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landStudent
MainlandStudent

A student from mainland china

各种【一元化思维】的谬误——从“星座理论”到“共产主义社会”(搬运)

原作写于2014年,纯搬运,未作更改。


★“一元化归因”的谬误

“单一归因”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先从这个话题说起。

这个谬误的洋文是“fallacy of the single cause”,意思是:用单一的原因来解释某个事物,因此导致对其它原因的忽略。

◇星座理论

所谓的“星座理论”就是根据你出生的时辰,算出你属于某个星座;然后根据你属于哪个星座,来判断你的性格特征(甚至还可以推断你的人生运势)。

如果按照该理论来推演,同一个时辰出生的人,性格都应该是一样的。那这个世界上跟你同一个时辰出生的人,多了去了,难道这些人都跟你的性格一模一样?显然不可能嘛!

说到性格的形成,其实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童年经历、受教育情况、社交圈”等等。而“星座理论”的荒诞之处就在于——企图用某个单一的因素(出生时间)来解释“性格的形成”——这就是“一元化归因”的谬误。

类似于“星座理论”的忽悠还有很多,比如“血型理论”啊、“生肖理论”啊。大伙儿不妨举一反三。

◇阴谋论

另一个“单一归因”的常见例子就是“阴谋论”。

阴谋论的基本套路是这样滴——存在某个极其牛逼的组织(或政府机构),策划了各种各样的重大事件。关于“阴谋论”的批驳,可以看俺在几年前写的一篇专门的批驳文章《聊聊阴谋论流行的原因及其弊端》。

举例——《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是前几年很火的一本书。书中把历史上的种种大事(比如“拿破仑战争、美国南北战争、1929年大萧条、二战、金本位体系崩溃”等等)都说成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幕后操纵。

举例——海外反华势力/境外敌对势力

这个阴谋论是咱们朝廷发明滴。你可以留意一下,天朝一旦出现啥不光彩的事情,喉舌们总喜欢搬出“海外反华势力/境外敌对势力”来作为解释,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撇清自己的过错。

比如朝廷喉舌就把“六四民运”说成是“境外敌对势力发起的”。但其实捏,如果你看过俺写的《回顾六四》系列,你会明白当年爆发学潮的因素有很多,而“胡耀邦逝世”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至于所谓的“敌对势力”和“幕后黑手”之说,基本上是朝廷转移视线的手法。

举例——党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你如果多留意,还可以想出其它一些阴谋论的例子。比如国内论坛的时政板块,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言论,不妨称之为“党中央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这种论调把朝廷捧得很高,哪怕是朝廷在外交方面的重大败笔,都可以说成是“裆中央”未雨绸缪的伏笔。

★“一元化评价”的谬误

“一元化评价”指的是:企图用某种过于简单的描述来评价某个过于复杂的对象。

◇“智商”的谬误

“智商”(洋文叫 IQ)这个词儿,好多人都听说过,俺就不解释了。关于“智商测试”,有很多种方法。此处不想具体评价某种测试方法是否科学。俺想说的是,“智商”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谬误

人的智力构成,包括很多种维度(比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对这些不同的能力,相互之间是无法进行【量化换算】的。换句话说,你不可能把“观察能力”通过某种算法折算成“记忆能力”,反之亦然。另外,上述这几个能力只是“大类”,下面还分“小类”。比如“观察能力”还有“视觉”和“听觉”之分。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客观全面地表示某个人的智力水平,至少要通过一个“矩阵”,才能把相关的信息完全表达出来(如果你不晓得啥是“矩阵”,自己去查维基百科)。

但是在“智商”这个概念中,企图用【单个】的数字(也就是“标量”)来全面地表示某个人的智力水平。其造成的结果就是“无意义”。也就是说,“智商测试”得到的这个数字【不能】表达出啥有用信息。所以是“无意义”的。

比方说,两个人的智商测试结果都是120,你能说这两个人的智力水平相似吗?【不能】

比方说,某人的智商测试结果是100,你能说这个人的智力跟普通大众相似吗?【不能】(有可能此人的某些指标非常非常高,而另一些指标非常非常低,因此导致最终测试结果是100,但这样的话,此人显然跟普通人完全不同)

