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caLee
MonicaLee

文字工。

石牆之內,歷史之外—農莊的最後一位老兵 (2)


口述者:張華福。民國十四年生,家鄉是安徽蚌埠附近一個叫門台子的小村莊,農民之子。對日抗戰結束後加入中華民國海軍,民國三十八年隨部隊來台,從此再也沒過回家。華福伯伯從一個基層士兵的視角,敘述當年國共在臺海對峙的經歷。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號,共產黨登陸金門古寧頭。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天激戰,到二十七號已經尾聲,分出勝敗了。共產黨要是打贏了被登陸,現在就沒有金門了。中國那麼大的地方,很快都被共產黨占光了,可是金門,就在眼前,對面老百姓每天就這樣看,砲也打的到。就這麼小的地方,就這麼近,等於一直在眼前看著,你看毛澤東多氣。所以講起來真是……唉……這個叫歷史恩怨呀!從這一次之後呢,兩邊就常打。

       民國四十一年十月的南日島戰役,剛好我駐防金門。我在瑞安艦上,那時永春、泰安、瑞安這三條船正好在金門駐防,所以通通去參加打南日島。這三條船是護航驅逐艦,專門護航登陸艇。打南日島時,三條主力艦就是靠這三條船去掩護登陸。那時共有七條船參加南日島戰役,美頌、美樂是登陸艇,中興號是老百姓的船,被海軍拉來當登陸艇用,德安也是作戰船。

       我們這三條船,由泰安艦帶隊。海軍在戰區打仗時,誰帶隊不是上面派的,只要海軍一塊出任務,馬上就知道哪一個是帶隊的。同樣大的船,就看艦長的年齡,只要是一塊兒走,不管是三條、四條、八條船,哪個年齡大,哪個帶隊。要是兩個最大的船的艦長年齡一樣,由先升級的帶隊。只要一打仗,就是這樣臨時馬上。

       十月十三日,還不到午夜十二點,陸軍開始慢慢撤,到天亮前就撤光了。在南日島三天三夜,對那個島又不熟,帶著俘虜、搶劫就撤走了。我們這三條船是主力護航,一直等所有船通通撤光,太陽也差不多竹竿高了。大約隔日早上八點鐘,我們三條船才回金門。

九三砲戰

      民國四十三年的九三砲戰前,從四十三年一月到六月,慢慢把當初從大陸帶來的兵換防,新兵一部分、一部分地補充到前線去,這時前線開始有新兵了。所以從四十三年的九三砲戰以前,兵通通是大陸人,大陸來的老兵一部分、一部分慢慢撤下來整編,同時慢慢補充台灣來的新兵,這些兵都不是從大陸帶過來的。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司令也從胡璉換成劉玉章。前後補充了六個月,不能一下子全都是新兵,要是上戰場通通都很害怕,怎麼辦呢?一班十二個人,大約有六個臺灣來的新兵,都是第一次到前方。裡面的幹部,像中下士、班長,都是大陸人比較多。這六個月內,部隊全部補充完畢,再過三個月,到了九月,就打了九三砲戰。

       以前新兵當兵都不願意到前方去,對面看得清清楚楚,晚上大陸往台灣廣播,台灣也對著大陸廣播,說對方什麼不好,兩邊的擴音器這樣對著廣播,中間隔著那個海,看起來根本不是海,像是湖呀!兩邊砲戰常常打的呢!離太近了嘛!

       之後發生兩次大砲戰,一個是四十三年的九三砲戰,一個是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八二三跟九三比,新兵就更多了。所以九三砲戰裡有很多臺灣來的新兵,那些小孩還年輕,很多是鄉下來的,傻裡傻氣,到前線很害怕,晚上睡不著覺,不能一下子就要他打仗,這不行阿!通通都害怕怎麼辦?那都要訓練的,要讓他先習慣,跟老兵混在一起訓練,要他在前方天天看,看著大陸,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不,怎麼打呢?為什麼要換新兵?老兵都老了,不換不行呀!有的老兵是沒有正式接受嚴格槍械訓練的老百姓,當初直接進到部隊,從大陸帶過來的。把這些老兵調到臺灣整編整訓,有的年齡大就讓他退伍了,年紀輕的繼續留著。

