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筆
巫筆

一次飛行誤入三次元的巫師,居德港人,平時愛撸猫、喝咖啡和寫一些生活隨筆,分享一些旅事,畫作和雞巫蒜皮的小事 。https://opensea.io/mopen 歡迎約畫稿設計稿~

語言觀察:細看台語,粤語,日文的意外相似性(一)

(编辑过)
台語,粵語和日語,這三種語言聽起來是如此不同,更加沒有可能可以𢤦其中之一便立刻明白另外兩種。但筆者在學日文的道路上,不止一次的意外發現,某一些詞彙發音卻意外和台語粤語的相同!這會不會是天大的發現?
what what 啥meow

台語,粵語和日語,這三種語言聽起來是如此不同,更加沒有可能可以𢤦其中之一便立刻明白另外兩種。但筆者在學日文的道路上,不止一次的意外發現,某一些詞彙發音卻意外和台語粤語的相同!這會不會是天大的發現?

不過筆者也不是語言學出身,中文的資歷也只是一般中文教育和高中選修了4年中國文學(當年香港還是會考制度,筆者讀了2年中國文學在公開試考了不俗的成績,於是中六中七也順理成章的繼續讀了)。所以本文筆者花費了相當大時間在資料搜集並附上連結,務求符合史實。


這篇文章收錄了5個例子,為了做出更明顯的語音對比,以下的比較內容會加入普通話。

此文章内的圖文全為原創,嚴禁轉貼!!!!!!


例子(一)

這個字在台語和普通話也並沒有獨立使用,通常會跟着一個字詞例如「關係」。相反在粵語和日語,他們的意思都有「對」(Yes) 這意思,日語通常用來回答問題。在粵語卻多了「是」(Are)這意思,用法也比較多,可以用來做組成問句例如「係唔係?」(Yes or no?) 和「我係...」(I am...)」。

但十分之巧合的是他們都是H發音為首,同為由丹田肚子發氣,粵語和日文的讀法更加是接近一樣,大家可以聆聽以下連結中的語音。

讀音--------台語 粵語 日語 普通話

相反,普通話的讀音XI 卻是相去甚遠,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由丹田呼氣的發音。


例子(二)

這個人物稱謂詞在四種語言也是一樣的書寫方法,讀音和意思也是十分鄰近。

先生

在意思方面,除了日文,在其他三種語言的意思用法都是一樣,一律用作男性稱謂並冠上姓氏;也適用在學校,不分男女對教師的稱呼。只是在日文中,「先生」這個稱謂也可以不分男女的適用在律師,醫生,作家等專業人士身上。

讀音--------台語 粵語 粵語 日語 普通話

讀音方面,台灣的第二個發音更加是近乎日文同樣用到鼻音,粵語和普通語卻沒有。另外,台粤日的音節都是S為始,只有普通話是X音節。



例子(三)

用野球這個運動名稱做例子是因為在日文中,有很多不同發音也同指「球」,所以指定野球來闡述會比較清晰。

野球

首先需要申明,粵語和普通話是直接說「棒球」,不會用到「野球」,雖然一樣的漢字書寫方法,但在中文中卻沒有這「野球」詞語。台灣卻以前曾跟隨日本採用這個說法,不過現在已一律說「棒球」吧。或許是因為這樣,台語的「野球」讀音十分接近日文發音。

讀音--------台語 粵語 粤語 日語 普通話
而四種語言的「球」發音也是非常近似,只有普通話是Q音,其餘一律都是K音節。

相反「野」字卻比較不同,只有日文和普通話同樣是Y音節,但有趣的是,台語發音說出口其實也是似日文的



例子(四)

