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西
蔡凱西

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訪談後記,與那些「我記得」的文青夢碎片

(编辑过)
感謝大家對鹽酥雞訪談丹堤哥一文的熱烈迴響
Photo by Marten Newhall on Unsplash

感謝馬特市的各位,對@今日丹堤大安店 訪談一文的熱烈迴響。這個訪談的醞釀大概是在二月中,從提出邀訪,給訪談問題,到文章上線的作業過程,就經歷這麼長的一段時間。各位邊看文章邊大笑,不瞞大家,其實笑最多次的,應該是拿到訪談稿之後,為了編入回應,每看一次就笑翻一次的我本人。

目前共計有11位市民,做了抖內的動作,創下我在馬特市最多次被抖的紀錄。以拍手或投幣表達支持者,族繁不及備載,在此就不一一標註各位,總之非常感謝。不得不說,馬特市真是個奇妙的寫作平台,甚麼類型的寫作,都能在這玩出新的高度。


因為這篇訪談,無意間勾起了一些斑駁的回憶。

中學時期,被校方推薦(ㄑ一ㄤˊㄆㄛˋ)訂閱的一本「文青誌」,叫做《北市青年》。剛剛隨便搜尋了一下,靠北喔,這份刊物居然還活著,而且還有粉專,是怎樣?

當年翻著翻著的「文青誌」,讀著那些升學體制下順風順水的中學生勝利組,在行文靠北著青春太苦,考試太多,想跳脫課本之外的世界,或想獨處自在的聽風聽雨,呼朋引伴的壓馬路吃冰看電影,或是去萬年大樓溜冰刀,再來哀怨自己生性懶散考前都不想認真讀書一直睡覺,大學之路生死未卜(其實很多人都考上台大還嫌科系差)。

用上述的敘事展演著會讀書又會玩的秀異,那是後段學校的魯蛇中學生們望之興嘆的資本。想寫一篇能被《北市青年》刊登的文章,欸,你誰?你又沒有那種秀異的資本足以書寫成文字,誰會想要看後段學校的中學生抱怨考試太難、大學之門太窄,校方高壓又威權。想成為《北市青年》上面的假掰文青,沒有升學考試勝利組加持的身分所挾帶的秀異資本,連想都別想,學校沒有把作文課拿來排數學考試,已經很好了,乖乖寫八股題的作文給你們練筆,就該謝主隆恩。


一切的事業都不怕平凡,唯有文學不能平凡

這陣子各大媒體不停在放送某個三代文學世家的紀錄片片花,主人翁姊妹不斷複誦著父母書信往來的這一段話。大學時代無心插柳的在圖書館架上取閱的《擊壤歌》,儘管書裡的認同、信仰、校園生活,與我這個人生落後組的生命經驗甚少重疊,不過作者年紀輕輕就能以寫作成就自己的不平凡,令人不禁起心動念,浮現起寫作出版,成為假掰文青的憧憬。

翻著報紙副刊,小啟中瞥見《文訊》有一本可以用回郵信封,免費索取的「文學手冊」,小冊子裡彙整了各類資源,舉凡文學獎、副刊投稿、寫作課程、相關機構等地址電話(那時還沒網址更別說粉專),一應俱全。按小冊子先鎖定幾個副刊,針對校園生活為主題的徵文,投了幾篇稿,想當然耳是全無回音。

隨著面臨畢業即失業,不想半推半就的被父母推向他們期待的人生,決定轉換跑道,找了份只做半天的臨時工,省吃儉用的存學費,剩下的時間準備研究所考試。我變成了不良歷史學徒,努力想搞懂讀史料跟寫論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生活開銷則靠著時有時無的家教,與研究生助學金,勉強養活自己。把玩文字,讓文字成為不平凡的文學,假掰文青甚麼的,離我越來越遠。


老師,如果我想投稿給報紙的話,要怎麼投呢?
我跟你說喔,我有一本「文學手冊」,裡面有很多可以投稿的地方,下次帶來給你。

我把那本「文學手冊」送給了當時就讀台北著名私立中學的家教學生。當時我剛簽完指導教授,提了資格考書單,加上在這之後的論文寫作之路,仍然看不到盡頭。沒辦法利用這本冊子成為假掰文青,那就留給未來可能成為假掰文青的幼苗吧!

然後,接受了這麼多年的歷史學訓練之後,也慢慢了解到,我們能成為甚麼樣的人,與不能成為甚麼樣的人,背後都有個結構性的脈絡。不平凡的文學,往往有成就其不平凡的資源,我不是出生於稿紙糊成的家庭,對升學主義體系的適應不良,少了秀異的標籤,連帶「寫」的話語權也被剝奪。寫作的起步維艱,路障重重,哪能有不平凡的文學?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