼我會強調說「救贖」並非一勞永逸。

 至於保羅對現世強權的取態,更是引起世人對一元一神信仰猶疑質疑的原因之一。儘管彼時在保羅視野中的強權,遠非後世習見的非人極權如納粹、蘇俄乃至於東土僭主集團等等。可是他的論斷仍然被認為是線性價值偏離軌道甚至開始下行的轉折點。如我文中所說的,「人」跟「自然」的對立關係正好就對應著「直線」跟「圓」。幾何學上的「直線」,其實就是曲率為零的「曲線」。兩者既對立又不可分割。因為直線的無限延伸就「墮落」成為曲線成為圓。歷史上對新約重要作者之一的保羅持有質疑甚至批評態度的並不少見。這裏當然衹能點到即止。

 由此可見,兩者的對立與爭執,正好反映了律法跟恩典的對立與爭執亦即之後的演變過程。跟任何「人」的行為一樣,人的侷限性制約了對經典的闡釋與理解。各種教派紛爭由此而起,至今猶然。

 另外,我對『原罪』的詮釋也跟傳統大相徑庭。自信可以在『救贖』以及『聖餐』跟基督之『愛』的真正意義上得到支持。現在太晚了。先說這些吧。

五、啥叫“正题”“反题”“合题”?

【thesis, antithesis and synthesis的漢譯。華文的類似表述則是看山是山經過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還是山的認識過程。貌似靜態的山在認知過程中經歷了飛躍。「山」在這裡相當於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教科書裡通常表述為肯定、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不過在我看來,似乎還不如以上表述更易懂吧?我們的老祖宗除了孟夫子之外好像都不大好辯。比較擅長於自說自話發最高指示因此學生也多半停留在尋章摘句編語錄的階段。看得懂的就是金子,看不懂的就是沙子。當然這裡或許也有陰陽之別。這樣一來又涉及到東西方的陰陽定位了。華文傳統中多『辨證』而少『辯證』。因明學西來,卻始終不能成為顯學。所以時至今日,還在學界中經常看到不能卒讀的文字。】

东、西方目前所临困境“相反”?是“奴隶”困境与“自由民”困境的“不同”?

【發展階段不同,因此一定面臨不同的困境。例如前現代跟後現代在價值論上恰恰相反。認知上的錯位,往往導致食洋不化現象的普遍存在。所謂奴隸跟自由民大概也可以歸納到這個對立當中的吧?】

下面幾個問題放在一塊兒,回答起來或許會方便一點?

7、“自由即选择”,做为口号,很好听!选择生还是死?是向死而生还是向生而死?问题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来肢解身体还能复原,耶稣死了也能复活,凡人就不行了。大迦叶到坟地里去修行,弘一法师屋内挂一“死”字,东土佛道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文人,即使读圣经,满眼看到的也只是耶稣劝人“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到底还是逆来顺受,很难为了大我大伦理子子孙孙而牺牲小我小伦理父父子子,除非,物极之时。那么,基督教国家的人民是怎么做到“不畏死” 的?普通百姓也能读懂亚伯拉罕纲举目张并信仰坚定身体力行?

【這裏顯示出「植物性」跟「動物性」這兩者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上面已經提到過佛家所謂一滴水衹有放入大海纔永不干涸這一命題,就是以否定「個體」的獨特性、規定性為前提而存在的。而耶穌基督的十架復活卻包括兩個層面:其一,對個體本然生命的超越;其次,希望存在於信仰。至於所謂「逆來順受」的感觸,我在上面談到保羅時已略略提及。必須承認,解經者本身的立場與認知,極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世對經典的認識。這就是同屬亞伯拉罕信仰卻存在諸多教派的原因。這是人性使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局面的途徑。既然講到動物、植物,就不妨再說說「人」的生存方式取決於其自我定義。所謂「好死不如賴活」跟「不自由毋寧死」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定義。「賴活」著眼於肉體生命。而「自由」按照我文中提及的定義,首先就是「向死而生」亦即選擇「死」的自由。除「人」之外,沒有自覺選擇「死」的生物。這就使得這個選擇成為「人」的本質。因而是對肉體生命的超越。】

8、为什么认为“将宗教等同于信仰或等同于信仰个体的精神活动”是学界通“病”?文中区分了“群体宗教”与“个体信仰”,这很好,但过于强调属“普世价值”的“超越血缘”的“天下一家”的价值,还说这是“因信称义”的本质,就让人不敢苟同了。亚伯拉罕是因“信”才奉献嫡子放弃一家一姓的,这个“信”就是他的“义”,至于他所求为何上帝又是如何设计安排的,不过实践理论而已。先有个体信仰才有群体宗教,群体宗教乃个体信仰的一个环节一个组成一个表现。好人先有好心才做好事,好事证明好心,二者如何可分?

