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英雄,中國斷檔
註:本文帶有強烈的主觀情緒和認知,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你可相信榜樣的力量?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一本書、一個人改變了我一輩子,這使得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想建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那是 80 年代的一本書,印得很粗糙,翻譯也跟今天不太一樣,但看得我激動得不行。」
那本書是《硅谷之火》,那個人是喬布斯。
喬布斯、比爾蓋茨……來自硅谷的科技英雄們,鼓舞了一代中國互聯網人。
馬雲、雷軍、馬化騰……又成為新的互聯網英雄,激勵新一代人加入互聯網浪潮,生生不息。
加密世界,何嘗不應是如此?
英雄斷檔
猶記2018年初,華語區塊鏈世界,最爆款的文章是「加密傳奇」們的成長史詩。
吳忌寒翻譯比特幣白皮書,創辦比特大陸,一躍成為算力之王。
趙長鵬(CZ)在2014年賣掉上海房產,ALL IN BITCOIN ,2017年創辦Binance。
車庫咖啡群星雲集,星空、李笑來、趙東、寶二爺……紛紛從草根邁向傳奇。
無論是掌握算力的礦機、礦池還是掌管交易秩序的中心化交易所,華人(廣義,指中國人以及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人)力量獨領風騷。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BitMEX創始人Arthur Hayes、FTX創始人SBF都曾來華尋得資本支持。
然而,匆匆2年過去,新的加密英雄在哪裡?
除了這群「老前輩」,首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居然是孫哥(孫宇晨),幾年前被罵得最慘的男人。
後繼無人,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
從華人稱霸礦業和中心化交易所後,英雄斷檔,在新公鏈崛起以及DeFi\NFT應用層大爆發的時代,再也沒出現像吳忌寒、CZ般的領袖,我們聽到、看到的都是別人家的英雄故事。
灰度創始人Barry Silbert、FTX創始人SBF、曾經的失業青年Uniswap 創始人Hayden Adams……
就連國人一向瞧不上的印度、菲律賓等國,也都出現了 Polygon(前Matic Network)、Axie Infinity這樣的現象級項目,其創始人在當地成為新偶像,帶動和激勵更多人加入其中。
印度區塊鏈開發者雲集,東南亞成為GameFi重地。
國產勢力呢?沒有一流明星項目,也沒有新偶像,相反,安全事故頻出,土狗跑路成為家常便飯,華人項目與資本品牌也逐漸失勢,從曾經的權力頂端掉落至鄙視鏈底層。
正如此前微博和社群中,廣泛流傳的一個段子:
這一波牛市印度出了matic,越南出了axs,韓國出了luna,日本出了ada,非洲出了celo,瑞士出了icp,美國出了sol,avax,flow,dot,aave,comp,uni,fil……唯獨泱泱大國,日產100土狗,跑路90,多麼諷刺……
內容只是調侃,但大家對國人項目的偏見與怨氣溢於言表。
「中國人就知道搞快錢,割自己人比誰都狠。」
「中國人的思維是,我要賺你口袋裡的錢,所以拼的是誰更狠,誰更不要臉。老外的思維是,大家一起建設,一起賺錢,所以只投海外項目」
……
不止一次聽到類似的言論,略顯極端,但自從被國人項目定向收割後,卻又忍不住贊同。
一個海外VC從業者曾表示,「看着中國人拼命把項目包裝成海外項目的樣子就覺得可笑」,其傲慢語氣讓人生氣卻又無言以對。
把這一切歸因於政策,當然最簡單又能獲得認同,但我並不贊同,因為不做事和做不成事以及做壞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中國人不擅長DeFi麼?
探究一個話題,為什麼華人在DeFi時代普遍落後,取而代之的是資產頻繁被盜招來海外的冷嘲熱諷?
