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群
王逸群

軟體工程師,加密貨幣基金管理者,遊戲玩家。 近期興趣是 Elden Ring! https://twitter.com/michael_icwang https://medium.com/@michael_icwang

Crypto 投資日記 2/7 - 大局觀

關於加密貨幣,每天都有極多的資訊在流通,如果你不是個認真的投資人那還好,若你是稍微認真做功課的人,一定會被淹沒在資訊的大海中,例如最近的市場價格陷入區間整理,一定讓很多人猶豫到底該買還是該賣,是否該把資金轉向 DeFi 等等。

其實我這幾年的研究跟操作下來,體會到雖然市場變幻莫測,資訊如海浪般不斷湧來,但總有幾個觀念,通過了時間的考驗,也是我不斷犯錯後,一次又一次體會到的重要原則。

我今天想寫的,就是三個這樣的觀念/原則。


BTC 十二年月線

加密貨幣起始於比特幣,而比特幣開始於 2009 年,2010 年開始有較廣為人知的市場價格,以下是這十二年來比特幣的月線:

BLX, 1M (Log Scaled): https://www.tradingview.com/x/etTTr2hM/

你看到了什麼?我看到的是一個長線上漲的走勢,而且有週期性,每次整理兩到三年後,就會有一波漲勢。

請注意上圖是指數級距,意思是價格之間每個單位的差距,是類似 1 → 10 → 100 這樣成倍增加上去,而不是我們熟悉的 1 → 2 → 3 → 4。所以近期比特幣從一萬美元大漲到四萬美元,圖上看起來並不是那麼起眼。

我在家族基金中擔任管理員,去年年度結算報告我只給一張圖,就是這張月線圖,我想提醒投資人,BTC 就是一個長線上漲的東西,實在不需要自以為聰明用一兩天或一兩星期的走勢,去判斷接下來該買或該賣。我的經驗那往往都是困擾自己,買高賣低徒然耗損而已。

投資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長線投資,避免因為市場波動而影響情緒 (進而做出買高賣低的行為),如此而已。


存貨增量比 (Stock to Flow — S2F)

上面月線圖中看到的週期性 (整理兩三年,大漲一兩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真的會持續下去嗎?

這問題沒有答案,但我認為存量增量比是最能解釋這個週期性價格行為的理論。

存量 (Stock) 指的是已經在市面上流通的 BTC 數量,增量 (Flow) 指的是每天 (透過挖礦) 新增流入市場的BTC 數量。有人觀察到,這個比例 (存量 / 增量) 越高,市場交易價格就會越高。

一句話,物以稀為貴。以下是比特幣十二年來的存量增量,與市場價格圖:

BTC S2F by PlanB

上圖中白色像階梯的線就是存量增量比,因為增量 (挖礦獎勵) 減半的關係,每四年就往上跳一級。各種顏色的圓點就是市場價格:紅色代表剛減半過後的價格,橘黃色代表減半一段時間後的價格,綠色代表在兩次減半的中間時的價格,最後藍色是接近下次減半前的價格。

可以看到十二年來,BTC 市場價格大約在減半前開始上漲,減半後的一年左右價格達到高峰 (且通常會衝過頭),然後在兩次減半之間陷入價格整理,接近下次減半後價格又開始上漲。

這個存量增量比 (S2F) 與價格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比特幣專屬的特性,在黃金與白銀兩種資產上也看得到類似的關係:

S2F for BTC, Gold, and Silver

上圖可能需要一點解釋,左邊是市值 (= 存量 x 市場價格),下方是存量增量比。以黃金為例,人類已經從地下挖出來的黃金,也就是存量,可以粗略推估出來 (由於人類挖黃金已有幾千年,因此這個數字無法很精確,但也不會差太多,因為古代的挖礦技術能挖出來黃金量可以推估出來),增量在資訊發達的現代要得到也不會太難 (把主要礦場每年產量加總)。黃金的存量增量比大約落在 62,根據這個模型推出來的市值約落在 1 兆到 10 兆美元,跟實際價格推算出來的 (約八兆美元) 屬於同一個數量級 (上圖中的黃色大圓圈)。白銀推測與實際也很接近 (上圖中的灰色大圓圈),落在千億美元這個數量級。

我覺得 S2F 這個理論很有趣,它能量化解釋一個東西的價格為什麼是我們看到的數字,例如為什麼黃金每盎司現在大約是一千八百美元,而白銀只有 26 美元,為什麼不是反過來?因為兩者存量增量比不同,黃金比較高 (比較稀有)。

比特幣由於增量每四年就減半,且價格還在波動劇烈的階段,因此無法用單一個點來表示,但比特幣用市值推估得到的點,大約都沿著上圖中的左下到右上的黑色對角線移動,這條線就是「物以稀為貴」這句話量化後的視覺呈現。