【很明顯看出對詞義的不同理解會令人陷入很多無謂爭論。華文中的所謂信仰并不具備西文中的相同內涵。例如你可以說我「信仰」鈔票,聽者并不會覺得很唐突。可是西文中這樣說,除非熟人之間玩笑,否則很難聽到正式場合例如學術討論中這樣來表達意願。因此,西文中同樣作為精神活動的信仰跟宗教,兩者之間的對立并不明顯。我在華文語境中刻意強調這一點,目的就是針對宣傳部門經常有意無意將這些字眼混為一談。例如宗教迷信,例如宗教信仰等等。作為個體行為,除非特殊時期例如文革等等,有關部門很少真上門來強迫你「鬥私批修」。可是你一旦「團聚」「集會」,就肯定有社會後果。這就是我不得不區分兩個概念的理由。東土所有「宗教」都會遭到打壓的原因,就是極權當局不願看到任何有組織活動。這就是我經常鼓吹的所謂「集會」價值。】

10、“基先生”中最吊人胃口的恐怕就是这段话了:“从有形的人相食到形上的人相食,人确实是惟一以自身作为生存资源的生物。并由此形成人化自然即人化食物圈亦即社会。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原罪』跟『救赎』以及『圣餐』跟基督之『爱』的真正意义,禁不住会对【圣经】逻辑之神秘精致发出由衷浩叹。”扩展开来,又能写厚厚一大本书了。我想问:“形上的人相食”怎么理解?“救赎”“圣餐”“基督之爱”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很不搭调的,我还想问,“形上的人相食”跟“灭天理穷人欲大乱之道”相关吗?

【我對「原罪」的認知有別於常見的解經傳統。寧可將其視作隱喻,指代「剩餘價值」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決定意義。人類文明建基於剩餘價值的存在。貫穿整個文明史。沒誰能擺脫個體人對文明的依存。這就是我所謂的「原」。我在文中表明,「人」之為人,在於超越了自然存在的食物鏈。因此是以自身為食的動物。這正好就是人人都不能擺脫這「原罪」的根據。至於「聖餐」跟「救贖」的關係,我在《殖民論》的有關章節中已有詳論。這裏簡單說,就是初民的血親復仇必須找到補償的終極方式,纔能最終跳出華文所謂「冤冤相報」的循環。基督教的「聖餐」,本來衹是「分享、共享」的象徵。耶穌之後,將葡萄酒跟麵包指代為耶穌的血肉。所隱含的意義大抵有兩層:其一是傳統巫術相同的通感作用,意謂食用肉體從而獲得其精神;其二則是我在這裏生發的隱喻。意即血親復仇的食肉寢皮至此得到終極補償。以無辜耶穌的十架獻身作為贖所有世人之罪的「羔羊」。這就是神子寶血為世人贖罪之說的來源。至於你提到跟「大亂之道」的關係,更直接的關聯是「七宗罪」為代表的行為規範。】

15、基督东进、乘虚而入。“没有精神指引就没有明确方向”,只能前后左右原地打转虽跋涉艰难却无路无望终彷徨无依行尸走肉焦虑不安娱乐麻醉乃至自相残杀万劫不复、永远走不出埃及迷路的森林。“Infinite resignation”的独特意义是什么?

【人作為生物都差不多,肯定都怕死。『Infinite resignation』就是逼上梁山狗急跳牆。到了走投無路之時,就徹底放棄自我。這跟沒有信仰的人恰恰相反,放棄自我不但不是束手待斃,反而是捨棄一切去追求命定前途。難怪人們常說宿命論者纔最勇敢。所以說,未知生,焉知死的認知缺位,在向死而生的決絕面前不堪一擊。作為超越維度的天堂預設迫使怕死的個體超越生物的存在而獲得超越的體驗。因為天堂地獄都是已知的存在。區別只是願者與非願者而已。

