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群
王逸群

軟體工程師,加密貨幣基金管理者,遊戲玩家。 近期興趣是 Elden Ring! https://twitter.com/michael_icwang https://medium.com/@michael_icwang

Crypto 投資日記 1/13 - 白話經濟學

我最近常看一個專家的影片學經濟:George Gammon,他強調用白話來解釋複雜的經濟議題,我認為這真的非常重要,經濟議題與你我息息相關,但專家們卻發明各種術語,把很簡單的現象解釋得很困難。我常拿寫程式來比喻:把簡單的程式寫成很難懂,以確保自己的工作難以被取代…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以為自己「不夠格」去學經濟,畢竟,我連經濟成長、利率、通膨什麼的都搞不懂。但我不放棄持續研究,後來我慢慢確定一件事,是經濟學家把事情搞複雜了,他們要講的東西大多沒有那麼難以理解。

最近 George 邀請 Brent Johnson 來談經濟,Brent 就提到一個現象,他在瑞士信貸 (知名的大型投資銀行) 服務的時候,他親眼看見銀行高層接待客戶時,無法回答客戶提出的基本問題,例如美元利率的展望,預期通膨,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如何控管等等,這些可以說連經濟系學生都應該要知道的基本問題,而投資銀行的高層相關負責人卻回答不出來。

Brent 後來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他很認真地上網把那些問題的答案找出來,在紙上用筆把數字寫下來,就像在家裡計算家庭收入與開銷那樣,把 (美國) 國債數字多少,利息要付多少弄清楚,他得到一個很清楚的結論,整個系統處在明顯入不敷出的狀態下,這開啟了他總體經濟的學習之路。

而這大約是 2007 年的事情,如今,Brent Johnson 已經是知名的經濟專家,經常受邀上 MacroVoices 以及 RealVision 談總體經濟。

Brent 說,從他發現真相之後,他對整個金融體系變得很悲觀,他開始看空股市、看空美元、看多黃金,但事實是,十年來股市持續走在穩定上漲的路上,美元不只沒有崩盤,美元甚至比 2008 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還更強勢,黃金呢?2011 年見到高點後,也震盪整了快八年,到 2019 年中才又逐步往上,怎麼回事?

經過檢討,他發現關於「系統入不敷出」的判斷是對的,但他看的「系統」僅只於美國本身,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大型經濟體:歐盟、中國、日本。而這帶到現代金融體系一個很重要的認知,美元不只在美國國內流通,美元更是在全球各大經濟體之間流通

同時,儘管黃金一直被視為避險資產,但現代人真的會去買黃金避險的,其實是極少數人,99% 的人 (無論個人、公司還是千億美元基金經理人) 都買債券避險。

所以 Brent 逐漸把眼界打開,開始看到世界金融體系是如何運作的。2016 年他開始預測:幾年內黃金與美元將同時上漲

要知道他的預測,違反金融領域的基本常識:黃金與美元應該是一個漲另一個就跌的 (負相關)。那 Brent 有什麼理由做出這樣的預測?(從今天來看,這個預測是準確的,而且這個趨勢將加劇持續下去。)

美元不斷增加

首先來看美元,這幾年美元有什麼變化:美國不斷增加美元

美國聯準會 (FED) 資產負債

上圖是美元的最高主管機關,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官網下載的資產負債,FED 印錢,去跟大型銀行買資產 (主要是美國公債),資產就會增加。

2009 年金融危機以來,FED 資產上升了四倍,時間之短,印錢數量之多,百年來都沒見過。

美元印這麼多,有什麼問題嗎?我自己看這件事的角度:是跳過是否印太多的爭議,而去看 FED 能否自主決定要不要印錢?如果 FED 有主動權,那錢太多就少印些嘛,太少就多印些囉,沒事沒事。

問題在 FED 很明顯是被迫印錢的。2009 年是什麼情況?美國百年銀行雷曼兄弟倒閉後,後面骨牌效應許多銀行正準備跟著倒下,根據部分主事者的回憶錄,最危急的時刻,美國距離民眾提款機領不出錢,只有幾小時的距離!