而由於比特幣的增量只會不斷減少 (因為未來百年的挖礦獎勵都已經用數學公式表示出來,且以程式碼實作在區塊鏈之中,任何人不得變更),因此比特幣的 S2F 值 (下方軸線) 只會越來越大,「理論上」市場價值也只會越來越大。

我強調「理論上」,因為 S2F 只是一種解釋價格的理論,就像電腦界有所謂莫爾理論:每 18 個月,單位面積中能放入的電晶體數量會翻倍。有長達三四十年的時間莫爾理論都十分精準的預測了人類能製造電晶體的數量。

但只要是理論就有它的限制,人類製造電晶體的技術已經逐漸碰到量子效應的門檻,因此現有技術下,電晶體數量無法一直加上去。這幾年莫爾理論已經逐漸失效 (我們能買到的單顆 CPU 時脈已經停留在 3GHz 左右很久了,現在增加電腦運算量的手段主要是增加 CPU 核心的數量)。

因此對於 S2F 理論我也以同樣觀點來看,它可能可以準確預測很長一段時間比特幣的市值,直到我們撞到某些自然界的限制為止。

但現階段我的結論是,存量增量比理論目前還很可靠,比特幣每四年減半後,就會出現一波大漲,將比特幣的市值推升幾個數量級。這個理論也是我長線看好比特幣價格的重要依據。


投資組合 (Portfolio)

我第三個想分享的基本觀念,可能也是最有爭議的一個,就是投資組合。有爭議是因為這非常見仁見智,比特幣基本教義分子 (Bitcoin Maximalist) 會說只應該買進 BTC (而且絕不能賣),而其它加密幣全都是假的騙人的。這兩年開始出現 DeFi 基本教義分子,教人家說 LINK/DOT/SNX/… 才有用途,比特幣沒有任何用途。最近 Elon Musk 經常推 Dogecoin,也開始出現一批信眾真的相信 Dogecoin 才是未來的數位貨幣。

我建議的投資組合 我建議的投資組合

我沒有興趣跟人辯論誰對誰錯,我現在也不喜歡寫太多基本面的東西。我只想奉勸讀者們,要搞清楚比特幣乃至於各種加密幣背後的價值,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工作,我認為甚至已經達到哲學思考的層次。

能系統性縝密思考到足以一窺全貌的人,大概都是智商落在頂尖 1% 甚至 0.1% 的極少數人。而我想勸讀者們看清自己,你我很高機率都是落在智商鐘形分布裡所謂的普通人,而普通人讓自己受傷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誤以為自己是那頂尖的極少數人。

我在幣圈這幾年,已經看過無數的鬼扯投資組合,100% XRP、100% LINK、100% BSV (澳本聰從比特幣分裂出來的)、100000% BTC (100 倍槓桿全倉壓多比特幣)。

我聽過無數的一夜致富的故事,但也看過更多一夕破產的故事。我參加一個澳洲人為主的討論群組,有個獎項是用某個人的名字命名的,這位先生是這個群組中非常活耀的組員,經常發表非常專業的技術分析,但是在投資組合與槓桿使用上出現失誤,把多年積蓄瞬間賠光,一個開朗人見人愛的三十歲年輕人,黯然選擇了結自己的生命。也因此才會有用他的名字成立的獎項,用以紀念他也提醒其他人,投資尤其交易真的很不容易,再小心都不為過。

好吧,醜話講完了,我研究加密幣幾年下來,我聽過許多專家談投資組合,其中極少數我認同就是那 1% 甚至 0.1% 絕頂聰明的專家,而我從中得到的結論,就是上面那張圖:

  • 70% 比特幣
  • 20% 以太幣
  • 10% 你看得懂在做啥的高風險部位

再提醒一次,這個比例牽涉到極複雜基本面的價值判斷,跟風險控管的專業知識,這邊無法詳細解釋,若你只是有點閒錢在投資,但沒時間做專業的研究,就參考這個配置吧。

另外有個迷思,說每次 BTC 大漲後,ETH 為代表的 altcoins 會晚一點才大漲,因此應該先把資金放 BTC,然後輪轉到 altcoins。這個現象事後從線圖來看確實存在,但問題實際去操作的時候,你要如何判斷現在 BTC 漲完了該輪到其它幣了?這豈不是跟企圖去摸市場頂部與底部的人一樣,都犯了上述明明只是普通人卻把自己當成絕世高手一樣的錯誤。


結論,只要牽涉到加密幣的投資,我都會給出這樣的建議:

  1. 定期定額購入。
  2. 長線持有。
  3. 投資組合:BTC 為主,ETH 為次,其它 10% 以下。

我越來越有種感觸,除非你的專業領域就是要走加密貨幣的,否則哪來那麼多事情。上述三件事都做到了,你就已經完成這項投資該做的事了,此時就應該聰明的停手,把時間/精力留給生命中其它的人事物吧。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