只有現實纔是未知的。現實指向未來。

於是,一個沒有天堂地獄信仰維度界定出的現實,就只能是混沌恐怖的存在。只能摸著石頭設法過河,卻面臨永遠不知道河對岸在哪裡的恐怖。其次則是生的定義決定生死選擇的標準。舌尖上的中國永遠不能獲得舌尖之外的超越體驗高峰體驗。以食為天的結果就是跟豬一樣,有吃的就等於上了天堂。難怪停留在舌尖上的中國,永遠不能擺脫豬的命運而進化成人。

再則,跟你理解的正好相反,宗教當然先於個體信仰。這個邏輯就跟我跟你講過的「我」先於「俺、咱」一樣。

去年國家地理雜誌(June 2011)有篇The Birth of Religion更將宗教視作生產活動的前提。完全顛覆了馬克思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關係說。方便的話可以找來看看。對,不能展開談的原因,就是牽涉太多要很多引證否則讀者不知道我在講啥。這裡稍微提一提吧。公教至今保留的communion(聖餐禮)集中反映出跟救贖相關的概念。原罪就是人相食,耶穌說神子以身相贖,因此communion的內容包括代表肢體的麵包和代表血液的紅酒。其現實含義就是從今往後不要再以相食為樂了。後世如新教等等不再了解聖餐禮的深刻重大意義而妄加改革,但依舊保留謝飯的儀典。聖餐用的麵包紅酒故意極為寡淡。也因此將暴食(Gluttony)列為七罪之首(或有不同排列。不過由食色性也可知,食肯定在色的前面。餓著肚子還思啥淫欲對吧?)。『形上的人相食』就是剩餘價值的剝奪啊。很多人憤然說,原罪說太不合理,初生嬰兒有啥罪可言。若明白嬰兒離開『以自身作为生存资源』的剩餘價值剝奪豈能存活就可以明白這種憤然是多麼無知了。朱子所謂的『人欲』相當於七罪中的貪婪,尚未否定『欲』的本身。】

八、

9、雅威“我将是我愿是者”,这个口号的力量简直能破云穿雾震古烁今晴天出日朗朗乾坤,只是,如同前面的“自由即选择”,该如何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具体方法具体操作可行性报告呢?例如,“是”的选项?一元一神到底是追求什么(不会狭隘到只指“天下一家”吧),没有定义吗?哪怕像“如来”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行啊?信仰雅威就是信仰作为整体的“人”本身,“神本恰恰是真正的人本”,可,信仰“道”“佛”“如来”“本来”,不是真正的人本人主义吗?存在的终极原因只有一个(一元一神),至于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区别吗?区别或许只在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机说法的权宜之计不同吧?所谓的殊途同归、百虑一致。

【尊駕確實是一鍋粥啊。(不会狭隘到只指“天下一家”吧)?不知道您這裏指責的「狹隘」是否指「家天下」?這兩者的區別很清楚呀?將整個「天下」視作自己(家)獨佔禁臠的纔「狹隘」吧?反過來,「天下一家」的意思是視「天下」皆「一家」中的兄弟姊妹(不因種族膚色階級來分出高低貴賤),因而「天下」由所有兄弟姊妹分享。如果不能超越「血緣宗法價值」,怎麼可能視非親非故的陌生人為「一家」中的兄弟姊妹呢?

(至于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区别吗?)

 當然有區別啦!

 名、實互相對應。否則為什麼會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呢?就是因為不正確的「名」扭曲了真正的「實」,所以纔導致事物的真正存在不能得到正確認知與處理,「言」纔會最終「不順」呀。

 透過不同的「名」追究背後的「實」,是思想者的工作。辨別「人」跟滿天神佛背後「自然」之間的區別,就是我在本文中的邏輯出發點。看來您是完全看不懂啊!

 所謂「為天地立心」,就是奠定坐標系「原點」,藉此來觀察認知描述周遭的一切。跟你說的極權「定於一尊」兩不相關呀。其實本文已有相關討論。老子所謂「道生一」用可以理解的言辭來說,當即這個「原點」,亦即所謂「一元一神」的本來意思。我在老子英譯中,將其譯作「一維」、「二維」乃至於「三維」。愛因斯坦之前,三維就是人能夠認知的全部周遭,也就是老子所謂的「三生萬物」。

