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群
王逸群

軟體工程師,加密貨幣基金管理者,遊戲玩家。 近期興趣是 Elden Ring! https://twitter.com/michael_icwang https://medium.com/@michael_icwang

Crypto 投資日記 10/7 - 比特幣標準 3

坦白說,最近幾週是我投資加密貨幣以來壓力最大的時間,對基本面的研究,讓我對市場價格有了偏見,在四月以來的牛市中,我買了不少的部位,在七八九月的橫盤整理中,這個偏見又讓我想像出橫盤後必定再往上漲,導致我沒有大幅減少持有部位,九月底市場選擇下跌走出橫盤,這段時間市場跌跌不休,比特幣的買盤更是弱到難以想像。人家說死豬摔到地上也會彈一下,比特幣的價格則連死豬都不如,我想起了 2008 年的股市。

最近我開始重看了以前很喜歡的電視劇:新聞急先鋒 The Newsroom。看著劇中的新聞從業人員在收視率掛帥的大環境下,堅持新聞的責任是把事實傳遞給大眾,而非娛樂大眾。在選擇要不要搶先公布被槍擊的議員的死訊時,劇中人物一句「她是一個人,醫生才能宣布她的死訊,媒體不能」,我流下了眼淚。當記者被困在飛機上,不能參與擊斃賓拉登的重大新聞而在飛機上大鬧時,機長走出來準備好好修理這些記者,其中一位記者突然意識眼前站著的正是一位民航機長,911 時一定受到極大的打擊,於是他說「機長,我們是某電視台的記者,很榮幸告訴您,今晚我們的特種部隊繫斃了賓拉登」,我又流下了眼淚。

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處理壓力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找到出口,我在新聞急先鋒中找到了我的使命感:在艱難的現實環境中,我想讓更多人知道比特幣絕不只是詐騙與泡沫而已,加密貨幣與世界經濟發展,與個人財富管理將會有非常巨大的關聯,儘管現階段市場價格還無法反映這個基本面,儘管我自己拙劣的投資操作屢屢讓我受傷,但我還是選擇繼續做我認為該做的事情。

https://saifedean.com/

上次談到雅普島民使用了數百年的石幣,雖然是真實的歷史,但畢竟離我們的經驗太遠,我們更有感覺的是黃金和白銀,至少電視上有看過不少朝代的人們,使用黃金與白銀作為「金」錢。

為什麼是黃金?

綜觀人類千年的歷史,黃金普遍被認為可以保值 (Store of Value) 與交易 (Medium of Exchange),為什麼?

這問題的答案並不簡單,並不是單純因為較多人主觀喜歡黃金而已。這跟一些物理定律上的條件,以及客觀市場運作的機制有關。

任何「東西」都有它的市場需求 (Market Demand),例如稻米或小麥,因為人們肚子餓了有吃東西的需求,因此賦予了稻米與小麥市場的需求。除了吃的基本需求我們比較熟悉之外,像銅 (Copper) 這個金屬也有市場需求,例如工業上製造很多產品都需要消耗掉銅,今天的世界對銅一年的需求量大約是 2,000 萬噸,每噸價格大約 5,000 美元,銅的市場價值大約是 2,000 萬噸 × 5,000 美元 = 1,000 億美元。

以上應該還容易理解,但人們還有另一類的需求,必須跟市場需求切開來看:保值與交易的需求。書中把它稱為貨幣需求 (Monetary Demand)。

當我們選擇一樣「東西」來當錢的時候,必須考慮兩種需求的市場:

  • 市場需求:任何有人要「用」的東西都有市場需求,不管是用來滿足食、穿、住、行等等什麼需求。
  • 貨幣需求:只要能滿足保值與當成交易的媒介的東西,都具有貨幣需求,從早期的貝殼、石頭、牲畜,到黃金、白銀、黃銅,到近代的石油、紙鈔、支票、債券,甚至數位商品、數位貨幣。

要理解為什麼是黃金能橫貫歷史作為穩定的錢,要從上述兩種需求來觀察。

想像一位身價百億美元的富翁,如果他選擇用銅 (Copper) 來儲存財富 (保值的需求),上面說過銅一年的市場價值是 1,000 億美元,大約是這位富翁身價的十倍。

