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西
蔡凱西

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社區活動提案:一人十部珍藏電影 | 英法歷史宮鬥劇片單

(编辑过)
這個活動好像還沒人分享歷史主題的電影,那我就不客氣了!有些Trailer比較多暴力、屠殺、血腥跟情慾的畫面,未成年請自行迴避(承認吧你一定點進來看了對吧)。
圖片來源:https://huaban.com/pins/1027912627/

宮鬥劇那麼多種,例如大家熟悉的一大批陸製連續劇,不是賤人就是矯情的那些,你們知道我在說甚麼。再來就像日本的大奧系列的電視、特別篇與劇場版,或是歐美系的影視作品。

因為研究專業衍生的興趣,日系宮鬥劇是我持續在追的重點,可惜大奧系列在2019年已經是正式結束(淺野妙子拜託你再寫劇本啦)。本文列出的片單大多是壓箱底的電影,或許也曾經是各位的青春裡,不會太陌生的回憶。電影發行的時間大約是跨上世紀與本世紀,約二十年之間,只有一部是兩年前出品。

這些歐美系的宮鬥電影,除了呈現赤裸的人與人連結,與宮闈的心計角力之外,情勒、暴力、血腥、殺伐也是常見的劇情。不過,優點是電影配樂通常好聽,不像明清宮廷劇的BGM只有那麼幾種。

以下十部,是依照歷史時代背景的順序排列,或相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主角。


一、《聖女貞德》(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1999)

本片的劇情是以英法百年戰爭為背景,百年戰爭之前的英法兩國,大概就跟兩家相互交叉持股的公司,很難把你我切割清楚的那種概念。自11世紀初,法蘭西王國的諾曼第公爵跨海征服英國,成為英王威廉一世,此後將近兩百年的時間,英王都擁有法國諾曼第公爵的身分,控制現今法國西南部地區廣大的領地。這樣的情況導致兩國在14世紀,爆發了將近百年的戰爭。

來自法國農村,不識字的少女貞德,自稱受到天啟,上帝交付給他說服皇太子加冕,與反擊英格蘭侵略的任務。貞德一度瓦解了英軍的包圍網,讓皇太子順利加冕登基,成為瓦盧瓦王朝的查理七世。只是,劇中的查理七世,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王位坐穩了就想以和談代替進攻,不願意出兵援助貞德,還擔心貞德會功高震主,想要借英軍之手解決她。最終貞德在後援不足仍執意進攻巴黎的戰役中,成為英軍的俘虜,並以異端罪判處火刑。貞德的死,是敗在自家主子的宮闈權謀。

2002年起,蜜拉喬娃維琪接演《惡靈古堡》系列電影,成為個人影史上的超級亮點之後,主演這部由當時現役夫婿盧貝松執導的《聖女貞德》,相形之下少有關注。電影不盡然符合史實,但是做為了解英法百年戰爭的歷史背景之窗,還算不錯看。


二、《瑪歌皇后》(Queen Margot,1994)

每次重刷這部,就會想起大學修過一年,但後來全部還給老師的法文課。

電影是改編自19世紀法國文豪大仲馬的同名小說。歐洲在宗教改革之後,腥風血雨的宗教戰爭先後在各地展開,法國的胡格諾戰爭就是其中之一。新教的喀爾文教派在傳入法國南部接壤西班牙的納瓦爾王國之後,稱為胡格諾教。由波旁家族統治的納瓦爾,長年與巴黎當局,也就是信奉天主教的法國瓦盧瓦王朝對抗。

法國的攝政太后凱薩琳,出身自義大利以有錢任性與凶狠出名的麥迪奇家族,也是個對兒女有高度控制狂的虎媽,將國際婚姻市場上無敵搶手的女兒,也就是瑪歌公主,嫁給了納瓦爾國王亨利。於是,瑪歌公主作為政治婚姻的一顆棋子,成為納瓦爾的皇后,這個亨利就是繼瓦盧瓦王朝之後,開創法國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

凱薩琳麥迪奇欲藉由這場政治聯姻,除了平息新舊教的衝突,也想藉此牽制對法國王位野心勃勃的吉茲公爵家族,這個家族的領導者也叫亨利,是個激進仇視新教的天主教徒。凱薩琳太后暗中指使吉茲,對新教徒展開大規模的清洗屠殺,另一方面則出手保護(ㄖㄨㄢˇㄐㄧㄣˋ)了那瓦爾夫婦,殺伐與權術發揮得淋漓盡致。