 「人」跟「自然」都是我這裏所強調的價值「原點」。由此而生發出所有不同。

 孔儒從血緣宗法自然價值的原點出發,最終走到以「仁」為方法論的「二元」價值。這是理解孔儒價值的基礎。

之所以將傳統眼中的價值本體「仁」看作「方法」,也跟我對「仁」的重新定義有直接關係。我在另文中將「仁」定義為「關係」。詳論可參觀該文。此處不贅。

 要說神秘,也只能說這是神秘。猶太人的祖先,至少是摩西,之所以能夠提出這個命題,無從由常理追索根源。這裡這個翻譯跟和合版神版的根本區別可以從欽定版看出。由於古代文字現在時跟將來時同形。因此不能說欽定版一定是誤譯。我選擇接受猶太人的理解,就是欽服其神學性的完美。從主體(I)到意志(Will)再到存在(Be)概括了西方哲學的全部範疇:即本體論、意志論直至存在論。天衣無縫啊。除了神秘,還能說什麼?】

九、

6、“道法自然”的价值秩序与“雅赫维律令”的价值秩序有何不同?不仅仅是“家天下”与“天下一家”的不同吧。

11、回到原典,我并不认为儒道佛与基督伊斯兰有多元一元那样的对立,即以儒家为例,孔儒是以家庭为核心建立价值纲常体系吗?本义如此吗?著名的“修齐治平”也是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为起点终点的,《大学》第一句话就点明要“止于至善”,《中庸》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是“天命”,至善不是上帝,天命不是雅赫维吗?孔儒的理想难道不是“天下一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怎么说是“家天下”呢,即使重视“家庭血缘”也只是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啊!

【本質區別。我前面已經反復強調了,「自然」非「人」、人非自然。道法「自然」的話,「人」只能是眾生中的一員,而不能超越眾生,成為獨立「個體(我)」。上面提到的本體論(I)就是由此發明的。反之就是自然價值的(We),上面也已經提到過了。還特地以「植物」性生存對立於「動物」性生存來證明此說。除了人們熟知的「滴水」跟「大海」喻,下面這個例子也很典型:

佛本生(尸毗王本生)有以身飼鷹說。佛陀割肉飼鷹,就是植物性生存的典範。另外草食動物也是植物性生存的。

其哲學含義就是眾生平等。這是後現代西方左瘋學界趨向非人重歸自然的理論基礎。我在賽先生中談到過這個邏輯悖論。以證明科學不能代替價值選擇。否則一旦科學證明蛇蟲鼠蟻病毒病菌之類的眾生更能適應自然生存,人到底會不會或者該不該就此自動退出歷史舞台呢?

『至善不是上帝,天命不是雅赫维吗』只能說是典型的一鍋粥了。『天下为公』中的『天下』一定不是『化外』。否則就不會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判斷。所謂家天下其前提只能是家啊。不能歸化的就是蠻夷禽獸啊。馬太福音中的相關命題永遠不能被華文人理解。我經常以此挑戰華文神學人士觀其尷尬反應煞是有趣。你不能理解這個區別,則一切免談。當然基於人性波粒二相,理論上的純粹絕對必定遭遇現實不能把握的困境。所以最終會在現實中選擇『中道』。相對於猶太教伊斯蘭教跟佛家道家,基督教跟孔儒都更趨向於中道。這就是我在基先生中所設想的兩者互補。以亞伯拉罕的絕對價值為前提的『仁』即關係學,或可成為未來世界的「範」。】

十、

12、基督教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为奴隶谋取生存意义的宗教”,是“唯一其救主本人出身卑贱就连自身性命都不能自救”的宗教,与儒道佛相比,的确如此,儒道佛宣讲的“至乐”如美玉只为少数上士中士君子贤圣预备,而耶稣的追随者们却几乎都属儒道佛里最不看好的下根之人愚夫愚妇,这是为什么呢?能否再多解释几句,基督是怎么为奴隶谋取生存意义的?

