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
Mei🌹

👩🏻‍💻 Project Manager @ 科技業 👏🏻 有拍就會盡量回拍,互相支持鼓勵寫作 #好奇寶寶 #PM實踐者 #積極學習 Medium(主要分享PM/UX相關的主題內容):https://reurl.cc/0jZRXM 與我聯繫方式:maggiemei1225@gmail.com

講座心得|互動設計軟硬整合趨勢,從設計、科技到商業的思考

互動設計是" 創造人們與產品、服務及環境接觸時,產生有意義且超越期待的雙向行為"。

由於最近在上 Google 於 Cousera 平台上開的 Google UX Design 課程,開始對於 User Experience 範疇(包含 visual design, interaction design, motion design 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看到商業思維學院有開設互動設計與軟體相關的主題講座便立馬報名兌換!

本場講座的講者為 IxDA Taiwan 台灣互動設計協會 理事長 李德俊(紅豆),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為推廣「IxD 互動設計」與「UX 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專業社群,講者於講座開頭沒多久後即破題分享他所認為的互動設計是:” 創造人們與產品、服務及環境接觸時,產生有意義超越期待的雙向行為”。

那究竟該如何創造產生出這種有意義且超越期待的雙向行為呢?講者提供以下互動設計思考三步驟以協助大家切入發想:
1. 同理及轉譯需求(關鍵意義)
:真誠的了解使用者/客戶,並轉化成可溝通及視覺化的方式2. 探索可能性(互動形式):尋找方案及架構流程,可從流程中有意義及好控制的接觸點下手
3. 適合且易用(容易使用)
:簡單且能順利地完成任務,使用者能很快學習的操作形式
而進行完互動設計思考後,在產品設計與開發的流程中,亦須將使用者商業以及科技三大要素納入考慮,將前述提及的三大步驟與三大要素結合以找到最適當的平衡點並結合應用。

以現行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軟/硬體互動設計,包含手機週邊中的硬體元件及感測器、硬體人機互動設計(音箱/生物辨識)、姿勢/手勢辨識與設計、對話式/語音介面、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等皆為互動設計之範疇。

此外,今年金曲獎最佳華語男歌手 蛋堡(soft lipa)《家常音樂》專輯內,有支MV〈音菩薩〉完美呈現音樂 x 科技 x 互動(VR)的設計,將個人的內心世界以魔幻又神秘的方式展現;而 Facebook 執行長祖克柏於日前宣布成立新團隊專責「元宇宙」(metaverse)的開發與應用,其中,「元宇宙」意指在共享的線上世界,可以讓許多使用者互動、消費,甚至工作。而伴隨近年5G、AI、AR與VR的發展,加之疫情推波助瀾阻絕人與人實體接觸,個體進入虛擬世界尋求互動的渴望更加強烈,VR、AR以及元宇宙所能做的即為幫助人們體驗那種臨場感,即使兩人相距數百英里遠,也會感覺實際上正共處一室。而元宇宙真的會實現嗎?我想開創元宇宙應還有一段路要走,此將為一個漸進式的過程,也將伴隨著許多待探討的問題。

而舉例完互動設計的應用之後,最終講者與我們分享如何透過任務情境化行為分析,來找出不同階段產品開發流程所適合的互動形式,主要須先透過以下六因子,分析該場域中的使用行為:
1. 任務連續性:執行該活動時,是否須連續性的操作(連續<->不連續)
2. 操作重複性:執行該活動時,是否會重複性的操作相同任務或功能(多<->少)
3. 操作複雜性:執行該活動時,操作方式是否為單一,或是需要很多不同的步驟及方式操作(單一<->複雜)
4. 反應狀態:執行該活動時,是否需要多點思考,還是已經習慣、直覺簡單想一下即可(直覺<->思考)
5. 觸發方式:執行該活動時,為需要使用者主動去操作,還是使用者透過系統被動收到訊息(主動<->被動)
6. 資訊隱私:執行該活動在該場域時,資訊是否可以公開,還是為私人操作的行為為主(公開<->私人)
藉由透過對照情境,依照以上互動行為分析的光譜結果,進而推測並選擇較合適的人機互動方式。

以上為我於本場講座的心得與收穫,若覺得有幫助或收穫歡迎讚賞給我鼓勵~有任何想交流的部分也歡迎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