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恩
許明恩

《區塊勢》創辦人|LikeCoin、Desmos 驗證者。寫作當飯吃,目前都有吃飽。也有主持 podcast 節目,錄音是最近的愛。 買酒的速度比喝酒的速度快,家裡沙發底下是酒窖。最愛 Moscato。最遠去過巴西,最驚奇是在亞馬遜河游泳、釣食人魚,兩件事分開做。 沒爬過玉山,單車環島騎到一半,成功泳渡日月潭。以穿短褲上班為傲,衣櫥沒有大格子襯衫。

Mirror.xyz:WEB 3.0 的內容創作平台

三個多月前,區塊勢曾經介紹過 Mirror.xyz(簡稱 Mirror)。

當時以太坊社群透過 Mirror 為《以太坊:無限花園》這部紀錄片發起群眾募資,最終從 662 位贊助者手中募得 1032.95 顆 ETH。當時我將 Mirror 稱為去中心化出版的募資平台2,但現在回頭看,募資只是 Mirror 的用途之一。

最近 Mirror 在平台上增加許多新功能。更打破過去邀請制的模式,開放所有人使用。使用者只要連接 MetaMask 錢包就能體驗全新的出版流程。我鼓勵大家閱讀完這篇文章之後,實際到 Mirror 發表一篇文章,免費試試這個 WEB 3.0 的內容創作平台。

一站式服務

有人稱呼 Mirror 是區塊鏈版的 Medium 或 Substack。比喻雖然一聽就懂,卻禁不起時間考驗。

就像以前的人會說維基百科是「數位的大英百科全書」。不過維基百科的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還可以加入超連結,或是以關鍵字搜尋,這些都是紙本書籍的掃描檔做不到的事。維基百科就是新一代的百科全書。

同樣道理,Mirror 就是下一代的內容創作平台,而不是區塊鏈版本的 Medium。根據網站敘述:

人人都是創作者。無論使用哪些工具,記錄想法早已是人們的日常,也是自我提升的必經過程。人類的寫作需求不會改變,但作品的傳播、轉譯、使用和估值方式會與時俱進。

Mirror 將是人們在文字溝通歷史中的重大變革。Mirror 運用去中心化、用戶自主、基於密碼學的網路,重新改變人們表達、分享以及從想法中獲利的方式。加入 Mirror 你將不只是社群成員,而是平台的共同擁有者。最終,平台將是所有用戶的總和。

Mirror 主打「一如往常寫作,並以前所未見的方式出版」,以最低技術門檻,讓內容以新的方式傳遞及使用。下圖是 Mirror 的功能列表,先從最簡單的發表文章(Entries)開始。

如果你原本就有在 Medium 或 Substack 上寫文章,只要貼上文章網址就能直接匯入圖文內容,不用手動搬家。

接著,Mirror 會自動將文章發表到 Arweave 這個「網路的亞歷山大圖書館3」,讓內容可以永久保存。除此之外,作者還可以替文章加上「封面」並直接在以太坊上發行 NFT 供喜歡的讀者購買收藏。如果這篇文章是由多人共同創作,它也可以透過智慧合約自動按比例拆分收益,而不是只能在文章末端加個感謝或引用欄位。

曾經買過區塊勢 NFT 4的讀者肯定會發現,這不就是許明恩正在做的事情嗎?

每週六我都會替當週的區塊勢文章發行 NFT,並上架到 OURSONG 讓讀者購買收藏。除此之外,我也會將文章手動備份到 Arweave 並將網址與 NFT 綁定,讓 NFT 收藏者能真正買到文章的永久閱讀權限。最後,每款 NFT 銷售收益都會自動與文章的圖像設計師 Pixel RuRu 分潤。

Mirror 可說是將原本我在做的所有事情,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一站式完成。

它不僅將文章、NFT 全都保存在去中心化的網路上,連金流也是透過 ETH 支付並以智慧合約自動分潤。雖然早在沒有 Mirror 之前,我就可以備份文章、發行 NFT 以及自動分潤。但是我是手動備份文章到 Arweave,而 NFT 的保存和自動分潤機制則是仰賴 OURSONG 的正常運作。

