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咪
三好咪

我是咪咪,育有三貓和一子,人類的那位小名好好,他是我親子共讀的起點,從六個月大到現在。因為愛,我們讀;因為讀,我們愛。喜愛繪本,想留下我們親子共讀和生活共筆的記錄。

親子共讀《一定是貓做的!》

老鼠球球突然死掉了,雖然朋友們都說一定是貓做的!但偵探麥克帶著大家展開調查,他提出疑問、大膽假設又小心求證,最後他們能查明真相嗎?幽默有趣的故事告訴讀者:在不疑處有疑,就是打破成見最好的方法。共讀後,可以跟孩子談談自己的成見及如何放下它。

老鼠球球死掉了,四個朋友發現了緊閉雙眼倒在地上的他,大家都很難過。偵探麥克叫大家不要亂動東西,因為要調查球球之死的真相,其他老鼠們卻說:「不用啦!我們已經知道兇手就是貓了。」
麥克問大家為何知道一定是貓呢?白老鼠說因為貓會吃老鼠,而且昨晚有看到黑影跑出去,所以一定是貓;領巾鼠說昨晚有聽見奇怪的「ㄇ一ㄠ」聲;眼鏡鼠則強調牆壁有爪痕,所以一口咬定就是貓!
麥克繼續問了一連串的問題,像是會不會是別的動物的黑影和叫聲?爪痕是不是本來就有的?而且,球球為什麼沒有被吃掉?看起來也沒有動過的樣子⋯⋯這麼一來大家還確定是貓做的嗎?被麥克一說,朋友們也開始動搖。
雖然還沒查明真相,朋友仍獻上鮮花為球球哀悼,沒想到死掉的球球竟突然復活了!大家高興極了,還打趣說著:「怎麼會忘了最重要的問題呢?」這時,另一隻老鼠跑來說:「不好了!我們的乳酪都不見啦!」麥克邊說:「誰喜歡吃乳酪?」邊忙著再次展開調查,沒人注意到陰影裡有個東西不懷好意地打量著他們。

文/大衛.卡利;圖/馬嘉莉.克拉弗雷;翻譯/尉遲秀;步步出版。 文字部分幾乎都是對話,穿插有聚光燈效果的插圖,讀來就像在看舞台劇,是有趣又能引人思考的書。

故事以「這天晚上,球球死掉了。」做為開場,真是好一個別出心裁的開頭!後面的故事自然也不落俗套,不僅偵探辦案的劇情很吸引孩子,又因為幾乎都是對話讓讀者特別容易進入故事情境,口語化的內容就連幼兒也能理解,非常適合親子共讀。

圖畫讓整個故事立體了起來,畫出了好多文字沒說的事,咪咪最欣賞繪者畫出老鼠們「想到的念頭」,而這些念頭都是被旁人的問題或話語所觸發的,畫出來更能清楚感受到老鼠們跟著問題一步步地在思考。還有,有些人雖然沒有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並不代表他沒在想,所以不要小看問題推動思考的力量。要說本書的精采畫面的,當然也不能錯過故事後段陰影裡藏著的「那個東西」,他神不知鬼不覺地(只有讀者知道),增加了緊張感和趣味性。

為了調查球球是怎麼死的,麥克問了好多問題,讓朋友開始思考,挑戰他們的刻板印象和自以為眼見為憑的偏頗;麥克的調查還告訴我們遇到需要研究的問題時,要提出更多具體的待答問題來接近研究目的,然後依待答問題提出假設,設法找到證據來支持假設,這樣才能定下結論。

「好好,你知道為什麼老鼠們都說『一定是貓做的!』?」
「因為貓會抓老鼠、他們有看到黑影、有聽到貓叫聲、還有爪痕!」
「可是你仔細想想喔,憑剛剛說的這些就能證明貓是兇手嗎?比如這裡,小白鼠回答的這裡,我們一句一句來看......」媽馬翻到麥克問第一個問題的地方

媽馬把這三句念完一遍,再問好好小白鼠說的對不對。

「我知道!最上面這句對,中間這句......他看到的不一定是貓,最後一句不對!他怎麼能確定就是貓呢?」好好用手掌輪流遮住那三行字,迫不及待地回答
「你不錯喔!麥克跟你一樣覺得懷疑,所以他問題一個接一個問下去,第一個問題是『你們怎麼知道一定是貓呢?』;第二個是『昨天那麼黑,你真的確定那是貓的影子嗎?』和『昨天雷雨那麼大,你聽到的真的是貓叫嗎?』;最後他還問了『你們說貓會吃老鼠,但是球球為什麼沒有被吃掉?』」
「媽馬,我覺得麥克第三個問題真的很......棒!」好好伸出大拇指比讚,露出欣賞麥克「一針見血」的表情
「哈哈哈,所以當我們要研究一件事的時候,別忘了第一步就是要問問題,然後自己試著找證據來回答問題,還有要一直持續問下去喔!」
「媽馬,我覺得問問題可以讓人變聰明耶!」

