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雞
烤雞

關於我: 一隻生活在南半球的烤雞。 輸出學教練,ICF 認證資質,Member ID #009600446I 致力於推動「輸出」的思維體系,以「輸出」推動更多人成長。 我關注的議題有:自我成長、自我關懷、同志議題、建立個人品牌、職場轉型以及一切可以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話題。 和我聊一下:milagro0828@gmail.com

031|瞭解依戀模式,讓孤島也能互相聯結。

本文是「依戀效應」一書讀後感,寫給那些困惑自己「為什麼總是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的你。

我先來問你一個問題,請回憶一下你孩童時期的記憶,越早越好,你能記得自己明確的「照顧者」是誰嗎?你與他們的關係又如何呢?

如果你很幸運,擁有穩定多元照顧者對象,且能與他們建立健康良好的關係,那你很大概率上會是「安全型依戀」擁有者。

但如果是我的話,當我在書中看到這個在「成人依戀訪談」中的問題,我被難住了。因為事實上是,我並不知道自己的「照顧者」是誰。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我的依戀模型為什麼是「恐懼逃避型」(就是又缺愛又害怕愛還特別渴望親密關係),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我之前不怎麼順遂的「坎坷情史」。

「恐懼逃避型」的依戀模式,讓過往的我太快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卻又在後期倉皇逃離,無法容忍伴侶的出軌又或者容忍的過頭。現在這些問題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解答(其實有時候三觀一致也並不一定會順利的原因也在於此),對於親密關係來說,瞭解雙方的依戀模型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網上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有關「依戀模型」的測試,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測測看。


但在這裡我想討論的是,不論你與生俱來的依戀模式是「安全型」還是「不安全型(焦慮或逃避)」,你都有機會通過後天的努力為自己獲得「習得性」的依戀模式,我想這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最重要的一點。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在人生困境的時候,選擇用 Coaching 的方式幫助自己度過這段困難的時光。而我非常幸運的是遇到了一個非常專業的 Life Coach,她與我一起,在長達半年的關係中,幫助我慢慢建立了一系列良性的自我認知。例如「自我覺察」「自我關懷」「自我認可」,雖然 Coaching 並不是人生的解藥,我也沒有100%被治癒,但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當時自己擁有了一段非常健康的「安全型依賴關係」


隨著之後自己去學習 Coaching,成為了一名ICF的註冊教練,雖未以此為生,但越發注意到了當今社會人類倡導的一些價值觀之危險性。

書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就是:每個人都需要依戀(Attachement),即與人聯結的需求是深刻在我們基因中的。

現代社會倡導每個個體需要獨立自主,強調經濟利益的關係,卻反過來讓更多的人活成了一座「孤島」。居高不下的離婚率,背後反應的是人類對於「聯結」的價值錯置。(當然離婚率不單單是因為單一問題,也有「女性解放」、「家庭結構進化」等諸多社會因素影響)

之前紐約時報(還是經濟學人有點記不得了)有一篇報導指出,超過70%的倫敦上班族經常覺得自己「孤獨」「孤獨」也許成為了現代人生活的主要基調,伴隨著「孤獨」感的還有,「日常焦慮」「中年失業」等世代型的負面思潮

在50年前的「大家庭」社會結構下,每個人都可以獲得來自多元的支持,一部分不安全依戀模式的人可以通過與安全型依戀模式的人互動,從而獲得充分的支持。當然,社會的進步有其更深遠的成因,在此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不論你現在處在怎樣的關係中,也不論你與生俱來擁有怎樣的依戀模型(首先你需要瞭解一下自己),都能通過後天的改變,來獲得更優質的「聯結」。

即使你是一座孤島,也可以用橋與其他的安全島聯結呀。

願大家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收穫平和與愛。


書籍聯結:https://readmoo.com/book/210120191000101

本書附錄還收錄三種依戀模式測驗網址,立刻來找出你的依戀模式吧!

(1) 親密關係體驗量表(英文網站)(網址:www.web-research-design.net/cgi-bin/crq/crq.pl)

(2) 人際依附風格測驗(網址:https://www.tip.org.tw/evaluatefree11)

(3) 愛情依戀量表(網址:https://www.tip.org.tw/aabti)


關於我:

一隻生活在南半球的烤雞。

輸出學教練,ICF 認證資質,Member ID #009600446I

致力於推動「輸出」的思維體系,以「輸出」推動更多人成長。

聯繫我:milagro0828@gmail.com

https://button.like.co/milagro082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