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西
蔡凱西

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misiaa2001@gmail.com

忍不住想來閒聊寫作這件事

有負能量喔,不喜勿入
Photo by lilartsy on Unsplash

我只在這裡發文談過,介紹自己幹嘛寫那些無助於現代人增進旅行經驗值的旅行史文章,但不曾在任何一個寫作平台上(目前就是馬特市、方格子跟Medium),提過我的寫作歷程。

會到馬特市來寫文,最初的機緣是高總,也就是高重建,來我的Medium留言,說想送我一組Matters的推薦碼(他可能忘記我是誰了),註冊帳號之後,就搭沒一搭的在這閒逛。

直到參加馬特市舉辦的「讓愛發電計畫第二季」寫作計畫,獲得諸多市民的投幣,有幸拿到站方提供的一筆日旅史的寫作獎金,才逐漸在社區浮出水面。總之很感謝馬特市提供這筆經費,讓我在這裡產出了幾篇不成熟的日旅史文章。


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夠有立場談「寫作」這件事。一來我不過就是個魯蛇作者,無論學術或普及著作的領域皆然;二來我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在用高學歷拿翹,對「如何寫作才有價值」下指導棋;三來這裡有很多優秀的作者,例如鴻雁老師,或是村長,還有@Chin ,都常常在談寫作,實在不需要我來多嘴。

此外,我也談不上有出書的經歷,之前跟幾個作者合出過一本書,但後來發現主編是個爛人,連新書發表會我都拒絕參加,這種經歷不算也罷。

旅行史或歷普的寫作,要花大量的時間,爬梳故紙堆裡的線索,再轉譯成現代人能理解的概念與行文。在圖書館翻一整天的材料,可能只寫兩三百字,還要經常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有沒有太冷僻、專業或聱牙。

舉個例子,疫情三級警戒之前,「故事StoryStudio」跟我邀稿的一篇人物故事,開篇的「安政七年,彌生三日」,後來被編輯修訂為西元年月。我可以理解編輯的考量,不熟悉日本史或日文的讀者,如果看到「安政」跟「彌生」,大概會減低閱讀的意願,所以文章上線之前,編輯針對初稿的修訂,我幾乎是同意的。

所以為什麼在這裡每次產出一篇歷普的文章,都會靠北我寫到很想跳樓。寫作對我來說,是個痛苦、燃燒視網膜,但是看到粗糙,不成熟的書寫有了成品的雛型,又很開心的過程。我努力的調整自己,不用學術論文的方式寫歷普,但是我每一篇歷普文,都是撰寫學術論文的心態在寫。


在我目前有活動的幾個寫作平台上,我確實不是甚麼高人氣的作者。近期比較頻繁參加社區活動的徵文,主要是想轉換寫作氣氛,歷普文章磨不出來,就試著寫點別的文類,不敢說每篇徵文都嘔心瀝血,但至少對得起自己的書寫。

然後,在這裡多少也要有點社交活動,所以多少我也會寫些疫苗文、換幣文等,外加高調的說自己成為讚賞公民。來到馬特市,才知道其實自己的寫作能力真的是不好,寫小說不行;寫歷普也普普;寫遊記也差強人意;寫讀書心得,我看書速度又很慢。

話說在這欣賞其他作者的寫作長處,對我也是一種學習。例如昨天@四季 哥發布的燒肉文,要是我來寫,一定很難像他寫得那麼好吃。

看到不少初來乍到的市民,努力融入這裡的社交氣氛,熱心的辦活動,為社區帶來歡樂,短期間就吸引許多追蹤者,寫文章娛樂大家,也獲得可觀的閱讀時長、拍手與投幣,我也覺得是一種長處。


無論如何,我願意謙卑的面對自己在文字上的不足之處,在這裡,我沒有甚麼高大上的心態。打磨文章,永遠是沒有止盡的。我沒有「大作」,只有「拙作」。所以我不知道把自己的文章稱為「大作」的作者,到底在想甚麼?「大作」是別人禮貌指稱你的文章才會用的詞,「拙作」或「拙文」是對自己文章的謙稱。

例如有單位跟我邀稿說:「麻煩在x日後繳交您的大作/大文」,我交稿之後回信會說:「拙作/拙文請參閱附加檔」。稱自己的作品叫「大作」,我實在很難欣賞這樣的作者,請問你跟有些女生會謙稱自己「小女」,有甚麼分別?「小女子」是才謙稱自己,「小女」是稱呼自家女兒耶!


昨天本來想發文說一下拙見,考慮到多發文章會稀釋掉大家的Like收益,就暫時按捺下來。

話說這兩天的馬特市真是令我大開眼界阿!即使官方已經解釋過處理方式的緣由,我還是覺得這是「不作為」的表現,再怎麼去中心化,這種明顯逾越性別尊重的底線與界線的「創作」,我還真的是不行。

我原以為,像馬特市這種寫作平台,市民擁有自覺且尊重他人的性別意識,是普遍的價值,原來不是。連官方的處理方式,都讓我覺得他們沒有抱持這種價值。

對明顯就有爭議的創作保持沉默,覺得事不關己,或期待有人出頭幫你代言,說出自己的想說的,避免自己不會成為箭靶,這也不是健康的寫作跟生活態度。

在社區這麼久,看到很多作者的打卡文,標榜自己帶著甚麼期待與理想來這裡寫作,多喜歡這裡的溫暖與氣氛,多愛創作有價,真的看看就好別當真。經過這場風波,我比較相信「創作」跟「尊重」放兩邊,「有價」擺中間,才是這裡的普遍價值。

因為很感謝馬特市,當初提供我寫作的經費,我因為在這寫作,今年有些演講的合作邀約,所以我必須講一些比較不好聽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