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Mike-我是廣利
I am Mike-我是廣利

太陽盛德導師、蜜之歌、福到你家、愛、感恩

第五課疾病課,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第五課疾病課,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這一課說到社會體制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在大陸有一些有網隱的小孩,因為打電動成癮,被醫學定義為一種精神疾病,就被抓去隔離。

在中古世紀,那時候的人,很多人都還對精神疾病很陌生,而且精神疾病的種類,也就是精神病、憂鬱等等,並沒有很多其他的疾病學名。

在科學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初開始,醫學定義的精神疾病,已經出現了上百種,甚至三、四百種以上的精神疾病病名,舉凡你想象的到:精神官能症、社交恐懼症、自閉症、亞斯伯格症、強迫症......。

這個社會的規範,似乎就是把一定特定的群體,定義上了不友善的標籤。甚至以前同性戀被列入精神病,現在把這病名取消了。有些輕微的患者,可能就只是缺乏別人對他的了解與關心,我們知道某些特定的群體,想歧視時,就以人身攻擊的口吻說:「我跟你說,他有xxx症,不太正常,少接近他,少跟他做朋友。」

有用嗎?這個社會又何嘗不是一種病態,有時需要被治療的,反而是這個社會不合理的體制,但往往,我們卻將這樣的體制,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

再說,並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需要被隔離,除非患者有攻擊性,才予以隔離做消極藥物治療。我們可以用輔導的方式,去柔性的關心這些人,取代隔離這樣非人性的做法。

在醫學上,對於精神疾病,不論何種症狀,大多是給病人服藥,但這樣的治療卻往往有限,甚至造成病人的慢性自殺。我們缺乏用身心靈的角度,去了解病人。

小丑女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