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晴空
淡淡晴空

主要寫育兒、身心靈成長、有時寫小說。(其實最愛寫小說。) 閱讀時做一個純讀者,寫作時做一個純作者。不互拍,不互追。 可以追蹤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kymingmingQ

放下不屬於你的朋友圈,做回自己

  記得在中學時,很怕一個人,做什麼也要有人陪著,即使去洗手間,也要成群結隊,那時我聽到某某一個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心裡總是詫異,怎麼有這樣的人,一個人不寂寞嗎?我會覺得這個人很奇怪。

  這就是少年心性。

  上了大專,中學時期常常成群結隊的好友各散東西,我也積極的融入大專的朋友圈,希望又可以成群結隊的一起去做各樣事情,但是在大專,我發現自己雖然入到群體的社交圈,但是總是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當某人說了一個笑話,大家都抱著肚子大笑時,我卻疑惑,究竟有什麼好笑,但還是虛應的扯起嘴角。

  漸漸的,我為了更融入朋友的圈子,開始麻木自己的,即使覺得不好笑,我也會捧腹大笑,即使覺得對對方的行為很幼稚,很無聊,我表面上還是說著很恭維的說話。  

  我以為我融入了這個圈子。

  直到有一次,我只是遲到了少許,全部人都走了,直到有一次,我在社交網站看到他們眾人聚會的相片,卻沒有叫上我。

  這種情況在職場上,還是無限輪迴。在職場上曾經一起拼博的同事,各自離職後,也會相約出來聚一聚,但我永遠是在社交網站才知道有這樣的聚會。

  看到這些相片,心裡總是一沉,有點刺刺麻麻,覺得自己是被人遺棄的,為什麼我總是無法融入那些朋友圈,成為大家認可的一份子。

  隨著年歲漸長,我了解到朋友是不可以強求的,而且待在一個不合適的朋友圈中,將自己改頭換面的去迎合,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

  後來,因為正職幼師的工作壓力太大,我的身體很差,一直未能成功懷孕,於是我辭了正職,轉了做助教。

  在這裡我放鬆心情的工作,不用加班,每天兩手空空,無牽無掛的下班,可以開懷的對著小朋友,與小朋友溝通,是很寫意的工作。

  對於無法融入某些圈子的事,我也看開了,做我自己。

  反而這樣,我在這裡結交了一堆朋友,離職後,還會約出來一起吃飯,被承認是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這是不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呢?

  我開始反思,有時或許是緣份和個性是否合適。

  中學時期的朋友到現在還是好友,這是緣份與時機的契合。

  但我發現有更多時候,是自己的問題,因為幼師的工作很繁重,想起以前的我,大多時候都是處於擔憂的狀態,緊繃著一張臭臉,處理著永遠做不完的校務、評估、教具、紙雕,真正開懷的時間很少,是這種氣場,將我與人隔開了一條鴻溝而不自知。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從佛學的角度來看,緣起緣滅,屬於你的就是你的,不屬於你的,強求也求不來,有時候是真的遇不到夾得來的朋友。同時心裡的憂愁,也會反映在面相中,別人會覺得你很難親近,自然減少與你交往。

  從量子物理學的宇宙觀來看,在意識中你擁有時,你才會擁有,在你強求時,即代表你沒有,所以你不會得到。而磁場相近的人才相吸,當處於負能量時,自然無法吸引到別人。

  這就有一個論調,是不是所有不好的際遇,都是自己造成的呢?

  我覺得這是一個因果循環,互為因果的事。(說得有點遠了,這個題目,有空再詳談。)

  以前放不下朋友圈,是因為希望被認可,也是怕寂寞,更怕被人說這個人很孤獨沒有朋友的。

  放下了,反而覺得很輕鬆,現在小孩上學,在媽媽群組,也有一堆忙著聯誼,相約吃飯,團購,要是以前的我,還是會擠一擠進去,現在倒不會了,接了小孩便回家,遇上合得來的媽媽就聊上一兩句,做回自己,一切隨緣。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