       那時候台灣剛經歷日本時代,所以台灣來的新兵好多不會講普通話,只能慢慢地講,說起來真是麻煩。很多新兵也不會游泳,若派他到船上的哪個班,還要特別跟班長講,要裡邊的弟兄特別注意,不要掉到海裡去了。開船時要注意看,要是不小心掉到海裡去,一見到人掉下去,就要趕快跳下去救他,衣服都來不及脫,不然掉下去一往海裡沉,就抓不到了。不救他,他也有家人,這個很難受、很痛苦呀!老兵都有訓練,在海軍學校,游泳是主科呢!所以那時船上的艦長不願意放老兵走,也不願意給調,可是新兵他又不願意要,怕他們聽不懂指令、不會游泳,可是不要也得要。所以新兵不能負責帶話、聽電話等轉達的工作,只能做固定工作,好比遞拿砲彈。老兵負責把炮彈放到大砲裡,新兵在後邊遞送。

       那時候的港口就在大金門與小金門中間,大金門和小金門中間隔了一個水道,大金門有碼頭,小金門沒有碼頭。大金門形狀好像一個大的扳手,小金門就在這個扳手的對面。小金門後邊就是廈門港口,所以從金門這邊一出港就是對著廈門港口。如果金門和廈門兩邊打起仗,我們的船就不能進港,為什麼不能進港?就因為這個出口的關係。我們的船從大金門邊上走,要是碰到退潮,水較淺時,就非要走出來,在廈門港口前這樣轉,這很危險呀!漲潮時,就可以從另一邊轉過來了,不用非經過廈門港前。所以共產黨就是挑水淺的時候打的呀!

        潮水和月亮對軍事非常重要,陰曆在軍事上是很大的學問呢!潮水哪個海軍不知道?為什麼?初一、十五,尤其是八月十五,潮水更大,共產黨要是趁滿潮的時候打,我們的船就可以圍著大金門從別處跑了,要是落潮時打,想跑就非要走到共產黨面前來。

       四十三年的九三砲戰,就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對陸地沒有打得很重,對方最主要的目標是打金門港裡頭的九條軍船,他們想把那個九條船都給打沉。九三砲戰時不算漲潮,當時應該算是退潮,怎麼說呢?那些軍船都在港裡頭,就這麼跑來跑去打轉,出不去。後來一條軍船都沒打中,就是把一艘載著香蕉、柚子、罐頭等中秋節慰勞品的船給打沉了。從此以後,大船小船不敢直接進到港裡頭,一到港裡頭,一發現有狀況馬上又走掉了。

       民國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主要是打陸地。到了八二三,新兵更多了,他們在台灣有家人,所以之前民國三十八年的古寧頭戰役,共產黨登陸大金門,和四十三年的九三砲戰,後方還都不大知道。到了四十七年的八二三砲戰,裡面差不多超過一半是臺灣來的新兵,打傷的會寫信回家,沒打傷的也寫信回家。「我很好,沒有事,很平安」、「我現在住院,腿打斷了」,有的部隊裡頭給家屬寫信,說他們的小孩被打死了,家人看了都會哭阿!所以後頭一直宣傳,老百姓通通都知道了,大家都知道這個八二三。

臺海防線上的槍帆二等兵

       我以前是海軍,待海上部隊,艦隊駐在澎湖,工作的地方就是金門和馬祖的防地。去金門駐防的是三條大作戰船,打仗的大船。三個魚雷快艇,用來打魚雷的,還有三個和漁船差不多大的小砲艇。到馬祖駐防,同樣也是三條作戰船、三條快艇、三個砲艇。

       沒打仗的時候,駐防的三條作戰船,一個休息,一個在港口值更,一個在台灣海峽巡邏。從金門往南和往北巡差不多五十海里,向南往廣東、香港的方向,向北就是到金門馬祖之間的烏坵嶼,然後再調頭。在馬祖駐防的船也一樣,一個在港裡休息,一個在港口值更,一個在臺灣海峽巡邏。三條船輪流,以馬祖為中心,向北巡五十海浬,就在台灣海峽上再繞回,往南邊也是到烏坵嶼,再掉頭回馬祖。快艇、砲艇不在海上巡邏,就圍著金門、馬祖轉,也是一條圍著島轉,一條待命,一條休息。