◇“左派/右派”之称的谬误

在网上讨论政治话题,经常会看到网友使用“左/右”来形容政治流派。这又是一种“一元化评价”的例子。因为不同的政治流派之间的差异,不是一个维度上的差异,而是【多个维度】上的差异。举例如下:

个人方面: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义 VS 国家主义

经济方面:放任 VS 管制

政府方面:大政府 VS 小政府 VS 无政府

外交方面:孤立主义 VS 国际主义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请注意:上述的每一个维度都【不是】只有两个端点,而是如同“数轴”一样,可以连续分布的。就好比“经济”这个维度:如今已经没有哪个国家是 100% 的自由放任(历史上的英国曾经出现过),如今也没有哪个国家是 100% 的管制(人类历史上,大概只有红色高棉做到了“废除货币,废除财产继承”,参见《最“纯正”的共产主义政权——红色高棉简史》)。如今的国家要么偏向“放任”一端,要么偏向“管制”一端,当然也有一些是折中的。

从上面的举例可知,反映政治立场的维度有很多,而“左/右”的说法,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个维度。所以用“左/右”来形容政治流派,显然是以偏概全。所以俺经常建议说:要称呼政治流派,最好直接用“某某主义”来称呼,比较准确,避免歧义和误解。比如曾经有读者问俺的政治立场,俺会回答说倾向于“古典自由主义”,而不会回答说俺是“左派”还是“右派”。

◇“脸谱化/标签化”的谬误

所谓的“脸谱化”就是说,你对某个事物的认知,被某个特定的符号所取代。一提到该事物,你脑海中就【只会】出现该符号。

举例:

如比这几年“抗日神剧”热播。很多50后60后的中老年人,整天看着这些“抗日神剧”,其中一些人对“日本人”的认知就会变成“脸谱化”。一提到日本人,他们脑海中就只有“抗战中的日本鬼子”这个印象。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印象。

“脸谱化”的例子还有很多,列位看官不妨自己琢磨一下。

◇“评价成功人士”的谬误

天朝的拜金主义盛行,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人都以“身家的多寡”来评判某个人是否属于“成功人士”(这同样是一种“单一化评价”的谬误)。然后那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影响下,自然也被塑造成“拜金主义者”。如此就陷入某种恶性循环。

其实对“成功”的评价,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个独特的“成功标准”,然后为之奋斗。如果你老是以别人的评判标准来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你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对“标准答案”的幻想

作为一个“理工男”,俺要特别针对“理工科”的网友强调一下——“理工科”(尤其是“理科”)更容易产生这样的谬误。因为在理科的领域里面,很多问题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随便举几个例子:

比如几何学:在二位平面上用定长的封闭曲线围出最大的面积,标准答案是圆形。

比如力学:给定一个物体,找出其重心,这个也是有标准答案的。

......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实际工作中,你碰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下面俺举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

◇举例——翻墙方面

先说一个大伙儿常见的例子——翻墙。“如何翻墙”这个问题,就没有标准答案。翻墙的方法有很多(看过俺博客的同学应该知道),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你没法说哪个方法就是最优的标准答案。

比如“修改 Hosts”方法,速度是最好的,但隐匿性是最差的,而且无法针对“IP 被屏蔽的网站”。而俺经常推荐的“多重代理”(参见《用多重代理隐匿公网 IP》),速度和稳定性会变差,但是隐匿性非常好。

◇举例——投资方面

经常看到有人在网上问,最好的投资渠道是啥?这个问题同样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资金量”是不同的......而且在不同国家,或者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投资环境又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给出某个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

就以“知识结构”来说吧。像巴菲特可以通过阅读财报,来分析某个上市公司是否具备可投资的价值。但是大部分网友去看财报,通常是一头雾水——因为不具备相关的知识结构。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比如“择偶的方法、长寿的方法、教育子女的方法”等等,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对“银弹”的幻想

“银弹”一词出自西方,洋文称为“Silver Bullet”,相当于咱们这边所说的“万金油”(包治百病)。换一个比较严谨的说法就是:用单一工具来解决某个领域的大部分问题(甚至所有问题)。