FED 被迫印錢,巨量的錢,把其它即將倒閉的銀行救起來,很明顯 FED 不能決定要不要印錢,當時印錢是唯一的活路。

後來的第二次印錢 (QE2) 第三次印錢 (QE3) 就有爭議了,至少沒有 2009 年那樣的急迫性,這導致部分 FED 官員看不下去而離開,其中有人開始把這些他們認為不道德的決策公開出來,最知名的是 Danielle,她寫書譴責 FED,也常上美國電視批評 FED。

FED 這樣撒錢,一直到 2018 年,FED 覺得情勢稍為穩住了,決定開始恢復所謂常態:也就是利率從 0% 開始升高,開始賣掉過高的資產,整體的效果就是降低系統中流通的美元。

2019 年七月,FED 意識這行不通,系統需要更多美元才能運作 (這邊我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知道 FED 看到了什麼,畢竟美國經濟如 FED 所說,還很健全,那為什麼需要降息?),不像 2009 年,這次 FED 搶先 (Preemptive) 採取行動,七月底開始降息,到了 2019 年底,利率從 2.25% 調降到 1.5%。

2019 年九月底,銀行之間互相借錢的市場 (REPO) 利率突然飆高 (2% 衝高到 10+%),顯示市場沒有足夠的美元讓銀行之間能夠周轉。於是 FED 再次啟動印錢,可以從上方資產負債表看到,2019 年底 FED 資產再次上升。

美元太多 → 通貨膨脹?

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要叫做通貨膨脹,不就是東西變貴,跟膨脹有什麼關係?東西變貴的道理也很簡單:地球上有一兆美元流通,跟地球上有 10 兆甚至 100 兆美元在流通,假設能買的東西大致上沒變,那每一樣東西都需要更多美元才能買到,這不是很單純嗎?

一杯咖啡原本一美元,後來錢變多了,大家的共識變成一杯咖啡要 10 美元,這就是通膨。如果你我的薪水沒有跟著漲十倍,那生活會變得很痛苦。

那美元遇到通膨了嗎?

這就是詭異的地方,2009 年開始,美國瘋狂印鈔,地球上平白無故多了 2 - 3 兆美元 (從 FED 資產負債表來看),但是,美國並沒有明顯的通膨。

資產的通膨 vs 物價的通膨

Brent 表示,通膨當然發生了,在哪裡?在股市,美股從 2009 年低點以來,已經上漲了 392%,將近四倍:

SPX, 1W, 2007–2020

FED 這十年來加印的鈔票,很大一部分給了大型銀行,再從大型銀行流入各種金融機構、公營民營的基金,這些單位為了獲利,很大一部分進到了股市。我不能說十年來股市沒有基本面支撐價格上漲,但多數專家同意,基本面沒有好到讓大盤漲四倍。

這也許跟經濟學家傳統上認知的通膨不一樣,但其效果是:擁有資產 (股票、債券、不動產等) 的人越來越有錢,沒有資產的人日子卻沒有得到對等的改善,簡單說,貧富差距拉開了。

另外一個通膨沒有發生的原因,是這些用美元買到的資產,很多是世界各國用它們自己的貨幣,換成美元後購買走了,形成所謂外匯存底

全世界都是美元資產的買家

自從上世紀二次大戰以來,美國靠著政治、經濟、軍事等優勢,在各種經濟活動的結果,是世界各國都買入大量的美元資產。

你可以想成一群孩子玩在一起,其中一個個頭最大的孩子王,人人都要繳保護費給他,以換取能繼續在這個圈子跟大家一起玩。

截至 2016 年,世界各國外匯存底有 63% 是美元資產,20% 是歐元資產,其它貨幣的資產小到可以忽略。美元資產中,很重要一部分是美國公債,其中以中國最高,接近 20% 的外匯存底。

而且不只美國公債,各國也都持有大量美國股票。我從自己比較熟悉的台灣政府基金來看,以下是台灣勞工退休基金持有國內與國外資產的比例:

https://www.blf.gov.tw/8812/8945/8948/8955/8957/

台灣退休基金 (新制加舊制) 規模約 3.4 兆台幣,換算美元約一千一百多億美元。其中超過一半是國外資產,當今全球最紅的國外資產不用懷疑,就是美元資產,包括美國股市與美國公/私債。