       我那時的階級只是個槍帆二等兵。輪機是在船下操作機器的,通訊是專門做通訊的,我們槍帆就是保養甲板、保養船的外體。槍呢,是槍砲,帆,是帆纜,我們這個兵是二合一的,平時工作是艙面保養清潔工,作戰時,槍帆兵全部都在砲位。砲位也有分比較重要和不重要的工作,最優秀的兵,離砲最近,負責把砲彈裝進砲裡。後頭傳砲彈的最少三個人,這也是比較聰明、動作靈巧的兵。比較不熟練的新兵,就是在最後來回搬砲彈。負責瞄準敵人的還有另外兩個人,坐在砲位上。調高低的是砲長,調左右的是副砲長。打仗時,砲彈沒有長眼睛,要是有人陣亡,後邊馬上往前補。假如船上人不夠,那沒辦法了,差的也要朝前補。打仗打到最後,兵的素質就更差了。要是砲位被打中,流血了,打一桶水沖一沖血,馬上後邊人補上。第一裝彈手,馬上爬上砲位,第二個裝彈手,馬上遞補到第一裝彈手。要是人被打死、打傷,就拉到旁邊去,旁邊有醫務隊。一個船配有一個醫官、一個醫護上士,另外還帶幾個醫務兵,能救的臨時給他急救一下,不能急救就沒有辦法了。有時候仗打得太激烈,彈殼太大太多了,都是直接往海裡推。

       不管打什麼仗,每個大小砲戰通通都是這樣。不只打仗,平時只要船一出港,馬上就是三班制。三分之一在戰鬥部位,第一班上砲位值更,值更就是裝上子彈,坐在砲位上,一有情況,砲馬上就可以打出去,一拉緊報器,所有人通通備戰。艦長、副艦長都集合到船中間的指揮臺,槍砲官在船的前頭指揮砲口。一個船只有一個槍砲官,另外還有一個是槍砲軍事長,在船後半段。要是這邊有敵人,那邊也有敵人,就是各自指揮,前面由槍砲官指揮,後邊由槍砲軍事長指揮。要是對空,,兩邊都用指揮儀瞄準飛機。如果飛機近了,就是各砲齊放,砲火指揮儀就不搬了,完全自己瞄準。假如砲火指揮儀被打壞了,由上面發布命令,自己瞄準目標,以這個船的船頭為零度,好比右旋砲幾度、仰度幾度。

       以船上比較大的砲來講,對空打飛機的都是爆炸彈。若是專打地面、部隊、民房這些平地作戰,也是爆炸彈,爆炸彈的爆炸威力強。假如目測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很多,打民房就是爆炸燃燒彈,一爆炸,立刻引起火來。要是打海上目標,或陸上碉堡這種比較堅硬的建築工事,多半是用穿甲彈。穿甲彈的彈頭上有一個鐵,不是馬上爆炸,而是可以有時間穿透進去,然後爆炸。穿甲彈專打碉堡,或者是比較大的船,像驅逐艦,鋼板很厚,一般爆炸彈打到那變成鞭炮,不能打進裡面,穿甲彈就是專打硬的東西。

       比較小的砲,是像機關槍那種連發的砲,叫副砲。每個船大的砲叫主砲,小的砲叫副砲,咚咚咚咚咚咚!就這麼連著發射,咚咚咚咚咚……!一分鐘可以打出一百二十發砲彈。副砲專打近的,好比飛機要近了,副砲、全砲一起開放,一同往敵機打過去。有時飛機載著炸彈,不怕死的向船衝過來,被砲火圍到走不掉了,逼得他沒辦法了,非要這樣,不管最後成功不成功,反正都是死了,走不掉了,只能向船衝過去。只要在前方打仗,有時候就會碰到這種事。

       打起仗,不管是誰,都有害怕的時候,但是,同事都在,大家都一樣,哪有不害怕?人人都害怕,可是打起仗來,也沒有辦法。我在的那條船,砲戰不算,光是平時巡邏總共死了三個人。我們當時在臺灣海峽上巡邏,就在大陸邊上走,眼睛看得清清楚楚,他就打過來呀!對面那個地方剛好有幾門砲,突然發布命令齊放,七八門砲一下打過來,突擊呀!像那種情形,要看情況,我們沒有掩體,就沒辦法跟他打。身在前線,就是這樣。

(未完待續)



本文節錄自《池上二部曲: 最美好的年代》,白象文化出版

三民書局: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6732142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5130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7330212155/

讀冊生活: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43652.htm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