這字是一個挺有趣的例子,在這四種語言入面也是同用同一個漢字寫法

這個字在四種語言的意思也是一樣,本身可解作運氣的「運」,另外也可以用作「搬運」;而在日文也是有相同意思。另外日文中也有「運転」這詞語,解作駕駛。

讀音--------台語 粵語 日語 普通話

透過以上的語音,你可以發現台語和日語的發音又是幾乎一樣,也同是U為發音節,只有粵語和普通話是不同,不過普通話則是UN前加了Y音,也不算完全大相逕庭。

另外,台語和日語的「運氣」基本上是完全一樣讀音,你可聽聽這語音。
「運氣」讀音--------台語 日語



例子(五)

得不說,這真的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
首先這個字也同樣出現在四種語言內,但是隨著不同的文化習性,也發展成各有微妙不同的變化。

在台語和粵語都會說「行路」,意指步行Walk,普通話卻說是「走路」,到底有多趕忙呢?「貴人善忙」吧。
遠在古典作品中,例如在李白的《行路難》作品中「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和漢代文人佚名作品「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的「行」均指步行Walk。
中文來説,步速應該是: 跑> 走> 行

而「走」在台粵日語中都有匆忙、急速行動的意義,日語「走る」更有跑步Run的意思。

「行」在日語中不能獨自使用,會寫作「行く」,也有其他詞語出現這個「行」字例如「旅行」等。

發音方面,台語和粵語出奇的相似,都是H音節。

讀音--------台語 粵語 日語 普通話

在《說文解字》中,行的解說是「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和「」其實是象形文字,早在甲骨文已出現。指的是人行路的姿勢像「彳」和「亍」,合在一起便是「」。而直到現在台語還會說「彳彳」(Cih Cih) 和「亍亍」(Cuh Cuh),不過大概很少人知道自己正在說這兩個字。這兩個讀音正正反映了台語是如何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上古文字
在資料搜尋期間,也發現了朝鮮語和越南語也有此字和相似讀音呢。



為什麼台語和日語可以有這麼多相似的地方?

其實以往韓國日本也是不停地吸收華夏民族的文化,他們以往也是採用漢字書寫。加上台灣和日本同為島嶼,以往的交流更加是十分密切。相信也因此他們古時的語言也有互相影響,而隨着時間和文化的發展,雖然基本上已經發展成兩種不同的語言,但是只要細心研究,還可以發現一些以往他們有過親密關係的蛛絲馬跡。

三千多年來,華夏文化一直孕育了很多不同的文化方言,又吸收了匈奴等外語,當時的福建話已發展出來,只是未必有音必有字,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順道把很多古文字也胡亂的統一在一起。後來又焚書坑儒,幸好後來《說文解字》又重新調整了不同文字的誤解。不過書寫歷史向來都是勝利者的特權,直到近代甲骨文的出土,一些古文字才能一吐怨氣重見天日。



筆者後話:

 以上是本巫一直以來的一些觀察,當然本巫還有很多例子可以列舉,不過一口氣寫出來怕沒有人看,所以先寫五個。XD有人敲碗便再考慮寫不寫下去吧,本來都只是記錄給自己看罷了。

語言對本巫來說是十分有趣,中文中特別是台語和粵語也是保留了很多上古文正字,只不過台語的書寫字已經流失太多,很可惜。粵語雖然還可以寫出來,但其實也相去不遠,加上近年來的打壓,這語言又是逐漸消失。

有學習過唐詩的人其實也會知道,詩詞歌賦需用粵語讀出來才可以押韻,否則都是破壞了古人的智慧結晶。例子不用我舉吧,300幾首詩一句句解釋粵語押韻實在太累了,哈哈XD
我也有考慮過自己錄音啦,不過怕差過棒讀誤人子弟.... 
花了1星期準備的文,本來研究語言想寫社區活動,不過好像越寫越偏題「發現微小聲音」,所以也不投稿了。

又會有多少人看 :D.......還是去吸吸貓定驚QQ

你叫我?喵?English please! I’m an American cat.



鼓勵大家留言,讓我知道我不是在孤單創作!ヽ(;▽;)ノ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每月贊助一杯咖啡,助我走得更遠。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