◇举例——软件开发方面的银弹

软件工程界的大牛 Brooks 在其代表作《人月神话》中,专门有一章叫做“没有银弹”,批驳的就是上述现象。俺个人认为,这一章是整本书最有价值的一章(09年刚开博客的时候,俺曾经写过此书的书评:《人月神话》——不朽的软件工程名著,当时就特地强调了“没有银弹”这一章的重要性)。

最近半个世纪以来,软件开发领域出现过很多新技术。很多新玩意儿刚刚推出时,都被渲染成是“银弹”。比如在编程技术方面有:OOP、CORBA、COM、Java......流程方面有:RAD、RUP、CMM、Agile......上述这些,有的已经过气了(比如 CORBA),有的虽然还在使用(比如:敏捷开发),但并没能根本解决软件开发的根本性困难(也就是说:有用,但没有传说中那么牛)。

针对程序员读者补充说明一下:

《人月神话》中已经深刻分析了,软件开发的“根本性困难”到底啥。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软件开发的根本性困难”,自然就明白软件史上的那些银弹咋会失效。

◇举例——医疗保健领域的银弹

前几年,咱天朝出了一个张悟本,号称“绿豆神医”。此人在电视上(包括 CCTV)大肆鼓吹绿豆汤可以治疗各种各样的常见病(至少包括: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肿瘤......)。

这不就是把绿豆当“万金油”嘛 :) 还好这位张神医已经倒台了。否则的话,不知道还要误导多少人。

(后来听说这个张神医因为脑梗住院了,看来他连自己都没搞定啊)

★对“终极”的幻想

和“银弹”很接近的另一个话题就是“终极”(终极理论/终极体系/终极方法)。看完下面的介绍,你会发现:对“终极”的幻想,(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元化思维的谬误”。

◇政治领域:对“共产主义”的幻想

估计出生在天朝的网友,通常都被灌输了马克思那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更贴切的术语是“历史决定论”)。作为共产运动的第一任教主,马克思预言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形态。

对“历史决定论”最成功最彻底的批判,来自于哲学大牛波普尔。他在50年代写了一本很有影响力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从各个角度反驳了马教主的那套理论(好几年前,俺的网盘上就分享了此书的电子版)。

考虑到很多人不喜欢阅读枯燥的理论著作,俺把波普尔最核心的反驳,大致整理如下(俺的理论水平有限,如有纰漏,欢迎指出):

1. 人类掌握的知识水平/科技水平对历史的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对这点,马克思自己也承认的)
2. 人类不可能预测未来年代“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通俗的说:如果某个知识你能够预测的话,那么该知识就属于“现在的知识”而不是“未来的知识”。或者换种说法:充其量只能预测“已知的未知”,但是无法预测“未知的未知”)
3. 既然不能预测“知识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自然无法预测历史的发展。
4. 如果连历史的发展都无法预测,那么更不可能去讨论“发展是否有终点”以及“如果有终点的话,终点是啥样的”

(请注意:上述只是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最致命的反驳。除了这个,波普尔还在其它几个方面指出了马克思的谬误)

上述推导过程的关键在第二步。波普尔在书中用了比较复杂的【逻辑证明】(人家给出的是“证明”哦,不是主观拍脑袋的哦)。在此书的序言中,波普尔说道:

我在书中提供的(对第2条)证明是复杂的——如果能找到较为简单的证明,我也不会惊异。我的证明在于指出了任何科学预测者——不管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部计算机——都不能用科学方法预测它自己未来的结果。只有在事后,这样做的尝试才能获得结果;但对于预测来说,已经为时太晚了——只有当预测已成为追溯(retrodiction),这些尝试才能得出结果。
这个纯逻辑的论点适用于各种各样的科学预测者,包括相互配合的预测者“社会”。这意味着任何社会不可能科学地预测它自己未来的知识水平。

说到这儿,顺便再抹黑一下党国。

马教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理论,从发表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经过这一百多年,这两个领域已经有了长足进步。马教主的很多理论都已经过时了(比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理论”,还有刚才提到的“历史决定论”),而且他的理论经过后人的大量批驳,都快成筛子(千疮百孔)。但是在咱们天朝,依然把马克思那些理论当宝贝一样供着,并且灌输给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去年的《解放军报》,甚至还在社论中提到: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连这种话都敢说,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俺常说:天朝不愧是一个奇葩的国度。