而且,在各國政府財政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大家都想辦法要增加投資的收益。猜一猜什麼投資最賺錢?答案還是是美元資產。因此像台灣內部也在討論,想要拉高國家基金在美元資產的部位,之後有可能看到 60% 的部位持有美元資產。

這麼高部位的美元資產,其實是很高的風險,但大家的選擇並不多,少數像中國、俄羅斯選擇買進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希望能對沖美元風險,但是從全球資產的分配比例來看,黃金市值 (八兆美元) 還是太小了,我們可以不過份的說,全世界流通的總資產,有太高的比例都被鎖在美元系統裡

到這邊,我們應該可以理解,雖然美國政府持續印美元,但全世界對美元的依賴與需求實在太龐大,以至於美元不但沒有貶值,還在升值:美元指數 (DXY) 從 2008 年到現在,已經升值快 30%。

美元指數 (DXY), 1W, 2008–2020

所以有一個全球等級的美元需求,持續上升中。而且只要美國在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霸權地位沒有明顯改變,這個趨勢就不會變。

相同的避險需求,有一小部分資金流往黃金,造成去年以來看到的,黃金大漲。

全球風險意識升高的背景下,同時推升了黃金與美元的價格

崩潰 (Melt Up)

系統崩潰有兩種姿勢:跪倒在地 (Melt Down) 跟炸飛 (Melt Up)。

美國正處在 Melt Up 的過程,沒有人知道這個過程需要進行多久才會到下個階段,但眼前,全世界搶著要美元,資金都想進到美國股市分享獲利,避險首選也是美國國債,美國政府自然樂於見到這個趨勢,或者,反過來問,美國政府有能力說不嗎?

很難想像,所有人擔心的事情,都是資金出逃到別的地方,導致本國經濟發展倒退。但美國需要擔心的問題,卻正好相反,當人們最狂野的夢想成真之後,往往就成了最可怕的噩夢!

這原本是童話故事才有的情節,卻在現實生活上演著。

在未來不知道幾年之內,這個惡夢將持續進行著,看空美股的人將繼續失望,看衰美元的人手上會持有比美元貶值更快的貨幣而哀歎不已,黃金與比特幣的投資人還得繼續漫長的等待,等待人們醒悟過來:稀缺性 (Scarcity) 才是資產保值唯一的王道

美國本土發生通貨膨脹 (東西變貴) → 美元升息

接下來談的都是未來的事情,五年或十年後,沒人知道多久會發生,但順著今天看到的現象推導下去,很可能會看到這樣的結果。

美國被迫不斷加印美元的過程中,某個時間點開始一定會看到美國本土發生通貨膨脹

迷思: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只有當美元不值錢了,美國才會發生通貨膨脹。

事實:美元值不值錢,取決於全世界對美元的需求。但美國本土是否發生通膨,則取決於美國民間流通的美元數量。

詳細分析:從 2009 年起加印的美鈔,還沒有看到物價明顯變貴,因為錢主要流進投資市場 (股市、債市、貴金屬),但這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貧富差距到一個臨界點,人們會選出一個願意把加印的鈔票直接派發給民眾的政府,很可能就是透過全民基本收入 (UBI) 的形式 (這部分是另一位專家的觀點,不是 Brent。) (關於這點,可以關注 2020 年美國總統候選人 Andrew Yang 的發展。)

屆時,通貨膨脹的條件 (流通在實體經濟系統中的錢不成比例地變多) 就滿足了。

結果:剛開始幾年,人們的日子會變好,因為可以買東西的錢變多了,人們會更加確信直接印錢給人民是對的選擇。

但從經濟學基本原理,與過去千年歷史的經驗中,我們知道通貨膨脹必然在幾年後跟著而來。

當物價開始上升,政府必然會有壓力要處理通膨。怎麼處理?通膨代表錢太多,需要設法把錢帶離開實體經濟系統。怎麼做?答案還是是升息,吸引人們把錢放到銀行去生利息,減少市面上流通的錢。

美元升息 → 其它貨幣被迫升息

美元一旦啟動升息,全世界主要貨幣都必須跟著升息,而這會導致災難性結果。

這邊有兩個概念要先知道 (我舉台幣為例子,其它貨幣道理相同):

  1. 為什麼美元利率會影響台幣升值或貶值?
  2. 台幣一直升值或貶值有什麼關係?

