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姸名
陳姸名

為了和寫文章的人交朋友而註冊的台灣小國島民...。目前地表人界的稱謂是天空看守所所代。37歲的時候決定作37件沒作過的事情,意外成為習慣,終於也作了煮婦:進廚房、上傳統市場,尤其喜愛在地食材和各式異國的平民料理。

《M》馬特市-功能建議:追蹤和標籤使用

親愛的@Matty-ies 兩個事情,先說短的。追蹤的功能是不是可以也和個人首頁一樣,分成作品和評論?這樣要追文章的人可以輕鬆找,要追話題聊天討論的也方便。

長的是我在閱讀別人文章的時候發現可以關聯的概念,雖然兩篇文的主題和類型毫不相同,我就想說明為什麼我關聯了兩篇文,我想如果有人經過,也可能透過清楚的指引,明白這則關聯文是不是也有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或思考,可以點連過去。

例子:【旧世界物语 】最后的亚马逊,永恒的亚马逊《推》A bloody, friendly, beautiful film with a certain sense of humor.

兩篇文章裡都有提到一種活在當中和人當下的感覺,一篇說的是讓人心生敬畏,一篇在說因此而值得敬畏,而不會下手殘殺生靈。可關聯的那個"感覺/概念的發展"的標籤是"神聖"。如果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經驗和感覺可能再把這個概念補上內容,肯定是我們共同書寫的資產。

目前我只能把後文關聯前文,關聯的原因另外留言在前文的評論處,前文的作者或許會看見,但別人就無從知道他要不要點連後文,可是如果關聯作品的顯示有標籤,或者關聯作品的顯示可以先看到說明,就會比較有幫助。

那這個事情也許可能延伸在完全是第三者的純讀者上,讀者發現了兩個作者的文章有相關聯的概念/感覺/思考等等,是不是也可能作出一個歸納標籤的作用呢?這第一層除了是作出分類方便檢索,第二層其實會是讀者經驗的交流。後來的人發現前面的人因為獨到見解而作了一個有趣的關聯,,,接下來的情節可能很多元,但要接得下去,才有辦法去想到底這個第三者的功能需要寫到甚麼程度。

比如,作品的標籤是由作者自己選定,後來被很多愛好的馬特市民另外選了一個"愛好標籤":"馬特之愛by某等多位市民",但另外一群人認為應該更和另外的主題有時事性的相關,所以誕生了新的"爭議標籤":"OO始之亂by市民on日期"......如此全留可供日後有人組考古探詢隊來查訪昔日馬特市和一篇作品的誕生和怎樣流變。


以上,希望我的需求有表示清楚,延伸的想法也可能讓大家覺得有趣(馬特市的新玩法,好像有不少市民是以閱讀為主)。兜蝦(台灣話:"甘蝦/兜蝦"=謝謝!)。


以下是我之前寫的對社區標籤使用的觀察和自己怎麼在用的想法,不算完整,唯一跟目前有關的是要不要全部顯示標籤,因為對我和某種實用性來說,作者用了甚麼標籤,要不要跟是首要考量,所以像之前那樣顯示完全讓人一覽無遺變得重要。

--

忘記上次是在哪跟Matty問到同個標籤的簡中繁中是不是會整合成同一個,然後我就整理了一下我的標籤使用思考,以下供參考:我也是在加標籤的過程中發現兩種加標籤的思考,一種比較像查找圖書館資料時在用的關鍵字,一種是選或加個關聯得到的主題類別。

例如我的文章講了一段上個世紀美國和聯合國的關係,類別上可能可以簡單地分別選擇"美國""政治""聯合國""歷史"然後自創加一個"後花園"。

以眼前文章的量和主題來說是還好。如果量多,就會需要更明確小一點的主題才好檢索,如果標籤日後是不能再加,不確定會怎樣麻煩。

最近改版後看不到全部的標籤了(我上次貼文的時候還看得到),為甚麼會好像有這個需要,是因為在之前的版本,看到文章最後,都是標籤覺得很像重點加強了閱讀感,或同感,也會想去寫一篇使用同一個標籤的文章之類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