◇理论物理领域:对“TOE”的幻想

(本小节涉及数理逻辑和理论物理,没有相关基础的同学请自行略过)

在理论物理领域,有一个很有名的东东,叫做“TOE”(洋文“Theory Of Everything”的缩写)。这玩意儿号称是理论物理的“圣杯”——从牛顿开始,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就有“TOE 情结”,并视之为“物理学的终极目标”。

(注:为了避免歧义,俺写这篇博文时,特地在上述这段中标注了 TOE 的维基百科链接。TOE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指“4种基本作用力的统一”;广义的理解,包括理论物理学发展史上的各种 TOE)

有好多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都坚信:“总有一天可以实现(某种形式的)TOE 理论”。某些乐观的科学家甚至认为:TOE 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被搞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至少包括“爱因斯坦、霍金、温伯格”等人。霍金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还信誓旦旦地宣称,TOE 已经“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但是到了本世纪初(大约2002年左右),霍金的态度出现180度转变。他之后在各种场合作了名为《哥德尔和物理学的终结》的演讲(洋文全文中文节译),分享了他的观点。其大致意思是:物理学理论必定要基于某些数学模型。而数学理论会受到“哥德尔不完备定律”的制约。所以建立在数学模型基础上的物理理论,必定也是不完备的。(提醒一下:这里所说的“完备性”是有专门定义的术语,不要想当然地去理解)

貌似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理论物理学家开始意识到——TOE 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东东。

俺的观点是:哪怕将来有某个理论能够统一4种基本的力(目前4种里面已经统一2种了),该理论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XXX统一理论”,而没有资格称之为“Theory Of Everything”。因为任何人都【没法证明】:宇宙间仅有这4种相互作用。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会有人发现第5种【基本的】相互作用。

★“一元化思维”的根源

俺大致分析了一下,有如下几种可能的根源(想得未必全面,欢迎大伙儿补充)。

◇思维的惰性

很多“单一化归因”和“单一化评价”,都跟“思维的惰性”有关。

比如“星座理论”能够盛行,原因之一是因为“思维惰性”。很多人因为思维惰性,懒得对某人进行更全面的观察和了解。以星座来判定某人的性格,几乎是最省事的。

引申阅读:

俺后来写如下这篇博文,从“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层面介绍了“思维的惰性”——其根源是某种称之为“认知负担”的东东。

为什么独立思考这么难?——谈谈心理学的成因,并分享俺的经验

◇信息来源的单一

某些“单一化评价”是由于信息渠道的单一导致的。

比如前面提到“日本人的例子”。如果某人只通过“抗日神剧”这一信息渠道来接触到日本人,那么他/她对日本人就会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

◇知识结构的单一

如果某人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他/她在看待某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往往只看到自己熟悉的那一面(那个维度),对于自己的知识面欠缺的其它维度,就容易忽略掉。所以这类人也比较容易出现“单一化归因”和“单一化评价”。

◇一致性原则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一致性原则”。俺在这几年的博文中不止一次提到过此原则,这里就不展开了。

俺觉得:某些“银弹情结”应该跟“一致性原则”有关。

◇走捷径的心理

还有一些“银弹情结”跟“走捷径的心理”有关。比如前面提到张悟本的例子。

很多人宁愿相信“绿豆包治百病”的说法,因为这样一来,就可以省去看病/吃药的麻烦。于是就“宁可信其有”。

◇过于追求完美

前面提到理论物理学家对 TOE 的追求。这个属于“过度追求完美”导致的问题。

★总结

本文写得杂七杂八的,所以最后要稍微总结一下。

当你企图用某个【过于简化】的东东(理论/工具/方法论)来处理某个【足够复杂】的对象,你通常会走入死胡同。常见的“死胡同”有如下4种:

1. 得到【片面】的结果(比如“脸谱化/标签化”的例子)

2. 得到【错误】的结果(比如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言)

3. 得到【无意义】的结果(比如“智商”的例子)

4. 【永远得不到】结果(比如理论物理领域的“TOE”)

关于转载的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编程随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4/09/oversimplification.htm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