第一比較簡單,如果今天把存美元到銀行有 10% 利率,存台幣則是 0% (極端例子較有感覺),則所有人都會賣台幣買美元,簡單的供需法則,人人要的美元會變貴,沒人要的台幣會變便宜,結果就是會看到 (台幣兌美元) 匯率從 30 貶到 40。(這數字後面舉例會用到。)

第二,台幣貶值有什麼關係?最簡單的,國外進口的東西會變貴,例如,一罐 10 美元的奶粉,原本只要 300 塊台幣就能買到,當台幣貶值到 40 的時候,就要花 400 塊台幣才能買到同一罐奶粉。

一般人會覺得,那就讓台幣升值就好啦,但這樣進口的東西會變便宜沒錯,但台灣的貨物賣到國外就慘了,如果我們也生產奶粉,台幣匯率 30 的時候我們一罐奶粉也賣 300 元台幣,可以收到 10 美元,當台幣匯率升值到 20,此時 10 美元只能換成 200 元台幣,馬上少賺 100 元台幣。不要小看這邊的差距,很可能這間公司就活不下去倒閉,連帶造成幾百人幾千人失去工作。

所以台幣升值不利出口,貶值不利進口。而全球化時代下,大部分國家都需要平衡這兩個項目,才能維持經濟穩定發展,不可能允許貨幣不斷升值或貶值。

所以當美元開始 (為了處理通膨而) 升息,台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就會被迫貶值 (從 30 貶到 40)。此時台灣央行只能被迫跟進升息。

升息 → 債務危機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利息高好像大家都開心嘛,為什麼央行不要維持高利率就好?

除了上面提到,利率高低會影響台幣升值/貶值,連帶影響我們的物價或是經濟發展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債券

當今的政府都是舉債在運作的,美國、台灣、歐盟、日本、中國都一樣,舉債的意思是,政府準備一張紙,上面寫著「政府要跟你借錢,幾年後會還你錢,同時這段期間還會定期給你利息,利率是多少」,然後政府拿這張紙去跟人民借錢,然後政府拿錢去做事。

為什麼有人願意買債券?首先,要不要買未必是你我能決定的,例如我們存在國家的勞退基金裡面的錢,不用經過你我的同意就會購買公債。再者,錢買債券比起放在民營的銀行,一般認為會更安全,畢竟債券後面有國家政府掛保證。因此公司與個人也會有動機買債券。

但這張借據的代價是,政府每年需要付出的利息,加上到期要還的本金

既然政府一開始就不夠錢做事而需要舉債了,後來怎麼會有錢付利息跟還本金?答案是,準備好了嗎?借新的錢還舊的債,再發行新債券,籌到的錢一部分拿去還利息與本金。借錢還錢過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模式有個特色,後面借的通常比前面欠的要多,換句話說,會越欠越多錢。

這種借新還舊的公債模式,全世界政府都在用。在過去四五十年,大家的經濟在高速成長的環境下,人們樂觀地相信這樣的成長會永無止盡一直下去,未來的政府一定會比現在更有錢,因此借新還舊雖然直覺上不合理,但大家都默許使用這樣的模式生活下去。

但全球主要國家經濟高速成長的時代慢慢過去了,連發展最快的中國,成長率也明顯開始趨緩,上述關於公債的信心開始出現裂縫,有人開始懷疑:如果經濟成長持續放緩,政府稅收持續減少,那很明顯未來必然有個時間點,政府會發不出利息更還不了本金。

那怎麼辦?先減少利息支出吧,因此利息降低的效果之一,是債券利率也跟著降低,否則政府已經快發不出利息了。什麼,你說本金,別開玩笑了,利息都生不出來,去哪生本金的錢。