劇中飾演瑪歌皇后的伊莎貝艾珍妮,還曾經演過《羅丹與卡蜜兒》。這部電影也是伊莎貝艾珍妮的顛峰之作。雖然被母兄強迫嫁給自己不愛的納瓦爾亨利,不過在天主教徒對新教徒展開大屠殺之際,瑪歌仍然伸出援手保護。片中為了凸顯瑪歌的絕美、不羈、高嶺之花的形象,把她老公亨利(丹尼爾奧圖飾演)形塑成一個看起來沒甚麼guts,膽小又怕死的國王。瑪歌的兄長,也就是當時的法王查理九世,在母親的權力控制慾之下,是個無力翻轉受到毒親情勒支配的現實,又得面對內心真實情感譴責,被撕扯到整個精神崩潰的媽寶國王。

高中歷史課本上被幾個字帶過的宗教大屠殺,在這部電影裡呈現得非常寫實,人死了之後衣服被剝光、堆積成山,剩一口氣的再補刀。在宗教戰爭的亂世,你的信仰根本不是你的信仰,統治者可以決定你該信哪一派不該信哪一派,人也可能在生命受到威脅之際,為求活命而放棄原本的教派。

最後,我對瑪歌在巴黎街上撿到的小狼狗,也就是文森培瑞茲飾演的拉末爾比較無感。


三、《亨利四世:為愛宣戰》(Henry of Navarre,2012)

我不是很喜歡「為愛宣戰」這樣的中文片名,不過,如果翻譯成「納瓦爾的亨利」,應該沒甚麼人有花錢進影廳觀賞的意願。任何以愛為名的戰爭,其實都只是「當事人覺得自己很有愛」而已。

與《瑪歌皇后》相同的歷史背景,本片的主角則是換成瑪歌的老公亨利四世。故事描述納瓦爾的亨利從小就是個被寄予厚望的新教國家王儲,一個神父還在小亨利身上看到強烈的聖光異象。在新教徒生母,與未來的岳母凱薩琳麥迪奇,結束雙方多年交戰的共識下,他的結婚對象就這麼定了。亨利娶了感情世界豐富的瑪歌公主為妻,對比在《瑪歌皇后》劇中,那個既無王者氣魄又無男性魅力的亨利,本片裡的女人緣不間斷的亨利,倒是呈現出較為接近歷史的真實。歷史上的納瓦爾亨利夫婦,感情生活確實是各自精采。

德國籍的女演員桑德拉惠勒,在劇中飾演瑪歌的角色,個人覺得沒有伊莎貝艾珍妮這麼令我驚豔。對我而言,伊莎貝艾珍妮就是瑪歌皇后的同義詞,不做第二人想。至於劇中的控制狂凱薩琳太后,則仍然沒有讓我失望,把查理九世跟亨利三世兩個兒子吃死死,為了用自己的權力延續瓦盧瓦王朝的命脈,不惜心狠手辣。

本片對宗教屠殺的呈現,跟《瑪歌皇后》相比算是小菜一碟。不過信仰還是一樣的荒謬,亨利四世最終為了獲得天主教徒占多數的法國人認可,選擇改信了天主教,成為舊教皮新教骨的法國國王。雖然他是信奉天主教的君主,但是在歐洲各國的宗教戰爭中,總是同情新教陣營。

歷史上的亨利四世,是波旁王朝時期最受人民愛戴的國王,他頒布南特詔令,讓法國人享有信仰新舊教的自由。在宗教寬容仍未成為普世價值的16世紀,亨利四世也因為這樣的立場,遭到殺身之禍,被激進的天主教徒行刺身亡。

本劇裡亨利四世的上一任法王,也就是瓦盧瓦王朝的亨利三世,也是死於激進天主教徒的刺殺,命案現場還是在自己的寢宮里。該說那個時代的刺客得手似乎很容易(嗎)?


