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n
Saturn

为什么汉人不在蒙古草原扎根?

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简单来说就是“燧发枪普及前文明民族无法长期控制草原”。所以汉人在此之前在草原中无法长期维持民族身份生存,会很快被游牧民族打散消灭沦为奴隶进而失去民族身份。

具体来说,游牧这种生活方式晚于农耕,游牧民族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以后,当时汉民族(和其前身华夏族)已经形成很久了。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导致行政成本低,后勤成本几乎为零。汉民族如果要在草原维系存在,需要从后方运粮,这是亏本买卖。特别是古典时代(秦汉)结束以后,进入中世纪(唐宋),技术扩散,农耕民族不再垄断锻造技术的坚甲利兵,导致农耕民族在草原的军事存在在蛮族的军事存在面前处于劣势,更加不可能在草原上维持存在了。

有人问了,那汉人可能不可能在草原上保持民族认同但不依赖国家支援,过游牧生活呢?比如让中央朝廷分封几个汉人游牧汗王?

很遗憾,不可能,而且就算做了也不可能在草原上保持一个“汉人游牧部落”。第一,游牧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生活方式,游牧民无肉可吃,靠奶过活,处于部族残酷的极权专制统治之中,生活极其凶险,一次天灾就可能整个部落灭亡,时时刻刻面临残酷的游牧民之间的血腥战争。汉人士绅/藩王/绝大部分农民都不会愿意自愿去草原生存,去了的亡命徒也不适应草原生活,会迅速被打散消灭沦为游牧民的奴隶。

第二,你要搞清楚一点,草原上保持“民族认同”是极其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草原蛮族的低行政成本+高效强大的武力是在残酷的游牧民战争中锤炼出来的,也是以政治体制高度简单且脆弱为代价换来的。这意味着一个强盛一时的部落会因为可汗的决策失败迅速垮台,从氏族部落联合走向民族的过程数次功亏一篑,或者原本强大的“统一的”民族又被其他部落击溃消灭/南下转变生活方式空出草场,人沦为奴隶最后被其他氏族部落吸收,草原重新洗牌等待下一个民族。柔然契丹无不如此,你不妨想一个问题,成吉思汗是12世纪的人,他编纂了《扎撒》算是蒙古民族统一和历史记忆的开始,而蒙古前身室韦人在北魏就有,这说明了什么?无非就是草原战争残酷到草原民族的“周公”出现是个小概率事件,而且因为残酷且政权不稳定,形成共同历史记忆和共同典籍的概率要更小。假如周二世而亡,可能出现周礼么?诸姬还能长期维持么?

我的意思就是,在人类进入燧发枪时代以前,古典时代末期到中世纪,甚至到文艺复兴时代,草原处于永恒征战和混乱之中。文明民族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对草原的统治,也不可能在草原上生活。草原上的蛮族们彼此残杀,政权旋起旋灭,氏族部落随着政权覆灭而被消灭或被吸收,连维持自身民族存在都难,更何况文明民族的外来户和亡命徒呢?

真正让文明民族征服草原的,还是技术。文艺复兴时代火器的应用,极大的增强了火力投送量,没能力制造大炮的单纯游牧民(比如蒙古人,区别于作为蛮族军事集团的奥斯曼/满清/中亚那批)冲不破战车,射不过大炮。但这个时代是冷热兵器混用,文明民族军队要装备重甲/战车/大炮才能上草原,后勤压力更大了,还是谈不上“征服”草原。等18世纪,燧发枪普及了,情况就不一样了。12世纪,即使在后方长途跋涉运输后勤补给的大军保护下,农耕民族在草原开垦的据点都难逃被游牧民攻破的命运,军队来支援了都打不过。16世纪,农民必须瑟缩在大炮和城墙后面,也不可能一边种地一边练习复杂的火绳枪+长矛方阵。18世纪以后,随着燧发枪普及,只要会扣下扳机,农民也能迅速成军,这个时代本来也是民团取代职业军人的时代。所以东欧波兰和俄罗斯等国迅速横扫了草原,汉人在满清治下把蒙古人欺负的如同印第安人一般也是明证。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汉人王朝如果存活到18世纪,草原都会在100年内被汉人摧毁,蒙古人会步印第安人后尘甚至更惨。

所以说汉人不能在蒙古草原上扎根,这是错的。燧发枪普及了,农耕移民能轻而易举武装起来击溃游牧民了,自然就能扎根了。

作者:汉之声专用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4809532/answer/2282199826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