因此,到了各國政府被迫升息的階段,國家級債務的危機就正式引爆。歐盟、日本、中國都一樣,差別只有先爆與後爆而已。

(其實我們已經在 2012 年看到第一個例子了:希臘。但希臘是本身體質不良的小國,這邊談的是連體質健全的大國,都將受到極端的美元貨幣政策影響,而發生類似希臘那樣悲慘的國債危機。)

終局 (End Game)

上面,從專家的描述與我的理解中,我們看到一個美元本位的貨幣/資產系統,相對於 1971 年以前的金本位系統,美元系統的特色是貨幣數量無上限,且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貨幣政策 (美國發生通膨了,必然會調高美元利率,顧不得是否引發其它國家的債務危機。)

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聽過任何一位專家能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頂多談到需要轉換到另一個系統,最常見的是回到金本位,但提金本位的專家也承認,第一看不到合理的轉換過程,第二個金本位明顯很難適應全球化、數位化、網路化的世界。

當終局來臨的時候,你我今天認知的錢,將失去價值。黃金很可能會很重要,而只要網際網路還能運作,加密貨幣一定也有其支持者 (先不管人數多或少)。有可能會有大規模戰爭,也可能沒有,不知道。

終局之前

美元會持續升值,盡管美國持續印鈔,持續撐高股市等資產的市值,但有全世界願意購買美元資產,這個 buffer 太大了,因此美元貶值之前,還有很大很大的空間繼續升值。你應該持有美元資產,無論是換成美金,或是購買美元的基金。

黃金會持續上漲,但要注意,只要美元系統還在運作,黃金就不會失控飆漲。所以買黃金的目的是避險 (我們不知道美元系統哪一天崩潰),不是賺價差,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五年後黃金可能還是在 2000 美元水準,(還) 不會看到五千美元甚至更高的失控金價。

美股還有空間繼續往上漲,儘管 Ray Dalio 高聲呼喊「這世界瘋了」,並且開始對賭美國股市今年三月將崩跌 (我相信他是為了提醒世人注意風險。),但如果把格局從美國再往外擴展到全世界來看,美股還有全球廣大投資人撐腰,這已經不是美國人自己可以決定要不要讓泡沫破滅了。

低利率與 FED 持續印錢REPO 市場的異常,以及 FED 大量印鈔的行動,看起來將從特別的救援行動,變成常態性的運作,換句話說,從 2009 年開始的印錢,應該是停不下來。一停下來就會出現流動性風險,造成系統崩潰。在美國本土通膨失控之前,低利率應該也會成為常態,今後 FED 一切的政策只為一個目的服務:滿足越來越大乃至於已經失控的美元需求

比特幣會持續上漲,而且越來越連動黃金,而成為避險的概念。今天,我推測全世界真正理解比特幣的人口,不到萬分之一。絕大部分持有/買賣比特幣的人都是投機的目的 (Peter Schiff 關於現狀的描述是對的)。但隨著美元系統危機越來越明顯,現狀是會改變的,當人們避險的意識升高,對區塊鏈本質了解增加,比特幣的需求只會上升,同時供給不斷下降 (每四年減半),只剩價格可以上升,十一年來就是靠這個原理價格不斷推升。


後記

我寫經濟議題,不是要危言聳聽,我想理解這世界怎麼回事,我想去解開那些我一直耿耿於懷的疑問 (通膨、利率、匯率、債券等等)。

隨著我對世界運作理解的增加,無可避免,就會想要去研究解法,美元困境有什麼解法?有什麼方式重回金本位?金本位在網路時代如何運作?世界儲備貨幣下次的轉換,是否一定要透過戰爭,如歷史上過去那樣?有沒有更文明的方法?

尤其是比特幣,出現在美元終局的這個時代,一定不是巧合。最低限度,比特幣提供了一種網路原生貨幣的概念產品 (Proof Of Concept),概念產品值多少錢?如何過渡到終端產品進而真正上線運作?這是往後幾世代的人要努力的目標。


Bitcoin Tip: 3QqoDDrvWNZs6Gf9ZfD2gdbidhcdKs4kxJ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