四、《鐵面人》(The Man in the Iron Mask,1998)

曾經帥到沒朋友的李奧納多,繼1997年大賣座的《鐵達尼號》之後,次年又趁紅到發紫,推出了這部《鐵面人》。本片也是改編自大仲馬的原著小說《布拉熱洛納子爵》,背景的時序已經到了法國波旁王朝的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前述的亨利四世,是路易十四的祖父。

被關在巴士底監獄的鐵面人,究竟是誰?是個歷史上眾說紛紜的八卦話題。有一說他是路易十四的生父,也有一說他是馬薩林主教與路易十四生母安妮太后的私生子。電影的劇情裡,鐵面人被設定為路易十四的雙胞胎兄弟菲力浦,而路易與菲力浦兄弟的生父,居然是宮廷衛隊長達太安(昏倒)。

華麗花俏的舞會,不消說是路易十四時代宮廷生活的基本款,國王高興也開舞會,被情婦惹到心情火毛,也要來一場舞會,然後在舞會上到處尋覓獵物,發現喜歡的女生已經有未婚夫,就用權勢把人家未婚夫送上戰場當砲灰,自己名正言順的近水樓台。

專制君主或皇室是沒在跟你講親情的,只要威脅到統治權,對骨肉兄弟殘忍是不得不然。朕即國家,朕不給,你不能搶,要你戴面具戴到死,你就不能討價還價,還得歡喜笑納。觀眾對這部片的亮點應該都在李奧納多身上,不過飾演三劍客之二的傑瑞米艾倫斯跟傑哈德巴狄厄,才是國際電影圈大牌中的大牌。


五、《豪情玫瑰》(La fille de d'Artagnan,1994)

退休宮廷侍衛長達太安的女兒愛路易絲,要不是她所就學的修道院,發生院長為保護惡公爵所追捕的逃奴而犧牲的慘案,她應該會成為一個貞潔安貧服從的修女。她離開修道院,準備替院長討回公道,也一步一步接近謀殺事件背後,欲推翻法王路易十四政權的陰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退休的達太安原本不想捲入其中,在女兒身陷險境之下,只好召集老友重披戰袍,闖入羅浮宮解救女兒與國王。

與其說是「宮廷心計爭鬥」,這部電影其實是更多「宮廷打鬥」,而且還是邊追邊打的喜劇。雖然是沒有史實根據的電影,能看到「永遠的法蘭西玫瑰」之稱的蘇菲瑪索在劇中擊劍,就是爽片。此外,這部電影應該是蘇菲瑪索少數不太有大尺度裸露的電影,只小小露了一咪咪事業線而已。

六、《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2006)

時序來到法國波旁王朝末期,著名的路易十六皇后,瑪莉安東尼登場了。

作為奧國公主,年僅14歲的瑪莉安東尼,以及她浩浩蕩蕩的陪嫁隊伍,翻過阿爾卑斯山抵達法國,成為皇太子路易的王妃。凡爾賽宮的生活遠比奧國宮廷更為奢華、紙醉金迷,法奧兩國的宮廷文化亦截然兩樣,法式繁文縟節比起家鄉更有過之。而老公路易只是個嚮往當個打鎖匠,對家庭與性慾意興闌珊的男人。

劇中呈現的「宮鬥」並非宮廷裡陰損的權謀,而是少不更事的瑪麗,內心對凡爾賽宮那些荒謬規矩儀節,從最初的抗拒,仍然被那些曾被她認為可笑且毫無隱私的宮廷生活,逐漸吞噬,將之內化為自身作為皇室成員的職責,成為波旁王朝的華麗囚徒。

從太子妃,成為法王路易十六的皇后,鎮日的盛宴、舞會、華服與豪賭,是瑪莉排遣內心空虛寂寞覺得冷的出口。其實,不是每個歐洲公主都想成為敗金女/拜金女,是法國宮廷的文化、皇室成員的包袱,讓她走上這條迷失的奢華拜金之路。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瑪莉從宮廷的雲端跌落谷底,與夫婿路易十六雙雙成為階下囚,最後被激情的革命群眾,送上斷頭台。歷史上的她,總是背負著拖垮國家財政,無視民間疾苦的罵名。

實則路易十四時代以降,連年的國際戰爭與內廷揮霍,就已是法國最致命的打擊,瑪莉安東尼不過是壓垮法國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男人造捅出的麻煩,卻總是讓女人成為代罪羔羊,他們都閃邊納涼。

