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K.
Tim K.

個人所思所想集散地,Web3、心理學、旅行愛好者。

明日之後,真相或許是一種觀點

第一次參加Matter 的社區活動,其實好幾個禮拜就看到了@清議 發起的活動:明日之後,這場疫症將怎麼改變我們的世界?趁著這個周末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因為確實,這場疫症已經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它似乎就像按下地球的暫停鍵,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與家庭的關係:一方面我們有機會放慢腳步,陪陪自己的家人,另一方面,根據聯合國的報導,家庭暴力的情況也上升了。我們與社會的關係:在封城和禁足的措施下,人權要如何拿捏?經濟發展要如何平衡?我們與世界的關係: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人類對於病毒顯得不堪一擊,但地球似乎得到喘息的機會?

這些影響多到數不清,我也無法一一探討每個層面,但我想,回到人本身,從資訊解讀來說說這場改變,因為在這個網路時代,成千上萬的資訊便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方法,看到這些議題,我們如何解讀?

2019.08 武漢

從疫情爆發以來到現在已經四個多月,相信大多數人接收疫情相關資訊的方式都是透過社群網路,也許是官方公告、各國媒體報導、或自媒體的討論等等,我們的注意力幾乎全部集中在疫情的討論上面,越來越多且全面的討論能在網路上被看見,這是無庸置疑的,畢竟我們不可能親身經歷到所有環境,所以回到解讀資訊本身的主體,也就是自己,就變得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我們如何看待這個疫情,我們如何做出反應。換句話說,我們如何接收每天的資訊也決定了我們如何看這個世界。


真相或許重要,但理解觀點更重要

在面對一個我們聽到或看到的資訊時,一個最重要的議題出現了,就是它是不是真的,尤其在現在每天都是大量關於疫情的新聞,我們其實都在判斷資訊的正確性。但什麼是真的?試著想想看,當你發現一個新的現象,但整個社會甚至整個世界都沒看過,沒有人會承認你的發現是一個「真相」,你得透過標準的程序去證明,去讓越來越多人共同看到你發現的現象,並且相信。所以真相其實就是大部分人所相信的一個事實,那既然是人們相信的,是不是就可以改變,甚至創造呢?

回到解讀資訊,我們必須先了解人們不是客觀的,而是帶著自己的觀點來接收資訊的,也就是我們會傾向專注在對自己有利或是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這同樣適用在報導者,沒有一個媒體是完全客觀的,舉例來說,我們也可以發現同樣在報導政府對疫情的處理成效,台灣、香港、大陸、甚至世界媒體的報導重點或許都不一樣。所以接收訊息的我們,很容易就會把資訊當成真相,而形成一種社會氛圍,或是同溫層,也可能會加大彼此的誤解,加深歧視問題。這裡想說的是,既然媒體都有各自的角度,我們應該把接收的資訊看成一種觀點,而不是絕對的真相。

而對於政府或是媒體,應該盡可能的將資訊開放透明,來減少資訊上的偏誤和對立,我們做不到完全的客觀,但透過這些公開且一致的資訊,以及多接觸不同觀點的資訊,最好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如此我們才有可能看到對於一件事不同的解釋方式,並且避免將資訊當成真相。


理解來自於允許對方有他的聲音

另一方面,資訊有所謂的重複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我們傾向把一個經常重複出現的資訊當作是正確的、重要的,也就是大腦會把那些經常看到的資訊當成重要的,但實際上它可能是事件的冰山一角,或是其中一個觀點而已。所以可想而知,當某一個社會背景下的輿論偏向某一個觀點時,我們越容易接受這個觀點,因為它一直出現,當然前提是你以前就不排斥這類的觀點。

舉例來說,身在歐洲超過半年了,有明顯感覺排華及歧視的現象明顯增加,我周遭的朋友或是自己本身都遇過幾次。而這樣的文化排斥是如何加劇的?第一點是上一段提到的人們傾向專注在對自己有利或是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於是原本就有排華意識的人相當於找到排斥華人的理由,這樣的資訊應證了甚至是加強了他們認為「華人就是比較次等」的想法;第二點是透過重複曝光效應,原本對華人沒有特別感覺的人,因為看到越來越多排華的言論,似乎也開始覺得華人比較次等。所以排華的現象就這樣散播開來,甚至會成為一種社會氛圍。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社會當中很多的議題其實就是這樣流行起來的。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首先是理解到「華人就是比較次等」是一種觀點,而不是一個現實,對我們而言,歐美的排華者確實增加了,但實際上關心及友善的人還是大多數。所以我們必須透過接觸不同於自己觀點的媒體來理解到這點,以及減輕重複曝光效應對我們造成的既定印象。再來才是創造良性互動,因為理解我們接收到的資訊是片面的,自己所知道的並不是一個全面的真相,所以沒有必要費力在爭論誰是對的,而是專注於了解對方的觀點是什麼。我想理解的意義就在於清楚自己的觀點,即使不接受,也允許對方擁有他的觀點。


這場疫症引發了很多討論,使我們重新審視那些已經存在的制度、思想、與發展,從解讀資訊的角度上,這些改變可以是災難的、負面的,也可以是正向的,積極的。而面對這些討論,有所謂的真相,或是最好的決定嗎?我們可能無從得知,但我們能從理解做起,讓討論繼續發生,也讓改變成為正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