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
林韋地

家醫科醫生,季風帶文化、季風帶書店創辦人。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畢業前在台北生活。具有英國和新加坡的醫生執照,目前在新加坡行醫。

〈關於黃明志〉

黃明志生於1983,大我一歲,麻坡人,麻坡是柔佛北部的一個鎮,人口大概十二萬人,一半是華人。黃明志和我一樣是獨中生,畢業於麻坡中化中學,後留台,銘傳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學士。

所以黃明志應該算是我的同代人。我留意到黃明志的創作非常早,就是他第一首歌〈麻坡的華語〉的時候,那是2007年,那時我在英國。那時馬來西亞的氛圍和現在不大一樣,老馬己經下台換成比較溫和的阿都拉,但威權的幽靈還在,馬華公會還是全國最大的華基政黨,檳州首長還是民政的許子根,那時還沒什麼人用臉書,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社會運動衝撞體制,進步青年的象徵是看《獨立新聞在線》。

〈麻坡的華語〉是非常本土和草根的作品,語言只有地方性沒有標準性的中心思想,以當時的社會氛圍和時空背景來看,是相當清新和進步的,而這明顯有受到來自台灣的影響。

但也在那一首歌裡,我就己經留意他對少數弱勢族群的歧視,和愛拿其來大作文章的傾向。(那首歌裡他提到的是"阿瓜",即跨性別者(Transgender)。)

沒有相隔很久,黃明志就因一首改編馬來西亞國歌的〈Negarakuku〉,引起非常大的爭議,成為全國新聞人物,有些人要對付他,有些人要保他,前者多是親巫統人士,後者多親在野聯盟,還有想當和事佬的馬華公會。眾多言論裡,有位開明馬來人的言論我印象深刻,(是親在野聯盟的人士),替黃明志緩頰說,可能回教堂自己要檢討,在清晨廣播和誦經時是不是真的有如黃明志那首歌歌詞走音和破音的情況。

我的生活裡有件和這首歌相關的小事我記得非常清楚。

那時我們一群留英的馬來西亞醫學生,辦了個小聚會,有華人學生有馬來人學生,吃吃喝喝弄得差不多了,有位華人醫學生聊天時,提到黃明志的〈Negarakuku〉這首歌,就要去電腦開Youtube播來看,被另一位華人學生阻止,說有馬來人在,不好。等到馬來人同學都回家了以後,才開了這首歌,大家圍在一起笑。

我當下真的是非常非常不舒服,好像某種大家都馬來西亞留學生在一起聚會的和諧被打破了,我們明知這歌不能在馬來同學面前播,因為歌詞相當冒犯甚至歧視,我們又故意等馬來同學離開以後,自己圍成一圈在那笑,這是虛偽,這是不一致。

我不懂別人怎麼想,但我自己有種,我辜負了我的馬來同學對我的信任的感覺,更糟的是,他們可能早心裡有數我們是在等他們離開的,我有種心虛,可能他們並不意外華人就是虛偽和狡詐。

從此我對黃明志的作品無感,而基本上他也繼續維持〈Negarakuku〉這樣的路數,表面上是批判權力和體制,實質上同時也在消費和歧視他者,然後借此引起更多的爭議,來維持他的曝光度。他可以消費獨中,消費林丹,消費孟加拉勞工,消費阿嬌與陳冠希不雅照事件,而隨著這樣的造粉過程,越被罵人越紅的操作,他能合作和消費的對象也變多,消費中國的歌唱節目,消費日本,消費泰國,消費新加坡,作品裡也開始越來越多物化女性的元素。

這十年看下來,很明顯他的作品其實是沒有中心思想的,(所以很諷剌地〈麻坡的華語〉成為他唯一一首有中心思想的作品〉,他唯一追求的是點閱數和人氣,而他會一直這麼做的原因很明顯,偽批判真消費真歧視的路數在馬來西亞華人裡是很有巿場的。而他也很強調自己馬來西亞華人的身份,強調"本土"和"草根",而且也會找其他地區的本土草根代表合作,比如台灣的玖壹壹,還搞出個《Oh My God》事件。黃明志其實非常聰明,如果他是台灣人他早就被罵死,但在台灣社會"馬華"身份其實有時是個保護,台灣的知識份子和文化菁英對於來自弱勢場域的他者,很多時候會採比較寬容的態度。

(必須說黃明志在台灣出道這件事非常有代表性,因為之前的梁靜茹戴佩妮光良品冠等都是台灣唱片工業加工之後的成品,而比較本土的阿牛當年在台灣發展並沒有這麼順利。)

人各有志,所以我只有一次,忍不住下筆戰他,是一年多前他拍了個短片怒嗆《星洲日報》時,他說"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報叫星洲日報太可笑了,新加坡最大的華文報不就應該叫大馬日報",這種散佈仇恨嚴重缺乏歷史知識的話也說得出來,還口口聲聲把馬來西亞華人掛在嘴邊,實在是不戰不行。

黃明志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同理,他好像從來沒有自覺,他這樣做可能會造成傷害。以他的最新作品〈狗一樣〉這首歌為例,雖然背景是布城的首相署,看起來好像是在挑戰威權體制,但事實上那仍是一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物。是非對錯只要換個角度將心比心就很清楚了,今天如果有馬來藝人在林連玉紀念館或是董教總前面拍很色情猥褻挑釁的短片,我們可以接受嗎?