以《蜘蛛人》系列打下知名度的克莉絲汀鄧斯特,在劇中詮釋歐洲史上最傳奇也最具爭議的瑪莉安東尼皇后。較之過往畫像與文字描述中,顯露霸氣與高大上的瑪麗皇后,或許電影裡呈現的那個「誤入叢林的小白兔」,才更接近瑪莉安東尼悲劇命運的原貌。


七、《美人心機》(The Other Boleyn Girl,2008)

博林家的兩姊妹,安妮與瑪麗,是父親與舅舅為延續家族權勢與富貴,布局在英王亨利八世身邊的兩顆棋子。看準了皇后凱薩琳亞拉岡已無法再為國王誕下男性子嗣,亨利八世明目張膽的獵豔,近臣也投其所好,助其物色合適的生子機器。

安妮比柔順的妹妹瑪麗更有野心,不甘於當國王的情婦,進一步鼓動亨利八世與凱薩琳皇后離婚。亨利背負著國家信仰分裂的危機,為討安妮歡心,悍然與天主教決裂,成立英國國教派。而安妮如願登上皇后寶座,但是在生下女兒伊莉莎白之後,仍然為了不能母以子貴,成天壓力山大,與亨利的關係降至冰點,最終因為私通兄長被控叛國,跌下后座走上斷頭台。

回顧宗教改革時期的英國史,亨利八世創立英國國教派,並非全然因為繼承與婚姻問題,背後實有更為複雜的政教角力。而英國史上只當了三年皇后的安妮博林,實際的形象也更加多元,並非影視作品單方面呈現的那些宮廷心眼與算計。

不過呢,可以在電影裡看見娜塔莉波曼與史嘉蕾喬韓森同台飆戲,外加飾演兩人母親的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也是我很喜歡的女演員,那就是爽片了怎能不看。


八、《伊莉莎白》(Elizabeth,1998)

安妮博林被控叛國走上斷頭台之後,時序來到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也就是她的獨生女伊莉莎白一世登場。少不更事的伊莉莎白公主,躲過異端的指控,繼人稱「血腥瑪麗」的異母姊姊瑪麗一世,成為英國女王。坐在女王的位子上,等著她的不是只有冠蓋雲集的舞會,還有宮廷裡的暗潮洶湧。

背後有羅馬教宗撐腰的天主教王公貴族,處心積慮的想給她好看,暗殺與逼宮的陰謀不曾間斷。而境外的天主教勢力也企圖通過聯姻,來左右這位統治基礎仍未穩固的女王。

例如原本的姊夫,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趁姊姊屍骨未寒就跑來跟她求婚,讓她一整個黑人問號;曾經的法國安茹公爵,後來成為法王的亨利三世,也是追求者之一。劇中安茹公爵因為跟一群男人大玩特玩女裝轟趴,被伊莉莎白發現這傢伙真實的性向,緣談終告破裂。

外國的求婚對象,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咖小,至於女王與青梅竹馬勞勃勳爵的戀情,也不被周遭看好,勞勃還隱瞞已婚身分,甚至捲入叛國事件。伊莉莎白意識到,選擇不結婚,才能不受外國勢力牽制,好好整頓哪些私通外敵,而且一天到晚想要我死的王公貴族,才是穩固權力的最佳解,不然國內外的天主教集團都要來扯我後腿,我這個女王還怎麼當?

演過伊莉莎白的女演員不只澳洲籍的凱特布蘭琪,但是看過這部伊莉莎白之後,布蘭琪就是伊莉莎白的代言人,沒有之一,沒有之一,沒有之一。而飾演勞勃勳爵的約瑟夫范恩斯,在《伊莉莎白》上映的同一年,也主演了《莎翁情史》,莎士比亞與晚年的伊莉莎白女王(茱蒂丹契飾演),也有幾幕對手戲。


九、《伊莉莎白: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2007)

睽違九年之後,布蘭琪在《伊莉莎白:輝煌年代》中,又再次擔綱女王的角色,演出世故、果斷,敢直接與西班牙大使節互嗆的霸氣,以及對權力支配已輕車熟駕的伊莉莎白。

這次的劇情焦點,集中在伊莉莎白時代的海外探險、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來勢洶洶,當然也有宮廷的陰謀,例如被她軟禁在英國的表親,曾經的蘇格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偷偷跟外面傳紙條,想要扳倒伊莉莎白。另外則是步入中晚年的伊莉莎白,情感上的寂寞與脆弱,對貼身侍女被華特羅利爵士邀約蓋棉被純聊天,還被搞大了肚子,賤人矯情,讓她內心嫉妒不已。

