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轩秀
尚轩秀

如何進行有效思考?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當遇到簡單問題的時候,單刀直入的就去做了;

但是遇到複雜的問題,想半天也想不出來問題在哪里,好像從哪里入手都不太對。

最近我就遇到了太多類似的問題,作為一個文科生來說,邏輯思維這塊天然要弱一截,很多事情自己心裏是清楚要怎麼去做的,但是就是表達不清楚。

所以又再次去看了金字塔原理中思考的邏輯這一章節,主要講了大腦進行邏輯分析的三種情況。

當我們在再去思考某些事情的邏輯關係的時候,大腦必須要進行一系列的邏輯分析,而大腦的邏輯分析活動有三種:

1.按照時間(步驟)順序去思考,確定前因後果關係

原因構成了一個過程、流程或者一個系統,這些原因必定會導致最終的結果。

比如第一、第二、第三.....原因1、原因2、原因3.....代表一個過程或者系統的一組行為必定是按照時間順序,而對該組行為的概括必定是採取這些行動後取得的結果或者要達到的目標。

2.按照結構(空間)順序,將整體劃分成部分

這個一般用於繪製組織結構圖或者行業結構圖,比如某公司—部門甲、部門乙;

還可以用於彙報的時候結構化的展現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也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利用結構化的思維幫你更快的找到本質問題。

結構化思考相對來說要複雜一點,但是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運用的都是比較多的。

結構順序要遵循MECE原則:

①各個部分之間互相獨立,沒有重疊,具有排他性

②所有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

只有在遵循這一原則的前提下你的思考才是有效的,那如何進行結構化思考?

第一步—明確目的,找到分解的角度

在問題分解之前,先弄清楚分解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根據目的進行拆解與結構化。

比如對於一個專案:

①如果目的是分析進度:那就應該按照時間(步驟)順序來分解。

②如果目的是分析成本:那就應該按照工作專案來分解

③如果目的是分析客戶:就按照用戶的基本屬性來分解

第二步—按照MECE原則組成結構

以上圖來自富研社

對於問題的解決方法有深刻的理解以及腦海裏面有現成的結構就用演繹法,演繹法一般是由因推導出果,由一般推導出特殊的思維方式。

①自上而下使用演繹法設計結構

根據第一步確定的目的來確定目標問題是什麼,然後再根據劃分方法去確定第一層的關鍵要素,以此類推。

以上圖來自富研社

如果腦子比較混亂,找不到分解的角度,可以使用歸納法,歸納法就是由結果出發,尋找原因;

通過觀察、對比、分析,找到事物直接的因果關聯過程。

②自下而上使用歸納法提煉結構

》針對目標問題,窮盡所有能想到的內容

》再在所有想到的內容中找出相同的和不同的進行歸類

》梳理邏輯層次,構建金字塔結構

我目前大部分時候都是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有點類似頭腦風暴的感覺,把我能想到的問題方法全都列出來,然後再去進行歸納總結,梳理成比較清晰的框架結構。

需要費點時間,但是一旦你能完成整個流程,你對如何去解決一個複雜問題一定會很清晰。

③調整結構給出方案

最後一步就是對著你整理出來的清晰結構,思考出每一個分支的解決方案,這個就是把大問題化解成各個小問題一步一步攻克。

如果對於思維邏輯比較感興趣的可以搜索富研社公眾號,裏面的很多內容很燒腦但是很乾貨。

3.按照程度(重要)順序去思考,將類似的事物歸為一組,

這是對一組具有某種共同特點聚集在一起的事物進行陳述或分析時採用的順序,使用這種方法需要指明每組中的專案(思想、觀點、問題等)具有共同特性,確保將所有具有該特性的專案列入一組。

在每組中,根據各個問題具有的特性程度高低排序—特性表現最鮮明的問題排在第一位,即先強後弱,先重要後次要。

4.選擇哪種思維方式才能更好的表達你的思考邏輯

①如果劃分時強調的是事情本身,那麼各部分展現的就是一個邏輯過程(流程),應採取時間順序。

②如果劃分時強調的是事情發生的地點,強調空間位置,那應該採取結構順序。

③如果劃分時強調這件事情與某一個事物的關係,那麼劃分就是一種歸類,各部分的思想應採取重要性順序,而你所採用的重要性判斷標準就決定了思想的排列順序

以上這些方法,都是需要結合自己的本身情況不斷實踐,最終變成自己獨有的一套方法。

我也在慢慢實踐中,實踐下來,在向上文字表達中比之前要有邏輯的多。

但是口頭表述這塊,還是會出現思考的和說出的不一致的情況,尤其是在緊急彙報的時候,太考驗人的思維敏捷度。

以上希望對大家有用,有找到其他好的方法再來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