【這就是區別的本身。怎麼再問為什麼區別?人類究其實,就是弱者失敗者的集合。強者成功者勝利者可以在冰期佔據僅存的生存資源(故此耶穌說富人想進天堂比駱駝穿過針眼更難),故此可以繼續固有的生存方式:猴子繼續當猴子;恐龍繼續當恐龍。惟作為弱者的人類祖先失去一切之後,纔開始通過相食而突破傳統既有生存方式,突破自然規律,從而被趕出伊甸園,最終成就非自然的存在,最終成為「人」。然後再通過耶穌基督示範的救贖恩典,放棄相食而得到救贖。這是我在《基先生》中強調的神秘精緻邏輯。生存意義就是生存本身。如何生存下去,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就是亞伯拉罕信仰包括基督教在內所有啟示對信仰者的終極意義。】

十一、

13、“头脑支配手足”的提法要比《why nations fail》中“It’s politics that rules the roost”更高明,前者涵括后者,仅仅后者,人们会再追问何以会产生这样而非那样的“政治”,这样追问下去,难免又是文化人类、地理人类等等等等,追本溯源又到了上帝宿命那里成了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糊涂账,当下还是要强调西医疗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愿《why nations fail》能获诺奖,加快“头脑支配手足”“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政治体制乃国家民族兴衰关键”等进步思想的传播。文章将“道成肉身”解读成“理论掌握群众”,恕我寡闻,闻所未闻,能否再费些笔墨略多说说,“基督教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解放民众的正确途径”是什么?

【你應該鼓吹我早得諾獎纔合理啊哈哈。其實這衹是「常識」。尊駕衹是因為唯物主義無神論戕害,纔會覺得新鮮。開句玩笑,『闻所未闻』就對了,否則還要我幹啥?儘管我只是說了些『常識』。道成肉身(Incarnation,源於拉丁in carnis)的閱讀障礙主要來自於華文的神神道道傳統。西文的意思就是『具體化』就是將無形的『言』轉化為有形的『人』(所以說理解經典首先就要除魅解魅呀)。『道』即『言』,即『邏格斯』,即『雅威』。將雅威的「意思」普及到所有信仰者之中的過程,也就是所謂理論掌握群眾的過程啊。

其實呢,這真是卑之無甚高論。除了中國這個實用理性無神論國族能跟馬列主義一拍即合之外,人家都知道要進行文化更新,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人心」;衹有「人心」改變了,纔能真正改變舊制度、建立新制度。否則甭管套用多少新名詞,還得靠這些舊「人心」去執行,到頭來衹會竹籃打水一場空。這就是我所說的「頭腦支配手足」這個道理。經濟這些器物層面的東西,都是「人心」、「制度」之類上層建筑改變之後水到渠成的結果。焉能本末倒置,視之為決定因素來支配「人心」、「頭腦」?】

(日本人福泽谕吉说,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制度的改变,第三才是器物与经济的改变。这三个方面的顺序,应该先是心灵,再是体制,最后才是经济。)

十二、

14、“家天下”根深蒂固的“生物性”本能是什么?

【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呀。生物的永生存在於代代相傳之中。斷子絕孫就是生物的最大魔魘。所以纔有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憂慮。由此亦可看出公教獨身教規之斷然決然的神聖性所在。與之相反的「永生」則是「信仰」。耶穌十架之死以及之後的復活,如果理解成神話就失去超越意義。解經的要義就是揭示神跡隱含的思想。我在文中強調基要主義時,引述的朋友之言就是為了指出生物性的「生、死」之別跟「信仰」意義上的「生、死」之別在時代上的差異及變化。廻歸伊甸園其實就是「墮落」。就是「人」向「自然」的廻歸。也就是從「人」向「生物」的廻歸以及從「男」向「女」的廻歸。如此則周而復始、永無窮盡。

不言而喻,這就牽涉到「因信稱義」跟「因血緣稱義」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了。華文覺得很神秘的這句話用英語來表示就非常簡單明了:Justification by "Faith" or by "Blood"?所謂「稱義Justification」就是判斷「對、錯」。用什麼來判斷是非對錯呢,用血緣宗法關係呢,還是用信仰?這就是兩者的根本區別。

 對了,上面看到尊駕對「家天下」跟「天下一家」兩者的區別有些誤解。這恐怕是華文用家的苦處吧。用英語來表示的話,前者大概就是「all under the rule of a family based on its blood connection」;後者大概就是「all are united as brothers and sisters without the concern of their blood background」。很不一樣的呢。亞伯拉罕得到了天主百子千孫的許諾,其前提就是以對天主的信仰取代了對血緣宗法(嫡子被燔祭)的信仰。信仰的標記就是「割禮」,以虛擬的血緣來取代真正的血緣。本文已經介紹過從「割禮」到「浸洗」的簡化、演變所標識的基督教世俗化過程。我已在文中談了國共黨爭勝負手的界定與根據。不妨參觀對照一下。】