Mirror 可說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去中心化出版模式。

WEB 3.0 的內容創作平台

區塊勢 NFT 的發行流程和 Mirror 模式這麼相像並不是巧合,而是對於 WEB 3.0 的共同願景。根據 Mirror 的部落格敘述

打造 Mirror 的首要挑戰,是如何以 WEB 3.0 的方式建構平台。例如內容不應該中心化儲存、無須使用電子郵件註冊、Mirror 無法擁有作者的域名、無須仰賴 Mirror 的閱讀體驗、寫作不能太過昂貴等。

我曾在 2019 年初以三張圖片,說明 WEB 1.0、WEB 2.0 和 WEB 3.0 的差異5。

以寫部落格為例。在 WEB 1.0 的時代,人們得獨立架設伺服器和網站,所有新功能都得自己寫程式才行。當時沒有 Medium 或 Substack 這樣的服務可以使用,所以每個網站也都長得很不一樣。又或者,都長得像是學校電腦老師教出來的樣子。

WEB 1.0 的好處是每個網站都各自獨立,但壞處就是「上網」的門檻太高。就好像要每個人都得先學會打造汽車,才能夠開車上路一樣麻煩。

後來,無名小站問世。人們只要註冊帳號密碼,就可以開始寫部落格、上傳照片,不用自己打造獨立網站。WEB 2.0 降低了進入門檻,但壞處就是需要仰賴無名小站的正常運作。無名小站終止營運的那天,許多用戶長期累積的部落格內容也跟著「被消失」。

現在我們正處在從 WEB 2.0 過渡到 WEB 3.0 的過程中。

以 Mirror 為例,用戶不必再四處創建帳號密碼,而是直接以個人的 MetaMask 錢包「登入」。文章雖然是透過 Mirror 的網站編輯器寫作,但內容卻是放在 Arweave 永久保存,不會因為 Mirror 關閉而消失。此外,文章的發表紀錄也都會跟著個人錢包地址,而不會四處散落在不同的平台之間。

可以說 WEB 3.0 兼顧了 WEB 2.0 的使用便利性以及 WEB 1.0 的經營獨立性。

下圖是我用 RSS3 這個網站,產生出來的 WEB 3.0 個人頁面。只要連接錢包地址,就能將地址過往的鏈上紀錄整合在一起顯示出來。左邊顯示我持有的 NFT、Gitcoin 捐款紀錄6以及活動參與憑證,而右邊則是我在 Mirror 上發表的文章列表。

如果未來 RSS3 支援更多服務,這個頁面上的資料還會越來越豐富。現在有許多區塊鏈公司認為,徵才時與其看履歷,不如看面試者提供的錢包地址。未來這樣的頁面或許就是新一代的履歷。

不過我之所以還沒把區塊勢遷移到 Mirror 上經營,是因為 WEB 3.0 的基礎建設還稱不上好用。

我們與 WEB 3.0 的距離

多數區塊勢讀者都是透過 email 收信來獲得最新文章通知,但是目前區塊鏈的資訊推播服務還不成熟。使用者暫時無法在錢包裡收到各項應用的推播通知,因此人們經常忘了領空投獎勵,或是 PoolTogether 的樂透彩獎金。

如果區塊勢改用 Mirror 經營,也得重新調整訂閱制的商業模式。目前 Mirror 雖然可以讓創作者為文章發行並販售 NFT,但這也代表區塊勢得完全靠讀者購買 NFT 來維持營運。雖然認識 NFT 的人越來越多,但願意花錢購買 NFT 的人仍是少數。

手續費成本更是以太坊區塊鏈的老問題。Mirror 雖然可以很方便地讓人們一站式保存文章、創造 NFT,但在以太坊發行、購買 NFT 常會因為網路壅塞而得支付一大筆手續費。在我寫文章時,發行和收藏 NFT 的手續費大約是 0.037 ETH(約 175 美金)。恐怕很少人願意花這麼貴的手續費收藏文章 NFT。

因此,我會說目前我們還在 WEB 2.0 和 WEB 3.0 的過渡階段。雖然看到 WEB 3.0 有許多有趣的創新,實際上還是受制於便利性、成本考量而暫時無法「升級」。但我還是鼓勵大家動手試試看,只要沒有發行 NFT 就能免費體驗全新的 WEB 3.0 內容創作平台,同時累積未來的「鏈上履歷」。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說不定你也會對區塊勢的過往內容感興趣。此外,也請大家推薦區塊勢給身邊的親朋好友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