好好的反應令人意外,沒想到他會逐句分析小白鼠說的話,小腦袋的思路挺清晰的。雖然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派上用場,但媽馬希望他能有點研究方法的概念,懂得問問題、立假設和找證據,避免一下子就下定論。好好說「問問題會讓人變聰明」,他在故事裡感覺到老鼠學會了思考,也許他也在我們親子共讀的延伸討論中感覺到媽馬和他一起成長。

「媽馬,我覺得說不定不是他們想的那隻貓,而是別隻,也說不定是其他動物。」
「有可能,他們的確有想過其他動物可能會犯案,你還記得他們想過什麼動物嗎?」
「狗狗、蛇和貓頭鷹。」
「是呀,對了!蝴蝶頁裡是不是有很多動物的腳印?搞不好就是這些動物來過喔!」媽馬趕緊翻開蝴蝶頁
「這個可能是狗狗、這個是貓頭鷹、這個是老鼠們的,媽馬那蛇呢?」
「蛇沒有腳啊,所以就算有來過也不會留下痕跡吧!」
「喔!媽馬會不會其實是昨天晚上球球把乳酪吃光了,因為吃太飽了,所以才昏倒躺在那裡的?」
「我也猜是這樣耶!哈哈哈!」

這本書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結局和過程都沒有說死,不但文字沒有,連圖畫也沒有,留了好大的空間讓讀者自由想像。這是我和好好的推測,那你呢?

「好好,你覺得老鼠都說『一定是貓做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貓會吃老鼠』。」
「很好,可是每一次都一定是貓吃的嗎?」
「不一定。」
「對,所以我們不能還沒查清楚,就把錯全部推給貓,這樣不公平。你覺得你自己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就是『既然這件事常常都這樣,那就一定是這樣』?」
「嗯......不知道耶。」
「比如說你之前說過『去廚房煮飯的都是女生』,你記得嗎?」
「嗯嗯,不對嗎?我看到的都是女生在煮飯啊,而且都是男生先吃,女生後吃。」
「我們家是我在煮飯,阿嬤家是阿嬤在煮飯沒錯,可是這不代表『去廚房煮飯的一定都要是女生』呀!而且我們會比較慢去吃的原因是我們要收廚房、要裝便當的關係,不是因為我們是女生喔!」

「喔,還是女生是『廚師』、男生是『主廚』?」
「呃,這也沒有一定喔!所有的廚師都能被稱為『廚師』,『主廚』像是廚房裡的主管,他要負責發明菜色、監督廚房的工作、管理全部廚師之類的,不管男生女生都可以當廚師,也可以當主廚喔!」
「喔我想到了,我最愛吃的滷肉飯*的廚師就是男生。」
「對啊,所以你下次是不是就不能說『去廚房煮飯的都是女生』了?」

書的封底寫著這個故事要「挑戰成見和不公正」,媽馬想如果要「挑戰成見」,那就得先「發現成見」吧!所以試著讓好好回想自己的成見或刻板印象,可是他一時想不出來,所以媽馬幫他想一個他曾經說過的。雖然我們已經盡量別把性別的刻板印象帶給好好,但仍難以避免孩子將每天在家庭裡的所見所聞變成他的「理所當然」。更可怕的是,這些「理所當然」一旦形成就很難被改變。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總能映照出家庭的樣子,所以好好有這些反應,我一點也不怪他,我知道該改變的是大人。因此,我跟阿嬤反應,希望能調整廚房裡的工序;也跟把拔討論,偶爾讓他進廚房煮食;我就負責不厭其煩地解釋,告訴好好男生也可以進廚房,還有全家人可以一起吃飯。

滷肉飯*:好好最喜歡的外食滷肉飯來自某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其招牌是一個留著大鬍子的微笑男性。


親子共讀小技巧:幫孩子找繪本與生活的關聯

繪本主題有百百種,有些讀了就會發現:「這是就是在說我吧!」有些則是在將核心概念抽取出來,進行延伸思考和討論時,發現這真的會發生在生活裡,而且還跟自己切身相關。
成人很容易能找到故事與自身的關聯,但對孩子來說這並不簡單。因此咪咪建議家長可以主動幫孩子搭一座橋,連結故事和現實,讓孩子知道可以怎麼把書裡方法用在生活中。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