十三、

16、“崇拜雅威其实就是崇拜人本身”,这才是信仰的本义,而迷信则是对非人自然力的崇拜,文中如此简明扼要地区分了信仰与迷信,恕我孤陋,认为乃发前人之所未发,意义非凡。但我想问:(雅威)神性与(如来)佛性不是一回事儿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诸佛如来及一切众生的本体,不论西方东方,本体无二。

17、从“刚性”特点看,基督与孔儒价值有些相似,都具一种开拓进取精神舍我其谁气概,凡事信以为真执著强硬,真理在握、己所欲施于人,推己及人是其长、以己度人是其短,所以,我倒认为,作为“中道”互补的,应该是佛道,这也是我自己在教会中的亲身经历体会感受。俗话说,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的高度,以我个人所见所闻,东土佛道中人没有不愿了解基督尊重孔儒的,但基督孔儒却常常轻率地贬斥佛道或为偶像或为阿Q,实在令人心寒,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谓“公教”如真能像它自称的那样“融合包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那才真是万民之福啊。

【『雅威』絕對不指代『眾生』。惟有『人』纔是按照『雅威』的形象創造出來的,怎麼可能是『一回事兒』呢?只有非自然的『人』才能超越一切自然的『眾生』。『如來』即『自然』英文表述為『self-thus』。上面已經反復申論過,一元一神就是線性思維的邏輯出發點;而與之相反的思維方式,就是「曲線」,就是「圓」。佛家講求的就是圓融貫通無所不包呀。滿天神佛固然可能包括「一元一神」的所謂「神」。後者卻絕不可能等於前者。後者是前者的特例。恰如直線等於曲率為零的曲線。直線是曲線的特例。這就是線性思維「排他」特點的來源。線性思維絕不圓融貫通。不可以「此一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式辯證法的墨索里尼總是有理。是非黑白對錯之類命題,都是線性思維的產物。即便所謂「灰色地帶」,也是先確定「黑白」界限之後纔出現的空間。否則就是原初狀態的一片渾沌。盤古開天地的第一刀,就是砍向渾沌,從而劃分出陰陽呀。這就是老子所謂的「一生二」啦。】

十四、

18、释迦老庄孔孟耶稣,都是主张英特纳雄耐尔的世界主义者,都是真正积极的自由主义者。至于现代民主政治自由意识,“拿来主义”就可以了,其实不需那么复杂的分析论证到底是自产自销还是全盘西化,“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learn from the best”,关键还在学习的态度。基督东进同时意味着儒道佛冬去春来的日子也不远了。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哈利路亚不是基督一枝独秀,而是基督儒道佛伊斯兰这功那功百花齐放。自由即选择。

【哈哈一鍋粥難脫粥性。價值只能非此即彼,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在價值論上即混淆黑白是非不分呀。量同衡之所以較之車同軌書同文更為重要,就是因為誰都不想吃虧。大秤進小秤出之類的奸商行為,不僅人人痛恨,更是任何國家政權嚴厲打擊的對象。原因就是從根本上破壞既定秩序。因為,不同衡,何來「價值」?何來價值判斷?

博採眾長兼收並蓄的是表達方式,而非價值本體。我在德賽二先生中會稍微詳細談論沒有基督價值作為基礎,何以德賽二先生不能存在的原因。簡而言之,就因為德賽都是剛性的線性的非此即彼的存在方式。

還可以一提的就是所謂「法治」何以不能在東土出現這一現象。「法」一定是剛性的。容不得你此一是非彼一是非式的胡攪蠻纏。水至清則無魚呀。這麼「剛性」的地方,哪能容得下「混水摸魚」文化呢?順便說一句,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上面反復強調過「宗教」跟「個體信仰」之間的同異問題。】