在《伊莉莎白》劇中,飾演華辛漢公爵的傑佛瑞羅許,在《輝煌年代》中繼續擔綱公爵的角色。華辛漢是女王的首席秘書,特務頭子,在歐洲鋪設綿密的間諜網路,為女王蒐集外交情報,與天主教勢力的各種陰謀陽謀。兩部電影中皆呈現了華辛漢間諜網為女王鞏固權力發揮重要的作用,沒有華辛漢,就沒有伊莉莎白女王的輝煌年代。

華辛漢的一生為女王鞠躬盡瘁,連自家兄弟捲入叛國陰謀都大義滅親,直到處理完瑪莉斯圖亞特偷傳紙條事件,以及防備西班牙無敵艦隊的來襲,為英國超前佈署之後,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布蘭琪還會再接演伊莉莎白女王嗎?其實我一直在期待。


十、《雙后傳》(Mary Queen of Scots,2018)

在《 伊莉莎白:輝煌年代》曾經登場過,那個在英國被軟禁,又偷傳紙條的前任蘇格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在這部電影裡終於作為主角隆重登場。

瑪莉斯圖亞特就是蘇格蘭女王瑪莉一世,她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姪孫女,與伊莉莎白一世為表親關係。雖然瑪莉在出生不久即繼承蘇格蘭,不過擔任攝政的母親(法國吉茲家族的瑪莉),從小就把她送到法國生活。法王亨利二世,也就是瑪歌公主的父親,將瑪莉許配給自己的兒子佛蘭索瓦,這是她第一段婚姻。

只是,繼位為法王的佛蘭索瓦早死,瑪莉的法國后座也沒坐熱,年紀輕輕十八歲的寡婦,行李款了款,回到了蘇格蘭。當年安排她去法國的攝政母后早已去世,她的異母兄長,新教徒領袖詹姆士,則是現役的攝政王。

宗教改革運動傳入蘇格蘭之後,新教徒的勢力已漸成氣候,成長於法國且篤信天主教的瑪莉,除了要面臨朝中新教徒大臣、牧師,對其統治正當性的不信任,還要承擔天主教徒對其消極復興舊教的責難。另外,瑪莉也是英格蘭王位的繼任人選,看在新教徒伊莉莎白一世眼裡,這個女人根本就是回來搶工作的傢伙。

最終瑪莉不敵蘇格蘭的新教勢力,逃亡到英國,接受伊莉莎白女王的保護,但是伊莉莎白也與蘇格蘭攝政王詹姆士達成共識,避免瑪莉重返蘇格蘭,並授意他控制蘇格蘭國內支持瑪莉的陣營。

信奉國教的伊莉莎白,與信奉長老會的詹姆士,雖然教派不同,都是新教徒就別分那麼細了,為了防止天主教勢力擴大,甚麼都好商量。

瑪莉在英國被軟禁長達十八年,因為偷傳紙條事件,被控參與協助天主教推翻伊莉莎白的計畫,伊莉莎白不得不將她送上斷頭台。處決當天,一言不發的瑪莉穿著一襲紅色洋裝,將自己設定為殉道者接受處刑。

而瑪莉與第二任丈夫達恩利勛爵所生的獨子,就是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在伊莉莎白一世去世,都鐸王朝絕嗣之後,詹姆士六世入主英格蘭,繼位為斯圖亞特王朝的首位君主詹姆士一世。瑪莉生前搶不到都鐸王朝的工作,後來她兒子終於完成她的心願。

這部片子裡的伊莉莎白就不提了,我只認布蘭琪飾演的伊莉莎白。而詮釋瑪莉女王的愛爾蘭籍演員瑟夏羅南,也演過《布達佩斯大飯店》,跟《她們》。劇中比較讓我傻眼的是,16世紀的英國宮廷裡居然有黃皮膚的侍女,跟黑皮膚的大臣,伊莉莎白一世可是大航海時代最大的黑奴人口販子首領呢!

恭喜各位看到這裡,不過,這篇出現那麼多查理、亨利、瑪莉、凱薩琳、詹姆士這種歐洲皇家菜市場名,相信很多人即使看完也已經亂掉了,對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