我有一個政治不正確的假設,從地理決定論和民族性來看,或許,DeFi目前並不是華人所擅長的領域。
正如大家通常認為的,「北方人善政,南方人善經商」。一個人的事業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地域以及民族文化的影響。
DeFi的本質之一依然是金融,金融是海洋商業文明的產物,天然具有「西方基因」。
1650年,荷蘭阿姆斯特丹便誕生了世界第一個證券交易所,距今有數百年的傳承與積累,即使中國傳統金融市場發展了幾十年,也長期是Copy to China。
無論是代碼,還是金融,都需要技術、經驗的積累和傳承,Uniswap和dYdX均成立於2017年,經歷一輪牛熊,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相比之下,「國產」DeFi顯得過於着急,本身就缺乏「代碼」和「金融」的積累,卻急着立項上線、急着上所,害怕錯過這一輪牛市,結果問題頻出。
其次,在意識形態層面,國人或許並沒有那麼在意「去中心化」,大家最在意的還是「賺錢」。
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王朝的統治,中國人一直有一個「清官」和「青天」情結,遇到不平,總期待出現一個權力極大的青天大老爺能出面主持公道,我稱之為「中心化崇拜」,或者說,中國人需要一個最終負責人來獲得安全感。
同樣是公鏈,一條更加去中心化,效率低;另一條沒那麼去中心化,效率高,不少國人(包括大戶)甚至更願意去沒那麼去中心化的公鏈上提供流動性,邏輯很簡單,他看不懂代碼,但他能找到最終負責人,出了事,能找到一個「青天大老爺」主持公道。
當投資者不在乎去中心化,創業者更不會在乎,因此,不少國人DeFi項目總有一種「DeFi外衣,CeFi內核」的違和感。
那是不是說DeFi以及區塊鏈世界未來基本沒華人什麼事了?
不,我不同意。
WEB3.0,星辰大海
我一直有一個固執的偏見,那就是華人是世界上最聰明,最有上進心的文化族群。
回顧近代到現在,長期保持在接近發達狀態的國家基本來自於兩大文明,東亞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儒家文明強調入世,進取和拼搏是文明的底色,只要有這股不服輸的衝勁和開動腦筋的靈性,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領域,華人總能創出一片天地。
如果說DeFi目前暫時不是華人所擅長的領域,那麼華人擅長做什麼?
一,中國人最擅長做的就是有一定技術壁壘,同時要求有大規模低成本製造能力的行業。比如消費電子、新能源的中游以及加密世界的礦機,邏輯相同。
二,中國人擅長拿捏人性,這是一個中性的陳述,具體的領域包括,開賭場、做社交、做電商、搞遊戲……都和人性有關。
這也是整個WEB2.0時代,中國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主要涉足的領域,並在海外同樣取得巨大成功。
TikTok橫掃全球,4年時間,躋身全球APP10億MAU「俱樂部」,比Facebook整整快了一倍。
《原神》問世半年即登上了全球RPG手遊收入最高的寶座,國產二次元席捲歐美、日本……
騰訊、字節跳動、獵豹移動、米哈游、 莉莉絲、FunPlus……一眾出海互聯網企業證明了華人有能力搶占全球市場。
華人在WEB2.0領域取得的經驗與成就,為後繼者在WEB3.0時代做出一番偉業提供了傳承。
曙光初現。
Animoca Brands,區塊鏈遊戲領域的華人之光,用NFTs賦予玩家擁有遊戲中的財產所有權,估值22億美元,已然成為新一代獨角獸。
Mask Network,用去中心化社交網絡構建起WEB3.0的新入口;StarryNift 用遊戲化的NFT眾創平台去探索建立一個Metaverse……
所以,要對WEB3.0時代的華人創業者有信心,他們值得被信任與投資,縱使他們人在美國、新加坡、日本…… 都將為WEB3.0時代的華人力量添磚加瓦。
LONG WEB3.0,LONG CHINESE!
重塑華人榮光,吾輩義不容辭。
深潮TechFlow 是華語地區專注於Crypto、Blockchain的原創硬核內容平台,革新風氣,發現價值。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