十五、

19、

【余案:王小波跟所有善良無神論者的共同誤區就是以為「人活在世上,自会形成信念」。這是倒果為因。之所以產生這個錯覺,是因為你今天已經走在前人篳路藍縷歷盡艱辛為你鋪設了一條大家都覺得好的路上面。世上本沒路,走的人多,纔慢慢形成了路。可知所謂普世價值,不外乎就是前人走過,都覺得挺好的路。至於走下去是否一定上天堂。沒人知道。知道的人都死了。你放著這條路不走,偏偏想走歪門邪道。如果從此也走出一條大家都認為好的路,當然很好。這就是歷史上所有探索者的共同思路。但是千萬別忘了,在這之前更多的史實證明過,歪門邪道的前面就是血海。這是徐志摩訪蘇之後發表的感想。這之後過去也差不多一百年了。百年來的經歷不僅沒有喚醒中國人,反而直接否定了普世價值的存在(亨廷頓也否認普世價值的存在,恐怕是他的重要誤區之一。他看到了民主制度跟基督教信仰的依存關係,因此就否定非基督教文化也會最終認知這個真理的可能性。詳論可看我近作。此處不贅)。這就是公然宣言要走歪門邪道了。如果這衹是個體人的雄心壯志,當然悉聽尊便。正如王小波在美國讀書時的老師對待他的態度一樣。問題在於,一個國族,一個群體,一個不能擁有講話思考權利、不能自己選擇、不能自己取捨的地方。這樣的信念怎樣纔能「自會形成」?(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古時「人」「民」兩分。老子這裏當然是不屑於此類行徑的。順便不妨看看這個「行徑」的結構。)

至於理性跟信仰的關係,我在別處講過很多。這裏就不贅述了。需要強調的是,馬克思所批判的所謂「科學是神學婢女」這一說法,其實恰恰就是避免迷信科學、避免將科學視作崇拜對象的良藥。失去價值判斷的科學會走向何處史不絕書,現實更加驚心動魄。不說改造DNA之類的極端,看看中國正在將AI技術用於老大哥監控手段的長足發展,就足以讓世界焦慮警惕了。另外,那篇講中國2050年掌控核聚變技術的科幻小說,恰恰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及國族社會主義(納粹)膨脹的結果。世界曾經對濟貧積弱的中國滿懷善意。現在終於意識到什麼叫養虎為患了。或謂,你就是不能看到我超越爬頭當世界第一。其實還真不是,那個年逾九秩史稱最差總統的高齡卡特前幾天還公開說,我不在乎中國第一,衹要讓世界和平就好。他是老糊塗,別人還沒有。讓世界和平的前提就是讓別人分享你的成果。民族主義者怎麼會?我跟王小波的老師一樣,既是基督徒,又是儒生。因為孔儒恰恰就是超越國族堅持天下意識的先驅。詳論可看我近作。】

20、【關於俄羅斯】

 我在這裏談論這個話題還是有點戰戰兢兢。畢竟除了我跟極少離經叛道者之外,沒人認真看待普京跟他的信仰。時隔這麼多年,情況恐怕並未真正好轉。畢竟目前的世界主流還是白左。偶爾看到一些跟我差不多的邊緣人,開始正視了,開始大聲疾呼了。例如下面這個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MwNDc3Ng==&mid=2247483669&idx=1&sn=ced42e2c6877bbaeb3892f0970ddba3b&chksm=ec3078b2db47f1a48e64cd04b8c1e7b09ba9caf3901e21f381648b86d4027199325eccb03b4c&scene=21#wechat_redirect

不知算不算樹欲靜而風不止呢?這個普京也衹能在歷史上留下深深足印了。

坊間有人極而言之,說皈依東正教的普京將是西方世界的最後希望。讓人聽了不免驚咋。可是看看這篇訪談,這個傢夥顯然不是外表看上去這麼魯莽。很可能對這個世界真有自己的思考。此文作者引用明顯白左的歐盟領袖之言,多少顯得言不及義:

But EU President Donald Tusk lashed out at Mr Putin on Friday, telling reporters he "strongly [disagreed]" with his sentiments on liberalism.

"Whoever claims that liberal democracy is obsolete also claims that freedoms are obsolete, that the rule of law is obsolete and that human rights are obsolete," said Mr Tusk.

"What I find really obsolete are authoritarianism, personality cults, the rule of oligarchs, even if sometimes they may seem effective," he added.

用華語老話來表示顯然比較直接:過猶不及、物極必反呀!

將「liberalism」等同於「liberal democracy」多少有點太一廂情願了。而將批評者直接推向對立面「authoritarianism」恐怕有太方便的抹黑之嫌。畢竟人家說的并非一回事。能不能先界定一下?

網址跟標題如下: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48795764

(Putin: Russian president says liberalism 'obsolete')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48798875

(Is Putin right? Is liberalism really obsolete?)

【有關《附注》的附注】

事隔多年,這次將這個《附注》從舊稿中翻出來,多少還是做了一些增補改動。但基本意思還是老樣子,說明人要進步真的很難呀。一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