雖然很不情願,但必須承認的是,黃明志作為文本,確實事實上代表了馬來西亞華人主流的意識形態。很功利,只要可以紅用什麼手段也沒關係,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被打壓被壓迫,但同時總愛歧視或霸凌其他種族,非常父權總物化女性歧視LGBT,文化上非常低俗淺薄。

(反之,黃明志作為文本,也表示馬來西亞大多數的馬來人是相對溫和的,可以讓他一再踩線,我想現實裡有大量接觸馬來人的朋友都會認同這點。)

所以當黃明志越紅問題也就越大,一是年輕人會把他當偶像,以為馬來西亞華人就是這樣;二是只有高資本者才能跨域被看見,其他場域的人會覺得他有代表性,以為馬來西亞華人就是這樣。

這時我們就要思考深一層,若說人年輕或相對弱勢時比較激進也就罷了,為什麼今日的黃明志這麼紅了,還繼續去弄這樣的作品出來?是不是因為只有繼續透過這種激化對立散佈仇恨消費他者的方式,他才能夠維持他的高人氣和點閱率?

而這是黃明志個人創作上的困局?還是其實也是馬來西亞華人整個群體的隱喻?

在全世界的格局裡,我們真的有值得別人尊敬的東西嗎?還是美其名是跨文化多元融合,事實上是根本沒文化笑話一則?(無論是否依賴境外營運),我們能做出可以在人類文明上值得被欣賞被留下的作品嗎?還是我們的作品的功能,就是在自己的圈圈裡取暖,或霸淩和嘲笑比我們弱勢的,好可以再被比我們強勢的嘲笑,消費,和"爽"?

流行音樂也是文化的一種,也會被寫入歷史。有些歌手像張學友周杰倫就是唱好自己的歌,有些歌手如張懸何韻詩會比較積極介入一些特定的議程,但無論前者和後者,都是一種長期耕耘,一種文化累積,也都會有重要的作品被留下來。

我很好奇黃明志透過激化對立散佈仇恨消費他者剝削弱勢物化女性而得到的高資本,最後會留下什麼,可能終究只是一場虛耗。

而這實在令人婉惜,因為他還沒有這些的時候,就己經寫得出〈麻坡的華語〉了。

--------------------------------------------------------------------------------------------------------------------------------------------------------------------------

因為〈狗一樣〉這首歌,黃明志一如預期地被政府和警方對付,他也一如預期地拍了短片澄清。

黃明志在澄清影片中,全程用馬來語,(必須說他的馬來語講得很不錯),大意大概就是全世界都誤會他了,他無心冒犯任何人,他這麼愛國,為什麼媒體每次亂寫他,為什麼政府要打壓本土藝人,還拿了華人文化當說詞。

全世界都有錯,就我黃明志沒錯,這邏輯其實還蠻政治人物的。

如果不懂什麼叫"激化對立以換取關注"的話,〈狗一樣〉這首歌加上這部澄清影片就是很好的示範。

給他這樣一弄,馬來西亞華人立刻就分成兩派言論,一派覺得創作自由衝撞體制嘲諷一下很好啊,一派覺得這樣不妥沒有文化敏感度。

而當黃明志的人氣資本累積到夠大到可以跨域時,也會在馬來人社會造成兩派言論,一派覺得黃明志(甚至華人)就沒教養很故意,一派覺得可能文化不同應寬容視之。

而無論是華人或馬來人社群,前者的聲音都會大於後者。因為多數人都會在乎"自己"多於"他者",這是人性。

結果就是媒體,社會,和人民,都不過是工具,黃明志和馬來人保守極端民族宗教主義者,同時賺到了他們要的觀注和支持。

如同如果沒有Bersih亂來那些紅杉軍小丑哪裡會有舞台,和現在行動黨最好的盟友其實是巫統一樣。

退一步想,這當然不是黃明志,或任何個人的問題,或責任,因為他們不過是這塊土地結出來的果。

如果好的東西有巿場,誰會想要墮落。

搞政治的不能好好搞政治,玩音樂的不能好好玩音樂,這才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悲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