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K.
Tim K.

個人所思所想集散地,Web3、心理學、旅行愛好者。

【心理生活實驗室】#1 我們是為了什麼而行動?三個增加內在動機的小技巧!

** 此篇為舊文重發,因標題和內文有所更動 **

是什麼讓你每天早上醒來,讓你去上班上課,讓你開始一個新的企劃,讓你開始嘗試一個新的事物,或是讓你決心改變某一個習慣?我想這可能很多原因,每個人的原因也都不一樣,但大致來說,就是始於一個動機,讓你開始一個行動的最基本理由,想要了解這個行動的源頭,各種解釋行為的理論也是不勝枚舉,這篇文章就來說說Deci和Ryan的自決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hoto by Alex Radelich on Unsplash

三個動機取向:

  1. 無動機狀態(Amotivation):在這種狀態下,行為是無意義的執行或是根本沒必要執行。
  2. 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我們執行這個行為是因為要滿足一些外部的結果,像是獲得獎勵,避免懲罰,或是社會認可。
  3. 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行為是完全基於內心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創造力。

從這個分類來看,我們的行為越是基於內在動機,我們越能得到發自內心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因為這件事本身對你來說就是重要的,而且是自己想做的,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或是得到獎勵。舉例來說,興趣就是一項內在動機,如果今天你的興趣是運動,那從事某項運動的過程中你就會感到滿足和快樂,自己也可能會主動設一些目標,透過達成這些目標獲得成就感。當然不管是內在或是外在動機,我們都可能從中獲得滿足,但透過內在動機,我們擁有完全的自主性,並且較能夠堅持並長久的做一件事。


三個心理需求(Psychological needs)

那要如何增加內在動機呢?自決理論也提到了人們傾向滿足三個心理需求:

  1. 能力(competence):當我們需要完成一件事自然需要相對應的能力,有了一定成熟的能力後,個人更能有自信且有效地完成他想做的事。
  2. 自主(Autonomy):增加自主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試著問自己,哪些事情是重要的?為什麼如此行動?這樣我們能一定程度的釐清自己行動的理由,減少一些對外部因素的依賴。
  3. 連結(Relatedness):我們可以透過很多不同的方式來增加與他人的連結,像是參與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活動或是偶爾安排時間和朋友閒聊,重要的是我們要建立的不單純是連結的數量,而是與他人關係的質量。當一個行動獲得親友或是重要他人的支持和理解時,也能推進我們的內在動機。

簡單來說人們可以透過滿足這三個心理需求來增強自己的內在動機,進而增加個體的滿足與幸福感。除了這些大方向以外,還有一些小技巧能幫助自己和他人建立更好的內在動機。

Photo by Sam Dan Truong on Unsplash

三個可以幫助他人增加內在動機的小技巧:

  1. 正向回饋:當有機會提供回饋給他人時,先關注在他人已完成且進步的地方,並從表現上而非目標給出建議。間單來說,若是只看目標,那我們關注的就是「他現在離目標還有多遠?」、「為什麼沒有達成目標?」若我們同時關注表現,便可以這樣提問:「是什麼讓你完成目前的進度?」、「你覺得還可以怎麼做?」、「有哪些方法是可以調整的?」
  2. 提供選擇與機會:比起制式的規定,如今許多組織也越來越保持彈性,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設定彈性工時、一些自主時間、或是讓員工為自己設定目標等,都可以增進個人的自主性與內在動機。
  3. 減少外部激勵:激勵是我們持續下去的原因之一,但過多的外部激勵往往會造成依賴,一旦這樣的獎勵改變或者消失時,行為也會跟著停止,因為我們找不到繼續下去的理由。所以理想的方法應該是先了解他人內在動機是什麼,什麼對他來說是重要的,再安排客製化的獎勵。

總結來說,內在動機固然重要,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靠內在動機完成,因為總有一些事情是我們不太喜歡,但又必須做的,所以外在動機還是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其實外在動機在組織裡或是生活中還是佔有很大的比例,說明它還是有效的。這裡想說的是,在面對外在動機的時候,我們或許可以想想這件事和自己的興趣、熱情、目標有什麼關聯?自己又能從中收穫什麼?

換句話說,找到自己做一件事的意義,能幫助我們貼近內在動機,使我們比較能享受其中、找到樂趣、和獲得成就感。



參考資料:

丹尼爾.品克(Daniel H. Pink),席玉蘋,《動機,單純的力量》

Brown, K. W., & Ryan, R. M. (2004). Fostering healthy self-regulation from within and without: 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In A. P. Linley & S. Joseph (Eds.),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 (pp. 105–124).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Inc.

Reis, H. T, Sheldon, K. M., Gable, S. L., Roscoe, J., & Ryan, R. M. (2000). Daily well-being: The role of autonomy, competence, and relatednes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6, 419–435.

Ryan, R. M., & Deci, E. L. (2000).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68.


                         ***歡迎留言分享你增強動機的小秘訣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