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西
蔡凱西

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觀展側記】網走。監獄博物館(上)

人生無處不勞鬱;人生到處皆牢獄;逛個監獄當療癒。

我沒有在網走站前等路線巴士,而是利用導航,徒步走了兩個公車站點之後,在「刑務所前」的站牌上車,刑務所當然就是網走現在的監獄,跟天都山的監獄博物館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兩個站牌的距離到底多遠,我只能說,在北海道就自行想像了。

正值周末,目測車上的乘客,應該都是要前往博物館,果不其然,到站之後,全員下車一個不剩。

在其他城市,博物館或許不是遊客的「必去」選項,不過,來到網走,除了破冰船,監獄博物館則是遊人大多不會錯過的景點。畢竟,參觀以監獄為主題的博物館,在日本是難得的獵奇體驗。


1840年代,現代的監獄制度開始在西方逐漸成形、發展,取代以往的公開處刑,被視為一種以「人道」改造罪犯的制度,傅柯的經典名著《監視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就是在討論18世紀以降,西方監獄制度的誕生過程。

隨著列強紛至東亞競逐利權,監獄制度亦在殖民地落腳生根,後為東亞國家所仿效。明治維新,積極脫亞入歐,意欲使日本在西方國家眼中,看起來像個已經「文明開化」的國家,現代監獄就是一個國家是否文明開化的象徵之一。

當時新政府的刑部省就曾派遣小原重哉,到英屬香港與新加坡考察監獄設施,這個時間點比岩倉使節團赴歐美各國考察監獄制度都還要早。港、星兩地的監獄考察成果,則是由太政官頒布了《監獄則圖式》,「則」就是受刑人在獄中的工作內容與懲戒辦法,「圖式」則是監獄建築的構造與設備、器具的繪圖。

取自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

監獄的主構就是以中央監視/見張所為中心,獄舍呈現X形放射的型態,並以圓形的外牆圍繞整座監獄,也就是所謂的「圓形監獄」。明治政府以此構圖為參照,並因地制宜、改訂,日後在全國各府縣,建立起這種符合國際範式,也有助國際觀瞻的監獄。

取自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

由北海道開拓使所成立的札幌監獄署,其建物就是仿《監獄則圖式》,在明治初年所落成使用的監獄。明治中期以降,基於火事安全、囚犯脫獄等管理上的需要,各地監獄在建築外觀、建材與舍房格局、設施上,又出現更為急速的變化。

札幌監獄署,取自北海道立文書館

例如監獄博物館中央的舍房,就是從X型改良為五翼放射狀建築的囚舍。整座園區是由不同年代的監獄建築遷移復原所拼裝而成,例如五翼放射的囚房是明治末年所建,赤煉瓦的正門則是大正末年,高見張所則是二戰後所設置。

才進入園區,就跟樹叢裡栗鼠打了個照面,然後,牠就越獄了,而我的監獄之旅才正要開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