他的想法是:當他開始大量買進銅,價格就會上漲,會帶動更多人一起買銅 (作為保值的媒介),因此他的財富就會可以得到保障,甚至能夠增加財富。

當他開始收購市場上的銅,價格確實會上升,因為供給與需求法則:原本平衡的市場上突然多了需求,短期內供給還跟不上來,只能透過價格上漲達到新平衡。

接著必然會發生的事情是:挖銅這個產業會蓬勃發展,因為銅價突然大漲,同時地底銅礦的蘊藏量極為豐富,開採難度低,很多人很多資金都會被投入來挖銅。

假設這個過程中,除了原本 2,000 萬噸的市場需求 (與供給),因為富翁跟投機的人們新帶進來的貨幣需求,與為了應對這個需求而產生新的供給是 1,000 萬噸,總供給量變成 3,000 萬噸,而價格最高上漲到 10,000 美元。

此時銅的市場價值從原本的 1,000 億美元,來到 3,000 萬噸 × 10,000 美元 = 3 兆美元。

原本富翁身價 (100 億) 占了銅市值的 10%,到後來富翁的 10% 身價理論上值 3 兆美元 × 10% = 3,000 億美元。

但實際上會發生的事情是,當有人開始賣出銅後 (總有人會務實地趁著好價格賣掉),價格將會連原本的 5,000 美元都撐不住,因為新增的供給太多了 (還是供需法則)。最終,這位富翁 (與其他投機的人) 的身價將因為銅價崩潰而大跌,進而讓銅失去保值的功能,這就是一個泡沫化的過程。

這個過程可以套用到任何的人們拿來當錢的東西上,當貨幣需求上升刺激價格上漲,生產這些東西的人就有了誘因增加供給,但最終增加的供給一定會導致價格觸頂然後滑落,拿這個東西來當錢的人們就失去財富,過程中可以穩定獲利的只有這些供應商,以銅來說就是挖礦的行業。

這個泡沫化過程,就是一個財富從貨幣需求者移轉到生產者的過程。而任何東西要能達成保值的功能,就必須要能抵抗這個泡沫化,不能讓新增的需求,導致不成比例的新增供給,進而因為供需失衡而導致價格崩跌。

橫貫人類千年的歷史,只有黃金通過了時間的考驗而做到這件事情。黃金有兩個獨特的物理性質:

  1. 穩定,非常不容易變質,一塊黃金放了千年,它還是黃金,不會生鏽、腐爛,還是變質成其它東西。
  2. 無法人工合成,因而只能透過開採地底下的金礦,而增加供給到市場上。而黃金的開採,相較於其它礦物來說,是比較困難的。結果是,即使需求增加了,供給方也無法大量增加供給到市場上。
世界黃金存量與每年新增比例

上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百年來無論黃金的需求怎麼改變,每年能從地底挖出來新增到市場上的黃金,占整體的比例非常穩定:1.5% — 2% 左右。即使我們認為這幾年科技飛快發展,黃金每年新增的供給比例不但沒有增加,甚至還低於 1910 或是 1940 年代。

這個穩定供給的特性,讓黃金能夠穿越古今,橫跨中西方文明,成為所有人都願意拿來保值的關鍵因素。

反過來說,任何東西如果供給可以大量增加,甚至隨著少數人的意志而增加,那這個東西最終就會遇到泡沫,而失去保值的功能。對,我就是在說現代金融體系之下的錢,由極少數人可以視需求而操弄市場供給量,歷史已經一再告訴我們,這樣的東西沒一個逃得過泡沫化。

關於比特幣如何維持比黃金還要漂亮的穩定供給,以及關於現代貨幣政策如何操弄貨幣供給,書本後面章節還有詳細內容,容我慢慢消化吸收分享出來。


關於市場價格的技術分析,雖然我的短期操作拙劣,但長期尺度上還是看出了點心得,今天分享在 tradingview 上:[BTC] 週線級別動量結構分析,歡迎參考。

十年來比特幣的動量結構分析

簡單來說,今年四月以來到今天,以動量結構分析來看,還是在牛市中。但價格已經是處在牛/熊的分界線上:

  • 如果牛市現在結束,將是史上最短的牛市。
  • 如果牛市繼續,則現在會是這波牛市很好的再次進場點,但是高風險高報酬。

我個人會再等兩三週的時間,再看幾根週線才來判斷比特幣到底打算留在牛市,還是決定要進入熊市。


Bitcoin Tip: 3QqoDDrvWNZs6Gf9ZfD2gdbidhcdKs4kxJ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